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996.4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9-1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图9-1),压缩ε=10,气体在压缩冲程的起 点状态是p,=100kPa、t=35C,加热过程中气体吸热 T @ 650kJkg。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c。=1.005kJ/kg·K)、K=1.4, p 求:(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和压力:(2)循环热效率,并与同 温度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作比较:(3)平均有效压力。 提示和答案:注意压缩比定义。 图9-1 y-至=0.844mg:5=兰=008844mg、T-2Y=7405K、 P £ ) 6=2.512MPa:万=T+4=1679.52K、y,=y=0.08844mkg 3 ra:m nn)nn) =0.217MPa、 V 7=DY=66860K:=1-4=1--=0602、2=1-=0817: R 4T-T3 MEP=W=Wa=9i=491.6 kPa. VhV-2-V2 9一2利用空气标准的奥托循环模拟实际火花点火活塞式汽油机的循环。循环的压 缩比为7,循环加热量为1000kJkg,压缩起始时空气压力为90kPa,温度10C,假 定空气的比热容可取定值,求循环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循环热效率和平均有效压力。 提示和答案:T=Tx=200943K、P=Pm=4470.6kPa、h.=54.1%、 MEP=699.1kPa。 9-3某狄塞尔循环(图9-2)的压缩比是19,输入1kg空 气的热量q=800kJkg。若压缩起始时状态是1,=25℃、 P=100kPa,计算:(1)循环中各点的压力、温度和比体积: 图9-2 75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75 图 9-1 图 9-2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9-1 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图 9-1),压缩   10 ,气体在压缩冲程的起 点状态是 1 p 100kPa 、 1 t   35 C ,加热过程中气体吸热 650kJ/kg 。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 1.005kJ/(kg K) p c   、  1.4 , 求:(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和压力;(2)循环热效率,并与同 温度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作比较;(3)平均有效压力。 提示和答案:注意压缩比定义。 g 1 3 1 1 0.884 4 m /kg R T v p   ; 1 3 2 0.088 44 m /kg v v    、 2 2 2 g 774.05 K p v T R   、 1 2 1 1 2 2.512 MPa v p p p v             ; 1 3 2 1 679.52 K V q T T c    、 3 3 2 v v   0.088 44 m /kg 、 g 3 3 3 5.450 MPa R T p v   ; 4 1 v v  、 3 2 4 3 3 3 4 1 1 0.217 MPa v v p p p p v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4 g 668.60 K p v T R   ; 2 4 1 t 1 3 2 1 1 0.602 q T T q T T         、 L c H 1 0.817 T T     ; net net 1 t h 1 2 1 2 MEP 491.6 kPa W W q V v v v v        。 9-2 利用空气标准的奥托循环模拟实际火花点火活塞式汽油机的循环。循环的压 缩比为7,循环加热量为 1 000 kJ/kg ,压缩起始时空气压力为 90 kPa ,温度 10 C ,假 定空气的比热容可取定值,求循环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循环热效率和平均有效压力。 提示和答案: 3 max T T   2 009.43 K 、 3 max p p   4 470.6 kPa 、 t   54.1 % 、 MEP 699.1 kPa  。 9-3 某狄塞尔循环(图 9-2)的压缩比是 19,输入 1kg 空 气的热量 1 q  800kJ/kg 。若压缩起始时状态是 1 t   25 C、 1 p 100kPa ,计算:(1)循环中各点的压力、温度和比体积;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2)预胀比:(3)循环热效率,并与同温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作比较:(4)平均有 效压力。假定气体的比热容为定值,且c。=1005J/kg·K)、c=718J/kg·K)。 提示和答案:同题9-1,加热过程为定压。y=0.8557m3kg、y2=0.0450m3kg、 p,=6169.6kPa、T=967.35K、I,=T,+4-1763.37K、y=0.0820mkg、 B=BV=A=2315kPa、I=69025K:p=182:n=1-p- =0.648、 e-K(p-1) 7.