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螈苧點熊2020年第2期 结构视角下的深度贫困研究进展 贺立龙朱方明刘丸源 摘要:深度贫困正从一个描述性概念扩展成为衡量全球严重贫困的一种经济标准,获得多维 动态的柔性内涵和区城、群体上的结构化外延。本文通过综述现有文献发现,基于贫困公理化衡量 方法的进展,可进行深度贫困的结构化识别与综合测度体系的构建。深度贫困具有不同于一般贫 困的性质,呈现出在区域、人口群体、动态演化上的结构性分布特征。深度贫困在发达国家是不平 等以及社会排斥问题在弱势人口生存危机上的体现,可通过安全网计划与就业帮扶进行动态管控; 在发展中囯家则是不均衡增长与市场失灵等结构性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应通过发展减贫与保障 脱贫的综合施策进行系统解决。国内学界需积极构建中囯深度贫因的结构研究范式,指导深度贫 因问題的高质量破解以及返贫风险防控,为全球深度贫困问题解决做出贡献 关键词:深度贫困结构视角贫困识別与测度深度贫困破解 、引言 攻克深度贫困是打贏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役①,决定了精准脱贫质量、全面小康成色,影响到返 贫风险与相对贫困的管控,因此应集中研究深度贫困破解之策, 中国的深度贫困作为一种区域和群体现象,分布在生存环境恶劣的“三区三州”②和贫困发生率 超20%的极端贫困县(村),涵盖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半(弱)劳动力群体,以及严重缺乏 文化技能或发展机会的劳动力人口。深度贫困具有“两高、一低、一差、三重”特征,即贫困人口占比 高、发生率高,可支配收入低,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贫困老人 脱贫任务重。深度贫困破解难,一是致贫成因复杂,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社会发育滞后、民族宗 教问题交织;二是脱贫成本大,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困难;三是施策要求 高,须权衡脱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既要确保如期脱贫,又要激发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脱贫, 从贫困类型看,深度贫困的贫困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发生机理复杂,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结构 性特征。从全球比较看,中国深度贫困空间集聚性强,呈“大区块”分布但内部结构复杂,带有发展滞 缓与市场失灵的双重成因,受地理、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从演进阶段看,脱贫攻坚进入 收官期,攻 贫困更加强调质量、效率与返贫风险防控。深度贫困的上述三个属性特征要求研 究思维及政策理念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致贫成因与减贫路径的一般性分析,转向瞄准深度贫困特异 性及综合破解之策的结构性研究, 贺立龙、朱方明、刘丸源,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610064,电子邮箱: heilong2002@16 zhfm79 @163.com,124099006@q,com。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与施策效率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度贫因的结构性分布与高质量退出研究”(18AJL013)和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重大项目“精准扶贫思想:生成逻輯、内容体系和实践效果研究”(18ZDA035)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岀的 修改意见,文责自负 ①习近平总书记(2019)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基础条 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 ②“三区三州”特指西藏和青川滇陇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以及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 1322020年第2期 结构视角下的深度贫困研究进展 贺立龙 朱方明 刘丸源 摘要:深度贫困正从一个描述性概念扩展成为衡量全球严重贫困的一种经济标准,获得多维、 动态的柔性内涵和区域、群体上的结构化外延。本文通过综述现有文献发现,基于贫困公理化衡量 方法的进展,可进行深度贫困的结构化识别与综合测度体系的构建。深度贫困具有不同于一般贫 困的性质,呈现出在区域、人口群体、动态演化上的结构性分布特征。深度贫困在发达国家是不平 等以及社会排斥问题在弱势人口生存危机上的体现,可通过安全网计划与就业帮扶进行动态管控; 在发展中国家则是不均衡增长与市场失灵等结构性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应通过发展减贫与保障 脱贫的综合施策进行系统解决。国内学界需积极构建中国深度贫困的结构研究范式,指导深度贫 困问题的高质量破解以及返贫风险防控,为全球深度贫困问题解决做出贡献。 关键词:深度贫困 结构视角 贫困识别与测度 深度贫困破解 一、引言 攻克深度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役①,决定了精准脱贫质量、全面小康成色,影响到返 贫风险与相对贫困的管控,因此应集中研究深度贫困破解之策。 中国的深度贫困作为一种区域和群体现象,分布在生存环境恶劣的“三区三州”②和贫困发生率 超20%的极端贫困县(村),涵盖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半(弱)劳动力群体,以及严重缺乏 文化技能或发展机会的劳动力人口。深度贫困具有“两高、一低、一差、三重”特征,即贫困人口占比 高、发生率高,可支配收入低,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贫困老人 脱贫任务重。深度贫困破解难,一是致贫成因复杂,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社会发育滞后、民族宗 教问题交织;二是脱贫成本大,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困难;三是施策要求 高,须权衡脱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既要确保如期脱贫,又要激发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脱贫。 从贫困类型看,深度贫困的贫困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发生机理复杂,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结构 性特征。从全球比较看,中国深度贫困空间集聚性强,呈“大区块”分布但内部结构复杂,带有发展滞 缓与市场失灵的双重成因,受地理、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从演进阶段看,脱贫攻坚进入 收官期,攻克深度贫困更加强调质量、效率与返贫风险防控。深度贫困的上述三个属性特征要求研 究思维及政策理念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致贫成因与减贫路径的一般性分析,转向瞄准深度贫困特异 性及综合破解之策的结构性研究。 — 132 —  ① ② 贺立龙、朱方明、刘丸源,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610064,电子邮箱:helilong2002@163.com,zhfm79 @163.com,124099006@qq.com。本文 受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项 目“精 准 扶 贫 的 瞄 准 机 制 与 施 策 效 率 研 究” (15CJL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度贫困的结构性分布与高质量退出研究”(18AJL013)和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重大项目“精准扶贫思想:生成逻辑、内容体系和实践效果研究”(18ZDA035)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 修改意见,文责自负。 习近平总书记(2019)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基础条 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 “三区三州”特指西藏和青川滇陇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以及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 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