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晢学高度关注全面深化改革17 当然,与顶层设计相关的顶层理论,并不是一些孤立的结论,这方面的理论建设也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不断地有更多新的问题需要通过联系实际加以探索和回答。但是,已往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和讨 论,并未达到高度的自觉,也未见得充分和到位,因此也无法将哲学理论上的讨论与现实的“顶层设 计”及其实践联系起来,并给予深刻系统的说明。例如很多诞生于实践中的顶层理念,包括“中国特 色”、“以人为本”、“人民主体”、“先进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一国两制”等在内,它 们的完整逻辑如何?它们对于具体“设计”、“施工”的指导方式和意义如何?它们的代表性话语体系 如何?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尚未从理论上得到充分的展开,而是多半停留于政治和政策操作的层面; 或者流于抽象的话语之争,成了脱离实际的空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甚至被仅仅当作口号或 话语权的争夺,而不是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和回答。如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些理论空白 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不仅看不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与改革实践之间的深刻联系,也容易将顶层 设计置于理论表述不足的境地。 其二,说到“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知道,真正的理论自觉,表现为坚持“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 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双向作尸,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法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起点和优势。但“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是只要求将既定的结论用于说明 或指导实践,而是同时要求理论本身也要从对实践经验的吸收凝炼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一方 面需要特别重视和强调对实际经验教训的批判总结,不要让经验成为经验主义;另一方面还要努力从实 践中提升理论、发展理论。后一方面就是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随时批判地研究具体的经验,如摸没摸 到“石头”?是什么样的“石头”?它对于“过河”有怎样的价值和风险?如何使它成为下一步“过 河”的支点?等等。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对自己所做、所经历的很多事情,在理论上的总 结和收获还远远跟不上实践的步伐;我们在实践中很多“摸石头”的成果,并未能与“过河”的普遍 方法和原则联系起来,上升为指导思想和领导决策;甚至如民间所言,在不少问题上“群众已经过河了, 领导还在摸着石头不放!”也就是说,有些“理论”非但不能走在实践的前头,反而扯了实践的后腿 毋庯讳言,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领导与群众脱节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实践,而在于理论上“摸 石头”与“过河”的脱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建设,绝不意味着可以漠视“摸着石头 过河”的历史意义和艰难历程,而是要求对实践过程的每一步脚印,包括一切真实的成功经验、一切 值得总结的教训、一切需要澄清的问题等,都能够加以关注和反映,并经过充分的分析辩驳,在实践的 反复检验下形成结论,提升为理论共识,用来推动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只有这样的双向过程,才能造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内容和清晰逻辑。只有理论体系本身的內容完整、逻辑清晰,才能成 为举国认同的信念基础,使这面旗帜更加鲜明地高扬起来 三要有体制内自我改革的意识 能否充分做到解放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并非仅仅取决于理论工作者个人的觉悟和能力,也并非仅 仅属于每个学者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应该说,这首先取决于整个精神生产体制的活力,更是整个体制的 权利和责任。所以,要使理论更好地面对现实,更好地揭示和回答真实的“问题”,不仅要求整个社会 包括理论界在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而且要求我们的精神生产体制本身也要有所改革 在包括理论研究在内的精神文化生产领域,“体制”是一种起基础作用的组织形式,是一个不可或 缺的公共平台。这种组织形式的活力如何,它的效率高低,这个平台容量的大小,其运作的规则及其信 誉度如何等,决定着这个体制下精神生产的面貌和质量。一套好的体制,就是一个推动和展示精神文化 全面可持续发展繁荣的平台。