=0.848:MEP=639.4kPa。 9-4某内燃机狄塞尔循环的压缩比是17,压缩起始时工质状态为p=95kP、 4=10℃。若循环最高温度为1900K,假定气体比热容为定值c。=1.005kJ/kgK)、 K=1.4。试确定(1)循环各点温度,压力及比体积:(2)预胀比:(3)循环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同题9-3。y=0.8554m3kg、y2=0.0503m3kg、P2=5015.94kPa、 T=879.10K、T3=Tx=1900K、23=p2=5015.94kPa、y=0.1087m3/kg、 v4=y、p4=279.28kPa、T=832.38K:p=2.16:7=61.6% 9-5已知某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图9-3)p,=0.1MPa、4=60℃,压缩 比£=上=15,定容升压比元=B=14,定压预胀比 T P=上=1.45,试分析计算循环各点温度、压力、比体积及循 V 环热效率。设工质比热容取定值,c。=1.005kJ/(kg1, 图9-3 c=0.718kJ/kg·K)。 提示和答案:利用比定压热容和比定容热容求得气体常数,注意用不同的计算式校 核热效率。R=c。-c=0.287kgK,Y=0.9557mkg、2=0.0637mkg、 2=4.431MPa、T=983.52K、y=y2、P=6.203MPa、T=1376.8K、P,=p 76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76 (2)预胀比;(3)循环热效率,并与同温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作比较;(4)平均有 效压力。假定气体的比热容为定值,且 1 005J/(kg K) p c   、 718J/(kg K) V c   。 提示和答案:同题 9-1,加热过程为定压。 3 1 v  0.855 7 m /kg 、 3 2 v  0.045 0 m /kg 、 2 p  6 169.6 kPa 、 2 T  967.35 K 、 1 3 2 1 763.37 K p q T T c    、 3 3 v  0.082 0 m /kg 、 3 2 p p  、 4 1 v v  、 4 p  231.5 kPa 、 4 T  690.25 K ;   1.82 ; t 1 1 1 0.648 ( 1)              、 c   0.848 ; MEP 639.4 kPa  。 9-4 某内燃机狄塞尔循环的压缩比是 17,压缩起始时工质状态为 1 p  95kPa、 1 t   10 C 。若循环最高温度为 1 900K ,假定气体比热容为定值 1.005kJ/(kg K) p c   、   1.4 。试确定(1)循环各点温度,压力及比体积;(2)预胀比;(3)循环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同题 9-3。 3 1 v  0.855 4 m /kg 、 3 2 v  0.050 3 m /kg 、 2 p  5 015.94 kPa 、 2 T  879.10 K 、 3 max T T  1 900 K、 3 2 p p   5 015.94 kPa、 3 3 v  0.108 7 m /kg 、 4 1 v v  、 4 p  279.28 kPa 、 4 T  832.38 K ;   2.16 ; t   61.6 % 。 9-5 已知某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图 9-3) 1 p  0.1MPa 、 1 t   60 C ,压缩 比 1 2 15 v v    , 定 容 升 压 比 3 2 1.4 p p    , 定 压 预 胀 比 4 3 1.45 v v    ,试分析计算循环各点温度、压力、比体积及循 环热效率。设工质比热容取定值, 1.005kJ/(kg K) p c   , 0.718kJ/(kg K) V c   。 提示和答案:利用比定压热容和比定容热容求得气体常数,注意用不同的计算式校 核热效率。 g 0.287 kJ/(kg K) R c c p V     , 3 1 v  0.955 7 m /kg 、 3 2 v  0.063 7 m /kg 、 2 p  4.431 MPa 、 2 T  983.52 K 、 3 2 v v  、 3 p  6.203 MPa 、 3 T 1 376.8 K、 4 3 p p  、 图 9-3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y4=0.0924m3/kg、T=1996.3K、p,=0.236MPa、T=784.39K、=y 7,=0.642。 9-6有一活塞式内燃机定压加热理想循环(见图9-2)的压缩比£=20,工质取空气, 比热容取定值,K=1.4,循环作功冲程的4%为定压加热过程,压缩冲程的初始状态为 P,=100kPa,4=20C。求:(1)循环中每个过程的初始压力和温度:(2)循环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R工=0.841mg、号=兰=0.042mkg、Z=971.63K、 P B,=6628.9kPa,定压加热过程占作功冲程的4%,即-当=0.04,可得y=176, V1-V3 由于当=p,所以p=1.76。P,=P,=6628.9kPa、T=T =Tp=1710K、 V )ne)-oosk.n-n()) 220.6kPa、 7.=0.658。 