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0 工程科学学报,第38卷,第1期 图1()所示,燕尾槽内捣打高炉出铁主沟捣打料 向上热应力,MPa:e:(i=x,y,z)为xy和z方向上热应 SAK,主要成分(质量分数)为64.32%AL,0,和 变;r,T.和Tu为切应力,MPay,y,.和ya为切应变: 16.32%SiC,作为嵌入燕尾槽内的耐火材料.铜钢复 u、v和w分别为x、y和z方向的位移,m;E为杨氏模 合冷却壁冷面均匀分布4个冷却水道,冷却水道截面 量,MPa:G为切变模量,MPaμ为泊松比;a为材料的 形状为半圆与矩形结合的复合型水道,如图1()所 热膨胀系数,℃ 示,其当量直径为0.054m,为了发挥纯铜良好的传热 2.2边界条件 性能,冷却水道深入铜层10mm,以增大冷却水与铜层 (1)传热边界条件. 的接触面积.冷面对称分布4个固定螺栓,中心一个 ①高温煤气与铜钢复合冷却壁热面边界为对流和 定位销. 辐射的综合换热过程,即 2数学模型 A(T)at =(7-7). (5) 2.1控制微分方程 式中:α,为高温煤气与铜钢复合冷却壁热面的综合换 根据热弹性力学理论,铜钢复合冷却壁热应力计 热系数,m℃7为热面煤气温度,℃为边 算的控制方程如下 界面法向温度梯度,℃·m. (1)传热控制微分方程.铜钢复合冷却壁内部传 ②冷却水与管内壁边界为对流换热,即 热为无内热源的三维稳态导热,控制方程为 是(a(n)+品(A(n)+是(a(m)=0. A()a| =a.(T-T) (6) aN (1) 式中:T.为冷却水平均温度,℃:《为冷却水与管 (2)应变分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一物理方程. 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W·m2℃.对流换热系 数α,与冷却水速V、冷却水物性参数、管道截面形 s.=Ea,-u(a,+a)]+a(T-T), 状等有关.由于管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进水温度低 ,=Eb,-ua,+o]+a(T-, 于出水温度,取进出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性 温度,确定冷却水物性参数;冷却水道截面为半圆 =Ea.-ua.+o)]+aT-), 与矩形组成的复合型水道,属于非圆形管道,取管 道的当量直径d.作为定型尺寸.由管内强制对流 1 Yo=GTo' (2) 给热方程计算,即 Vd. 1 Re=- (7) Y:=G' Nur =0.023ResPr4 (8) 1 Ya=- a.=A-Nue (9) d E G=21+μ 式中:Re为雷诺数;v为冷却水的运动黏性系数,m2· (3)应力分量与外力之间的关系一平衡微分 s;Nu,为努塞尔特准数;Pr为普朗特数;入.为冷却水 方程. 的导热系数,Wm.℃1 d0.T=0 ③周围环境与炉壳外表面边界为自然对流和辐射 dx dy az 的综合换热过程,即 ir=0, (3) A(7)a =a,(T-T). (10) re+m+0=0. 式中:T为环境温度,℃:α,炉壳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综 I ax ay az 合换热系数,W·m2℃.炉壳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综 (4)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几何方程. 合换热系数&,由经验公式(11)四计算: a.=9.3+0.058T. (11) dz (4) 其中T,为炉壳温度,℃. 贵+尝是+0%是+器 ④其他面为绝热边界条件,即 aT 式中:A(T)为导热系数,W·m℃:T。为初始温 wv/sa (12) 度,℃:T为本体温度,℃:o,(i=x,y,z)为x、y和z方 (2)约束边界条件.根据高炉内冷却壁的安装方工程科学学报,第 38 卷,第 1 期 图 1( d) 所示,燕 尾 槽 内 捣 打 高 炉 出 铁 主 沟 捣 打 料 SAK3,主 要 成 分 ( 质 量 分 数) 为 64. 32% Al2 O3 和 16. 32% SiC,作为嵌入燕尾槽内的耐火材料. 铜钢复 合冷却壁冷面均匀分布 4 个冷却水道,冷却水道截面 形状为半圆与矩形结合的复合型水道,如图 1 ( f) 所 示,其当量直径为 0. 054 m,为了发挥纯铜良好的传热 性能,冷却水道深入铜层 10 mm,以增大冷却水与铜层 的接触面积. 冷面对称分布 4 个固定螺栓,中心一个 定位销. 2 数学模型 2. 1 控制微分方程 根据热弹性力学理论,铜钢复合冷却壁热应力计 算的控制方程如下. ( 1) 传热控制微分方程. 