这个体制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才和资源,并通过营造“百花齐放,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从哲学 高度关注全 面深化 改革 17 当然 ,与顶层设计相关 的顶层理论 ,并不是一些孤立的结论 ,这方面的理论建设也不是一次性 的 , 而是不断地有更多新的问题需要通过联系实际加 以探索和回答 。但是 ,已往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和讨 论 ,并未达到高度的 自觉 ,也未见得充分和到位 ,因此也无法将哲学理论上 的讨论 与现实 的 “顶层设 计”及其实践联系起来 ,并给予深刻系统的说 明。例如很多诞生于实践 中的顶层理念 ,包括 “中国特 色”、“以人为本”、“人 民主体 ”、“先进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一国两制”等在内,它 们的完整逻辑如何?它们对于具体 “设计”、“施工 ” 的指导方式和意义如何?它们 的代表性话语体系 如何?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尚未从理论上得到充分 的展开,而是多半停 留于政治和政策操作的层 面; 或者流于抽象的话语之争 ,成了脱离实际的空谈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甚至被仅仅当作 口号或 话语权 的争夺 ,而不是对 问题本身的思考和回答。如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这些理论空 白 导致的后果就是 :我们不仅看不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与改革实践之间的深刻联系 ,也容易将顶层 设计置于理论表述不足的境地。 其二 ,说到 “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知道 ,真正的理论 自觉 ,表现为坚持 “实践出真知” 的认识论 导向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双向作尸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法宝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起点和优势。但 “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单 向的,而是双 向的;不是只要求将既定 的结论用 于说 明 或指导实践 ,而是同时要求理论本身也要从对实践经验的吸收凝炼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一方 面需要特别重视和强调对实际经验教训的批判总结 ,不要让经验成为经验主义;另一方面还要努力从实 践中提升理论 、发展理论 。后一方 面就是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随时批判地研究具体的经验 ,如摸没摸 到 “石头”?是什么样的 “石头”?它对 于 “过 河”.有 怎样 的价值和风 险?如何使它成为下一步 “过 河” 的支点?等等。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们对 自己所做、所经历的很 多事情 ,在理论上 的总 结和收获还远远跟不上实践的步伐 ;我们在实践 中很多 “摸石头” 的成果 ,并未能与 “过河” 的普遍 方法和原则联系起来 ,上升为指导思想和领导决策;甚至如 民间所言,在不少问题上 “群众 已经过河了, 领导还在摸着石头不放 !”也就是说 ,有些 “理论”非但不能走在实践的前头 ,反而扯了实践的后腿。 毋庸讳言 ,出现理论与实践脱 节、领导与群众脱节 的原 因,主要不在于实践 ,而在于理论上 “摸 石头 ”与 “过河” 的脱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建设 ,绝不意味着可 以漠视 “摸着石头 过河 ”的历史意义和艰难历程 ,而是要求对实践过程 的每一步脚 印,包括一切真实 的成功经验 、一切 值得总结的教训 、一切需要澄清的问题等 ,都能够加以关注和反映 ,并经过充分的分析辩驳 ,在实践的 反复检验下形成结论 ,提升为理论共识 ,用来推动实践的进一步深化 。只有这样 的双向过程 ,才能造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 内容和清晰逻辑。只有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容完整 、逻辑清晰 ,才能成 为举 国认 同的信念基础 ,使这面旗帜更加鲜 明地高扬起来 。 三 要有体制 内 自我 改革 的意识 能否充分做到解放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并非仅仅取决于理论工作者个人的觉悟和能力 ,也并非仅 仅属于每个学者个人的权利和责任 ;应该说 ,这首先取决于整个精神生产体制的活力 ,更是整个体制的 权利和责任。所以 ,要使理论更好地面对现实 ,更好地揭示和回答真实 的 “问题”,不仅要求整个社会 包括理论界在 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而且要求我们的精神生产体制本身也要有所改革 。 在包括理论研究在 内的精神文化生产领域 ,“体制”是一种起基础作用 的组织形式 ,是一个不可或 缺 的公共平台。这种组织形式的活力如何 ,它的效率高低 ,这个平 台容量的大小 ,其运作 的规 则及其信 誉度如何等 ,决定着这个体制下精神生产的面貌和质量。一套好的体制 ,就是一个推动和展示精神文化 全面可持续发展繁荣的平台。这个体制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才和资源 ,并通过营造 “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