9-7某柴油机定压加热循环(见图9-2)气体压缩前的参数为290K、100kP,燃烧 完成后气体循环最高温度和压力分别是2400K、6MP,利用空气的热力性质表,求循环 的压缩比和循环的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状态1:y= _至=0.8323mkg,查(附表7)空气热力性质: h=292.25kkg、P1=1.2531、V=23143。故4=h-p%hRT=29迎kg 状态2:p=B,=6MPa,5,=3据及=2,P2=75.186,由同表工,=895.74K、 B.P 么=9301Ung,与=3=004285mg,6=g/3=194。 P2 状态3:查空气热力性质表,得h=2756.75kJg、p,=4667.4、V=0.51420。 3=0.1148mkg 73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77 3 4 v  0.092 4 m / kg、 4 T 1 996.3 K、 5 p  0.236 MPa 、 5 T  784.39 K 、 5 1 v v  、 t   0.642 。 9-6 有一活塞式内燃机定压加热理想循环(见图 9-2)的压缩比   20 ,工质取空气, 比热容取定值,  =1.4,循环作功冲程的 4 %为定压加热过程,压缩冲程的初始状态为 1 p 100 kPa , 1 t  20 C 。求:(1)循环中每个过程的初始压力和温度;(2)循环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 g 1 3 1 1 0.841 m /kg R T v p   、 1 3 2 0.042 m /kg v v    、 2 T  971.63 K 、 2 p  6 628.9 kPa ,定压加热过程占作功冲程的4%,即 3 2 1 2 0.04 v v v v    ,可得 3 2 v v  1.76 , 由于 3 2 v v   ,所以   1.76 。 3 2 p p   6 628.9 kPa 、 3 3 2 2 2 1 710 K v T T T v           、 1 1 3 4 3 3 4 646.8 K v T T T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3 3 3 4 1 220.6 kPa v v p p p p v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  0.658 。 9-7 某柴油机定压加热循环(见图 9-2)气体压缩前的参数为 290K 、100kPa ,燃烧 完成后气体循环最高温度和压力分别是 2 400K 、6MPa ,利用空气的热力性质表,求循环 的压缩比和循环的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 状态 1: g 1 3 1 1 0.832 3 m /kg R T v p   ,查(附表 7)空气热力性质: 1 h  292.25 kJ/kg 、 r1 p 1.253 1、 r1 v  231.43 。故 1 1 11 1 g1 u h pv h RT      209.02kJ/kg 。 状态 2: 2 3 p p   6 MPa ,2 1 s s  。据 r2 2 r1 1 p p p p  , r2 p  75.186 ,由同表 2 T  895.74 K 、 2 h  930.1 kJ/kg, g 2 3 2 2 0.042 85 m /kg R T v p   , 1 2    v v/ 19.4。 状态 3:查空气热力性质表,得 3 h  2 756.75 kJ/kg 、 r3 p  4 667.4、 r3 v  0.514 20。 3 3 3 2 2 0.114 8 m /kg T v v T  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状态4:V4=,V4=V3 上=3.7280,由空气热力性质表,T,=1315.27K、 A=141571kg、4,=么-PX=103823Ug、A,=RZ=4535ka. 4=4-4829.2kJ9=月-h=1826.65kkg,n=1-4=546%。 1 注意:P,,“=Py及Ty=Ty等公式是在比热容取常数下得到的,本题不能 利用这些公式求得温度或压力再查表求焓、热力学能,由于用循环特性参数表达的热效 率计算式推导过程中也假定比热容为常数,所以只能用八=”=1-坠或=1-三等 式计算循环热效率。 9-8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如图9-3所示。已知t=90°C、p=0.1MPa: 1,=400℃,1=590℃,1,=300℃。若比热容按变值考虑,试利用气体性质表计算各 点状态参数,循环热效率及循环功并与按定值比热容计算作比较。 提示和答案:参照题9-4,1、2、5各点温度已知,从气体热力性质表(from R E Sonntag C Borgnakke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2 nd edition)直接查得 T=363.15,4=259.81kJ/kg、p=2.18196:T2=673.15K,42=491.59kJ/kg、 h=684.81kJ/kg、p2=20.03585;T=863.15K,h=892.06kJ/kg、 =644.31kkg、P,3=51.63782:T=573.15K,4=414.69kkg、Ps=11.09309: s°=7.06136 kJ/(kg.K)、s9=7.69812kJ/kgK):s=7.96883k/kgK)、 s=7.52830k/kgK)。从而P2=0.9181、p,=1.177MPa,继而求得 -R=1042mg、6-=0210me·内楼机混合加热借环号=号、 y,= P P4=P3、V=y,P= R3=157.86kPa。