铜钢复合冷却壁内部传 热为无内热源的三维稳态导热,控制方程为   ( x λ( T) T  ) x +   ( y λ( T) T  ) y +   ( z λ( T) T  ) z = 0. ( 1) ( 2) 应变分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物理方程. εx = 1 E[σx - μ( σy + σz ) ]+ α( T - T0 ) , εy = 1 E[σy - μ( σx + σz ) ]+ α( T - T0 ) , εz = 1 E[σz - μ( σx + σy ) ]+ α( T - T0 ) , γxy = 1 G τxy, γyz = 1 G τyz, γzx = 1 G τzx, G = E 2( 1 + μ)                  . ( 2) ( 3) 应力分量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平衡微分 方程. σx x + τyx y + τzx z = 0, τxy x + σy y + τzy z = 0, τxz x + τyz y + σz z = 0        . ( 3) ( 4) 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几何方程. εx = u x ,εy = v y ,εz = w z ; γxy = u y + v x ,γyz = v z + w y ,γzx = u z + w x { . ( 4) 式中: λ( T) 为 导 热 系 数,W·m - 1·℃ - 1 ; T0 为初 始 温 度,℃ ; T 为本体温度,℃ ; σi ( i = x,y,z) 为 x、y 和 z 方 向上热应力,MPa; εi ( i = x,y,z) 为 x、y 和 z 方向上热应 变; τxy、τyz和 τzx为切应力,MPa; γxy、γyz和 γzx为切应变; u、v 和 w 分别为 x、y 和 z 方向的位移,m; E 为杨氏模 量,MPa; G 为切变模量,MPa; μ 为泊松比; α 为材料的 热膨胀系数,℃ - 1 . 2. 2 边界条件 ( 1) 传热边界条件. ①高温煤气与铜钢复合冷却壁热面边界为对流和 辐射的综合换热过程,即 λ( T) T N = αf ( Tf - T) . ( 5) 式中: αf为高温煤气与铜钢复合冷却壁热面的综合换 热系数,W·m - 2·℃ - 1 ; Tf为热面煤气温度,℃ ; T N为边 界面法向温度梯度,℃·m - 1 . ②冷却水与管内壁边界为对流换热,即 λ( T) T N B = αw ( T - Tw ) . ( 6) 式中: Tw 为冷 却 水 平 均 温 度,℃ ; αw 为冷 却 水 与 管 内壁的对 流 换 热 系 数,W·m - 2·℃ - 1 . 对流 换 热 系 数 αw与冷却水 速 V、冷 却 水 物 性 参 数、管 道 截 面 形 状等有关. 由于管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进水 温 度 低 于出水温度,取进出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性 温度,确定冷 却 水 物 性 参 数; 冷却水道截面为半圆 与矩形组成的复合型水道,属于非圆形管道,取 管 道的当量直 径 de作为 定 型 尺 寸. 由 管 内 强 制 对 流 给热方程计算,即 Ref = Vde ν . ( 7) Nuf = 0. 023Re0. 8 f Pr0. 4 . ( 8) αw = λw de Nuf . ( 9) 式中: Ref为雷诺数; ν 为冷却水的运动黏性系数,m2 · s - 1 ; Nuf为努塞尔特准数; Pr 为普朗特数; λw为冷却水 的导热系数,W·m - 1·℃ - 1 . ③周围环境与炉壳外表面边界为自然对流和辐射 的综合换热过程,即 λ( T) T N C = αa ( T - Ta ) . ( 10) 式中: Ta为环境温度,℃ ; αa炉壳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综 合换热系数,W·m - 2·℃ - 1 . 炉壳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综 合换热系数 αa由经验公式( 11) [11]计算: αa = 9. 3 + 0. 058Ts. ( 11) 其中 Ts为炉壳温度,℃ . ④其他面为绝热边界条件,即 T N D = 0. ( 12) ( 2) 约束边界条件. 根据高炉内冷却壁的安装方 · 01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