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8 公 路 2013年第9期 表1采用CPT孔压消散资科预测固结系数方法汇总 作者与时间 空穴类型 土类模型 初始超孔压△山: 备注 Soderbere ,1962 国柱形 弹望性 △m/A.=R/r 桩周一维固站,有限差分 w=25 Iniru/r) Torstensson 1975.1977 柱形,球形 弹塑性 。为塑性区半名 无劈应力:有限差分 Randolph和Wroth,l979 柱形 弹塑性 △m,-2Sln(r/r) 桩周一推岗结 aligh和Levadoux,198 几压触探根型 线付 应变路径方法 总应力土根型 Levadoux和Ealigh.1g86 Battaglio等,1981 柱形,球形 弹塑性 经验法,有限差分 Jones和Van Zyl,1981 试验 经验法 测试 t:。和Ca关系 Kavvad的a,1982 孔压触探植型 垂线性 应变路径方法 者效应力一应变镜型 柱形 弹塑性 Am.-23.1n(/r) 等198 孔压触探型 应变路径方 试验资料 Gupta和Davidson,198 孔压触深模 弹单国 修正孔穴扩张理论,部分消脑 各向问性,各向异性 So3res第,1987 孔压触探柜型 季线性 肉聚姿别修正和哀减分析 Whittle .1987 孔压触探模型 毒线性 应变路径方法 有效应力一应变模型 988 孔压触深模型 学线性 有限差分 Elsworth .1990 .1993 点位错 弹望性 利用点位错理论 不采用:测试 Aubeny .1992 孔压触探模型 季线性 应变路径方法 偶合因结:有效应力一应变根型 孔压触探模型 事线性 确定湿尚结士酒散经验法 Burns和Mayne,1995 Au-as.In(rs/r) 球形 弹塑性 超固结士清散不相容 Burns.1997 ,=g'.[1-(OR/2)a] 剪应力榄型:有限差分 不同型号的孔压探头对应不同性质的土层 据土层性质确定探头型号后,探头半径,值也就确 定了。若已知探头维底面积S,半径r,可由公式(5) 确定。 (2)消散时间1的确定 要确定t的值,应首先将实测的孔压消散数据 10001000 “归一化为U,定义为: U-9,-U 图1典型归一化孔压消散曲线 U-U。 (6) 式中:JU及U。分别为相应其时的、起始的 (3)时间因数T*的确定 及静孔隙水压力。以时间t为横坐标,并采用对数 国外学者Houlsby和The对软土的周结进行 坐标形式,以归 一化引压】为坐标作图得到归 了大量研究工作,对软士固结的修正时间因数T 化孔压消散曲线,如图1所示,消散度为50%时 给出了与固结度、过滤器位置等因素相关的取值方 应的消散时间为。 法),T·取值结果可以通过查表2获得。 C)1994-019 China Academie Jour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表1 采用 CPTU孔压消散资料预测固结系数方法汇总[1] 作者与时间 空穴类型 土类模型 初始超孔压Δui 备注 Soderberg,1962 圆柱形 弹塑性 Δu/Δui=R/r 桩周一维固结,有限差分 Torstensson,1975,1977 圆柱形,球形 弹塑性 Δui=2Suln(rp/r) Δui=4Suln(rp/r),rp为塑性区半径 无剪应力,有限差分 Randolph和 Wroth,1979 圆柱形 弹塑性 Δui=2Suln(rp/r) 桩周一维固结 Baligh和 Levadoux,1980 Levadoux和 Baligh,1986 孔压触探模型 非线性 应变路径方法 总应力土模型 Battaglio等,1981 圆柱形,球形 弹塑性 Δui=2Suln(rp/r) Δui=4Suln(rp/r) 经验法,有限差分 Jones和 VanZyl,1981 试验 经验法 测试 t50和Ch关系 Kavvadas,1982 孔压触探模型 非线性 应变路径方法 有效应力-应变模型 Senneset等,1982 圆柱形 弹塑性 Δui=2Suln(rp/r) Tumay等,1982 孔压触探模型 线性 应变路径方法 试验资料 Gupta和 Davidson,1986 孔压触探模型 弹塑性 修正孔穴扩张理论,部分消散 各向同性、各向异性 Soares等,1987 孔压触探模型 非线性 肉眼鉴别修正和衰减分析 Whittle,1987 孔压触探模型 非线性 应变路径方法 有效应力-应变模型 Houlsby和 Teh,1988 ; Teh和 Houlsby,1991 孔压触探模型 非线性 应用大应变有限元分析 与应变路径法预测 有限差分 Elsworth,1990 ,1993 点位错 弹塑性 利用点位错理论 不采用u2测试 Aubeny,1992 孔压触探模型 非线性 应变路径方法 耦合固结;有效应力-应变模型 Sully和 Campanella,1994 孔压触探模型 非线性 应用大应变有限元分析与 应变路径法预测 确定超固结土消散经验法 Burns和 Mayne,1995 Burns,1997 球形 弹塑性 Δuoct=aSuln(rp/r) Δushear=σ’v0[1 - (OCR/2)0.8] 超固结土消散不相容 剪应力模型;有限差分 不同型号的孔压探头对应不同性质的土层。根 据土层性质确定探头型号后,探头半径r0值也就确 定了。若已知探头锥底面积S,半径r0可由公式(5) 确定。 r0= S 槡π (5) (2)消散时间t50的确定。 要确定t50的值,应首先将实测的孔压消散数据 u归一化为U。定义为: U=Ut-U0 Ui-U0 (6) 式中:Ut、Ui及U0分 别 为 相 应 某 时 的、起 始 的 及静孔隙水压力。以时间t为横坐标,并采用对数 坐标形式,以归一化孔压U 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归一 化孔压消散曲 线,如 图1所 示,消 散 度 为50%时 对 应的消散时间为t50。 图1 典型归一化孔压消散曲线 (3)时间因数T* 50的确定。 国外学者 Houlsby和 The对 软 土 的 固 结 进 行 了大量研究工 作,对软土固结的修正时间因数 T* 给出了与固结度、过滤器位置等因素相关的取值方 法[9],T* 取值结果可以通过查表2获得。 — 85 — 公 路 2013年 第9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