△=g--RnB=0.3360JgK), Vs P △4=s-s-RlnB=As6,s=△s+s+RnB=8.001055kJgK),查气体热 P, 0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78 状态 4: 4 1 v v  , 4 1 r 4 r3 r3 3 3 3.728 0 v v v v v v v    ,由空气热力性质表, 4 T 1 315.27 K、 4 h 1 415.71 kJ/kg 、 4 4 4 4 u h p v   1 038.23 kJ/kg 、 g 4 4 4 453.5 kPa R T p v   。 2 4 1 q u u   829.2 kJ/kg , 1 3 2 q h h   1 826.65 kJ/kg, 2 t 1 1 54.6 % q q     。 注意: 2 2 1 1 p v p v    及 1 1 T v T v 2 2 1 1      等公式是在比热容取常数下得到的,本题不能 利用这些公式求得温度或压力再查表求焓、热力学能,由于用循环特性参数表达的热效 率计算式推导过程中也假定比热容为常数,所以只能用 net 2 t 1 1 1 w q q q     或 2 t 1 1 T T    等 式计算循环热效率。 9-8 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如图 9-3 所示。已知 1 t   90 C、 1 p  0.1 MPa ; 2 t   400 C , 3 t   590 C , 5 t   300 C 。若比热容按变值考虑,试利用气体性质表计算各 点状态参数,循环热效率及循环功并与按定值比热容计算作比较。 提示和答案:参照题 9-4,1、2、5 各点温度已知,从气体热力性质表(from R E Sonntag C Borgnakke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2nd edition ) 直接查得 1 T  363.15 K, 1 u  259.81 kJ/kg 、 r1 p  2.181 96 ; 2 T  673.15 K , 2 u  491.59 kJ/kg 、 2 h  684.81 kJ/kg 、 r2 p  20.035 85 ; 3 T  863.15 K , 3 h  892.06 kJ/kg 、 3 u  644.31 kJ/kg 、 r3 p  51.637 82 ; 5 T  573.15 K , 5 u  414.69 kJ/kg、 r5 p 11.093 09 ; 0 1 s   7.061 36 kJ/(kg K) 、 0 2 s   7.698 12 kJ/(kg K) ; 0 3 s   7.968 83 kJ/(kg K) 、 0 5 s   7.528 30 kJ/(kg K) 。从而 2 p  0.918 MPa 、 3 p 1.177 MPa , 继 而 求 得 g 1 3 1 1 1.042 m /kg R T v p   、 g 2 3 2 2 0.210 m /kg R T v p   。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 3 2 v v  、 4 3 p p  、 5 1 v v  , g 5 5 5 157.86 kPa R T p v   。 0 0 5 15 5 1 g 1 ln 0.336 0 kJ/(kg K) p s s s R p       , 0 0 4 24 4 2 g 15 2 ln p s s s R s p       , 0 0 4 4 15 2 g 2 ln 8.001 055 kJ/(kg K) p s s s R p       ,查气体热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力性质表得T,=974.、h,=1017.49k/g,92=4-4=154.9kJkg, 91=q2-3+94=(4-42)+(h-h)=278.1kJ/kg,wa=4-92=123.2kJ/kg, n=1-=43%。定值比热容7=10012K、n=452%,同温限卡诺循环 7。=63.7%。 9-9若某内可逆奥托循环压缩比为ε=8,工质自1000C高温热源定容吸热,向20°C 的环境介质定容放热。工质在定熵压缩前压力为110kPa,温度为50°C:吸热过程结束后 温度为900C,假定气体比热容可取定值,且c。=1005J/kg·K)、K=1.4,环境大气压 P。=0.1MPa,求(1)循环中各状态点的压力和温度:(2)循环热效率:(3)吸、放热过 程作能力损失和循环效率。 提示和答案:(①=3=08431mkg、y-兰=0,1054mg P B=Ae=20217Ikma、五=登=247K、号=A=B吾-31944na、 4=y、P4 =173.81kPa、7=Y=510.59K:(2)n=1- R g=56.5%: (3)内可逆循环,故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存在作功能力损失。吸热过程:3。=△s-S, c In in03285 kl(kg-K)n02429 kkg:K). s。=△s,-31=0.0856kJ/kgK),1=TS。1=25.1kJ/g:放热过程, 4s=6hRh3E03984gN,a=2-=0459g T V 52=△s2-52=0.0607 kJ/(kg.K),=Ts2=17.8kkg。循环后工质复原态,故工质 79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79 力性质表得 4 T  974.7 K 、 4 h 1 017.49 kJ/kg , 2 5 1 q u u   154.9 kJ/kg , 1 2 3 3 4 3 2 4 3 q q q u u h h ( ) ( ) 278.1 kJ/kg          , net 1 2 w q q   123.2 kJ/kg , 2 t 1 1 44.3 % q q     。定值比热容 4 T 1 001.2 K 、 t   45.2 % ,同温限卡诺循环 c   63.7 %。 9-9 若某内可逆奥托循环压缩比为   8 ,工质自 1 000 C 高温热源定容吸热,向 20 C 的环境介质定容放热。工质在定熵压缩前压力为 110kPa ,温度为 50 C ;吸热过程结束后 温度为 900 C ,假定气体比热容可取定值,且 1 005J/(kg K) p c   、  1.4 ,环境大气压 0 p  0.1MPa ,求(1)循环中各状态点的压力和温度;(2)循环热效率;(3)吸、放热过 程作能力损失和循环 效率。 提示和答案: (1) g 1 3 1 1 0.843 1 m /kg R T v p   、 1 3 2 0.105 4 m /kg v v    、 2 1 p p 2 021.71 kPa     、 2 2 2 g 724.47 K p v T R   、 3 2 v v  、 3 3 2 2 3 194.44 kPa T p p T   、 4 1 v v  、 3 4 3 4 173.81 kPa v p p v          、 4 4 4 g 510.59 K p v T R   ;(2) t 1 1 1 56.5 %        ; (3) 内可逆循环,故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存在作功能力损失。吸热过程: g f s s s    , 3 3 1 g 2 2 ln ln 0.328 5 kJ/(kg K) V T v s c R T v      、 3 2 3 f 1 2 r r δ 0.242 9 kJ/(kg K) q q s T T       , g1 1 f 1 s s s      0.085 6 kJ/(kg K) , 1 0 g1 i T s   25.1 kJ/kg ; 放热过程, 1 1 2 g 4 4 ln ln 0.398 4kJ/(kg K) V T v s c R T v       , 3 4 1 f2 2 0 δ 0.459 1kJ/(kg K) r q q s T T        , g2 2 f2 s s s      0.060 7 kJ/(kg K) , 2 0 g2 i T s   17.8 kJ/kg 。循环后工质复原态,故工质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不存在作功能力损失。热源放热的可用能eQ 92-3 =238.0kJ/g,循环净功 ”。=9-9:=1746水kg,排入环境热量可用能全部耗散,所以n==0,734。 e.0 9-10某内可逆狄塞尔循环压缩比ε=17,定压缩预胀比p=2,定熵压缩前t=40°C, p=100Pa,定压加热过程中工质从1800C的热源吸热:定容放热过程中气体向 1。=25C、P。=100kPa的大气放热,若工质为空气,比热容可取定值,c。=1.005kJ/kgK)、 R=0.287kJ/kgK),计算:(1)定熵压缩过程终点的压力和温度及循环最高温度和最高 压力:(2)循环热效率和效率:(3)吸、放热过程的损失:(4)在给定热源间工作的热 机的最高效率。 提示和答案:同上题。乃2=p, =5.280MPa、T=,=97320K、 R Px=P2=5.280MPa、Tmx=T=1946.4K;7,=62.3%、7。=72.8%; i=67.0kkg、2=161.1kJkg:7mx=85.6%。 9-11内燃机中最早出现的是煤气机,煤气机最初发明时无燃烧前的压缩。设这种煤气 机的示功图如图9-4所示。图中:6-1为进气线,这时 活塞向右移动,进气阀开启,空气与煤气的混合物进入 气缸。活塞到达位置1时,进气阀关闭,火花塞点火。1-2 为接近定容的燃烧过程,2-3为膨胀线,3-4为排气阀 大气线 开启后,部分废气排出,气缸中压力降低。4-5-6为排 图9-4 气线,这时活塞向左移动,排净废气。(1)试画出这一 内燃机的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2)分析这一 循环热效率不高的原因:(3)设B=0.1MP、 1=50℃、5=1200℃、y4/y,=2,求此循环热效 率。 图9-5 80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80 图 9-4 图 9-5 不存在作功能力损失。热源放热的可用能 0 ,Q 2 3 H 1 238.0 kJ/kg x T e q T           ,循环净功 net 1 2 w q q   174.6 kJ/kg ,排入环境热量可用能全部耗散,所以 x net e x, 0.734 Q w e    。 9-10 某内可逆狄塞尔循环压缩比   17 ,定压缩预胀比   2 ,定熵压缩前 t  40 C , p  100kPa ,定压加热过程中工质从 1 800 C 的热源吸热;定容放热过程中气体向 0 t  25 C 、 0 p 100kPa 的大气放热,若工质为空气,比热容可取定值, 1.005kJ/(kg K) p c   、 g R   0.287kJ/(kg K) ,计算:(1)定熵压缩过程终点的压力和温度及循环最高温度和最高 压力;(2)循环热效率和 效率;(3)吸、放热过程的 损失;(4)在给定热源间工作的热 机的最高效率。 提 示 和 答 案 : 同上题。 1 2 1 2 5.280 MPa v p p v          、 2 2 2 g 973.20 K p v T R   、 max 2 p p   5.280 MPa 、 max 3 T T  1 946.4 K ; t   62.3 % 、 x e   72.8 % ; 1 i  67.0 kJ/kg、 2 i 161.1 kJ/kg ; t,max   85.6 % 。 9-11 内燃机中最早出现的是煤气机,煤气机最初发明时无燃烧前的压缩。设这种煤气 机的示功图如图 9-4 所示。图中: 6 1  为进气线,这时 活塞向右移动,进气阀开启,空气与煤气的混合物进入 气缸。活塞到达位置 1 时,进气阀关闭,火花塞点火。 1 2  为接近定容的燃烧过程, 2 3  为膨胀线, 3 4  为排气阀 开启后,部分废气排出,气缸中压力降低。 456   为排 气线,这时活塞向左移动,排净废气。(1)试画出这一 内燃机的理想循环的 p v  图和 T s  图;(2)分析这一 循 环 热效 率不 高的 原因 ;( 3) 设 1 p  0.1 MPa、 1 t   50 C 、 2 t   1 200 C、 4 2 v v/ 2  ,求此循环热效 率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提示和答案:(1)煤气机理想循环的p-v图及T-s图如图9-5:(2)从T-s图 看出,吸热线1-2和放热线3-4,4-1之间的垂直距离很短,即平均温差不大,原因 是加热前未经绝热压缩,致使加热起始温度很低,平均吸热温度也就不高。与平均放热 温度之间相差不大,故效率不高:(3)T==758.1K,万==607.8K, △s2 7,=1- -198% 9-12如图9-6所示,在定容加热理想循环中,如果绝热膨胀不在点4停止,而使其 继续进行一直进行到点5,使P=P,。(1)试在T-s图上 表示循环1-2-3-5-1、并根据T-s图上这两个循环的图 形比较它们的热效率哪一个较高。(2)设1、2、3各点上的 参数与题9-1所点给出的相同,求循环1-2-3-5-1的热效 率。 图9-6 提示和答案:(1)该循环的T-s图如图9-7。根据T-s 图可见,循环1-2-3-5-1和1-2-3-4-1吸收同样多的 ⊙ 热量(吸热线2-3相同),而前者循环功较大,故 123451>112341(2)1、2、3各点参数与题9-1相同,P=p, @ Vs=V3 =1.538m3/kg, T,=2T=535.6K, 图9-7 V 7=1-4=1-c。(☒-T) =64.8%。 cr(T;-T) 9-13若使活塞式内燃机按卡诺循环进行,并设其温度界限和例9-1中混合加热循环 相同,试求循环各特性点的状态参数和循环热效率。把循环表 示在p-v图和T-s图上。分别从热力学理论角度和工程实用 角度比较两个循环。 提示和答案:为便于比较,卡诺循环与混合加热循环的 T-s图画在一起(p-v图略),见图9-8。 图9-8 81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81 图 9-7 提示和答案:(1)煤气机理想循环的 p v  图及 T s  图如图 9-5;(2)从 T s  图 看出,吸热线 1 2  和放热线 3 4  ,4 1 之间的垂直距离很短,即平均温差不大,原因 是加热前未经绝热压缩,致使加热起始温度很低,平均吸热温度也就不高。与平均放热 温度之间相差不大,故效率不高;(3) 1 1 12 758.1K q T s   , 2 2 31 607.8K q T s   , 2 t 1 1 19.8 % T T     。 9-12 如图 9-6 所示,在定容加热理想循环中,如果绝热膨胀不在点 4 停止,而使其 继续进行一直进行到点 5,使 5 1 p p  。(1)试在 T s  图上 表示循环 1 2 3 5 1     、并根据 T s  图上这两个循环的图 形比较它们的热效率哪一个较高。(2)设 1、2、3 各点上的 参数与题 9-1 所点给出的相同,求循环 1 2 3 5 1     的热效 率。 提示和答案:(1)该循环的 T s  图如图 9-7。根据 T s  图可见,循环 1 2 3 5 1     和 1 2 3 4 1     吸收同样多的 热量(吸热线 2-3 相同),而前者循环功较大,故   t123451 t12341  。(2) 1、2、3 各点参数与题 9-1 相同, 5 1 p p  , 1 3 3 5 3 5 1.538 m /kg p v v p          , 5 5 1 1 535.6 K v T T v   , 2 5 1 t 1 3 2 ( ) 1 1 64.8 % ( ) p V q c T T q c T T         。 9-13 若使活塞式内燃机按卡诺循环进行,并设其温度界限和例 9-1 中混合加热循环 相同,试求循环各特性点的状态参数和循环热效率。把循环表 示在 p v  图和 T s  图上。分别从热力学理论角度和工程实用 角度比较两个循环。 提示和答案:为便于比较,卡诺循环与混合加热循环的 T s  图画在一起( p v  图略),见图 9-8。 图 9-6 图 9-8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e.=l) =88.15MPa、T,=T,=1987.4K、y。 RZ=000647mkg: P。 A T=T=33.15K、P=P1) =0.0199MPa、y= R型=481mkg。循环热效 P 率n=1-石=1-33.15K =83.2%。 T 1987.4K 讨论:从热力学理论角度看,卡诺循环的热效率高于同温限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123451的热效率,761>72451。。但从工程角度来看,采用卡诺循环1-a-4-b-1不 适宜,有如下几点原因: 1.p。=88.l5MPa,压力太高,通常气缸强度难以承受: 2.P。=0.0199MPa,压力太低,即真空度太高,保证空气不渗入困难: 3.=4.81mkg,比混合加热循环时y,大得多,业=743倍,气缸长度过长, Va 刚度不能满足要求。 4.循环净功”=n.9=n.RT,n上=1019.1/kg,仅是混合循环功580kg 的1.75倍,而气缸容积却是它的8.55倍(V/y,=8.55),因而机机件笨重,机械损失 大,实际可得的有效功比理想卡诺循环功会小得多。 综上所述,从工程实用观点考察,内燃机不宜采用卡诺循环。 9-14试分析斯特林循环并计算循环热效率及循环放热量q2。己知:循环吸热温度 1:=527C。放热温度1=27C(图9-9)。从外界热源吸 热量q=200kJg。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容为定值。 提示和答案:斯特林循环是概括性卡诺循环, n=1-1=625%. T 图9-9 9-15某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参数为p=101150Pa、T=300K、 82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82 图 9-9 1 1 1 88.15MPa a a T p p T            、 4 T T a  1 987.4 K 、 g 3 0.006 47 m /kg a a a R T v p   ; 1 T T b   333.15 K、 1 4 4 0.019 9 MPa b b T p p T            、 g 3 4.81 m /kg b b b R T v p   。循环热效 率 c 333.15 K 1 1 83.2 % 1 987.4 K b a T T       。 讨论:从热力学理论角度看,卡诺循环的热效率高于同温限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123451 的热效率,   t1 4 1 t123451 a b  。。但从工程角度来看,采用卡诺循环 1 4 1     a b 不 适宜,有如下几点原因: 1. 88.15 MPa a p  ,压力太高,通常气缸强度难以承受; 2. 0.019 9 MPa b p  ,压力太低,即真空度太高,保证空气不渗入困难; 3. 3 4.81 m /kg b v  ,比混合加热循环时 5 v ,大得多, 743 b a v v  倍,气缸长度过长, 刚度不能满足要求。 4.循环净功 4 net c 1 c g ln 1019.1 kJ kg a a v w q R T v      ,仅是混合循环功 580kJ kg 的 1.75 倍,而气缸容积却是它的 8.55 倍( 5 / 8.55 b v v  ),因而机机件笨重,机械损失 大,实际可得的有效功比理想卡诺循环功会小得多。 综上所述,从工程实用观点考察,内燃机不宜采用卡诺循环。 9-14 试分析斯特林循环并计算循环热效率及循环放热量 2 q 。已知:循环吸热温度 H t  527 C 。放热温度 L t  27 C (图 9-9)。从外界热源吸 热量 1 q  200 kJ/kg 。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容为定值。 提示和答案:斯特林循环是概括性卡诺循环, L t H 1 62.5 % T T     。 9-15 某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参数为 1 p 101 150Pa 、 1 T  300K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T=923K,π=P,/P,=6。循环的p-v图和T-s图如图9-10所示。(1)试求循环q,、 92、w和循环热效率;(2)计算循环平均吸 热温度和平均放热温度:(3)若装置压气机绝 热效率n。=0.87,气轮机相对内部效率为 ,=0.90,再求循环热效率。假定工质为空气, 图9-10 且设比热为定值,并取c。=1.03kJ/(kg·K)。 提示和答案:布雷顿循环, =500.6K,I=7 =553.2K, D. 4=c,(℃-T2)=432.1kJ/kg,4=c(T,-T)=260.8kkg,wm=g-4=174.3kkg, n==401%:平均温度并非算术平均温度,元=4-9G-=6904K, 941 T △s2sc, T 元-,亿-,=413.8K:考虑压气机和气轮机不可逆性,T=了+一工=53057K, T T,=T-7(T3-T)=590.18K,A=c(T3-T)=404.2kJkg, 4,=c,(G-I)=298.9kJkg,n,=1-4=26.1%。 91 9-16同上题,若燃气的比热容是变值,试利用空气热力性质表求出上题(1)各项。 提示和答案:(1)查空气热力性质(附表8)得,T=300K时:h=30229kJ/kg、 p,=1.4108:T=923K时:h=960.80kkg、P6=84.898。p2=P,2=8.4648、 P4=P,B=14.150,据P.p4,同表查得I=493.2K,么=50434kJg, Ps T,=574.7K,h,=582.50kJg。燃气比热容是变值,故q≠c△T, 83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83 图 9-10 3 T  923K , 2 1    p p/ 6 。循环的 p v  图和 T s  图如图 9-10 所示。(1)试求循环 1 q 、 2 q 、 wnet 和循环热效率;(2)计算循环平均吸 热温度和平均放热温度;(3)若装置压气机绝 热效率 C, 0.87  s  ,气轮机相对内部效率为 T   0.90 ,再求循环热效率。假定工质为空气, 且设比热为定值,并取 1.03 kJ/(kg K) p c   。 提示和答案:布雷顿循环, 1 2 2 1 1 500.6 K p T T p            , 1 4 4 3 3 553.2 K p T T p            , 1 3 2 ( ) 432.1 kJ/kg p q c T T    , 2 4 1 ( ) 260.8 kJ/kg p q c T T    , net 1 2 w q q   174.3 kJ/kg , net t 1 40.1 % w q    ;平均温度并非算术平均温度, 1 3 2 1 3 23 2 ( ) 690.4 K ln p p q c T T T s T c T      , 4 1 2 4 1 ( ) 413.8 K ln p p c T T T T c T    ;考虑压气机和气轮机不可逆性, 2 1 2 1 C,s 530.57 K T T T T       , T 4 3 3 4 T T T T       ( ) 590.18 K , 1 3 2 ( ) 404.2 kJ/kg p q c T T      , 2 4 1 ( ) 298.9 kJ/kg p q c T T     , 2 t 1 1 26.1 % q q     。 9-16 同上题,若燃气的比热容是变值,试利用空气热力性质表求出上题(1)各项。 提示和答案:(1)查空气热力性质(附表 8)得, 1 T  300 K 时: 1 h  302.29 kJ/kg 、 r1 p  1.4108 ; 3 T  923 K 时: 3 h  960.80 kJ/kg、 r3 p  84.898 。 2 r 2 r1 1 8.4648 p p p p   、 4 r4 r3 3 14.150 p p p p   ,据 r 2 r 4 p p 、 ,同表查得 2 T  493.2 K , 2 h  504.34 kJ/kg , 4 T  574.7 K, 4 h  582.50 kJ/kg 。燃气比热容是变值,故 p q c T  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91=h-h=456.46kJ/g,92=h,-h=280.21kJ/kg。wm=9,-92=17625kJ/kg, =W=38.6%。 7= 9-17某采用回热的大型陆上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图9-11)输出净功率 为100MW,循环的最高温度为1600K,最低温度为300K,循环最低压力100kPa,压 气机中的压比π=14,若回热度为0.75,空气比热容可取定值, 求:循环空气的流量和循环的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工,=1 =637.63K, P K-1 P3=p2=xp=1400 kPa,T=T =752.79K, P. 图9-11 e=h,-h=339.32kJ/kg,w=h-h,=851.45kJ/kg,we=w,-we=512.13kJ/g。 由于回热不改变循环净功,所以,循环工质流量9m= P=1953k5.回热度0=么-么, hs-h T6=h+o(h-h)=T+σ(T,-T)=724.0K,回热后q,=c(T-T)=880.4kJ/kg,循 环效率n-”=0.582。 9-18若例9-2燃气轮机装置的布雷顿循环配置一回热器,回热度σ=70%(图9-12), 空气比热容c。=1.005kJ/kgK),K=1.4,试求:(1)循环 净功及净热量:(2)循环热效率及效率。 提示和答案:由回热度。=么-=-=0.7,求 hs-h T-T 得7、8点的温度:T,=T,+o(T-T)=728.15K, f g T=T,-o(T,-T)=672.35K。q=477.9kJ/kg=wm, 图9-12 2=4=5675%A=Cn2-Rn=09079 J(kg-K),7==92748 T P2 84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84 图 9-12 1 3 2 q h h    456.46 kJ/kg , 2 4 1 q h h    280.21 kJ/kg。 net 1 2 w q q   176.25 kJ/kg , net t 1 38.6 % w q    。 9-17 某采用回热的大型陆上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图 9-11)输出净功率 为 100 MW ,循环的最高温度为 1 600 K ,最低温度为 300 K ,循环最低压力 100 kPa ,压 气机中的压比   14 ,若回热度为 0.75,空气比热容可取定值, 求:循环空气的流量和循环的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 1 2 2 1 1 637.63 K p T T p            , 3 2 1 p p p     1 400 kPa , 1 4 4 3 3 752.79 K p T T p            , C 2 1 w h h    339.32 kJ/kg , T 3 4 w h h    851.45 kJ/kg, net T C w w w    512.13 kJ/kg。 由于回热不改变循环净功,所以,循环工质流量 net 195.3 kg/s m P q w   。回热度 6 2 5 2 h h h h     , 6 2 4 2 2 4 2 T h h h T T T          ( ) ( ) 724.0 K ,回热后 1 3 6 ( ) 880.4 kJ/kg p q c T T    ,循 环效率 net t 1 0.582 w q    。 9-18 若例 9-2 燃气轮机装置的布雷顿循环配置一回热器,回热度   70% (图 9-12), 空气比热容 1.005 kJ/(kg K) p c   ,  1.4 ,试求:(1)循环 净功及净热量;(2)循环热效率及 效率。 提示和答案:由回热度 7 2 7 2 5 2 4 2 0.7 h h T T h h T T         ,求 得 7、8 点的温度: 7 2 4 2 T T T T     ( ) 728.15 K , 8 4 4 2 T T T T    ( ) 672.35 K。 net net q w   477.9 kJ/kg , net t 1 56.75 % w q    。 3 3 23 g 2 2 ln ln 0.907 9 kJ/(kg K) p T p s c R T p      , 1 1 23 927.48 K q T s    , 图 9-1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