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过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的人数占8%左右,而只有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只占2%左右。 金赛以后,大量大规模的跨文化调查始终显示人群中的同性爱比例少于金赛所宣称的, 这些调查涵盖了随机抽取的上万个对象。但是,注意不同的报告都会因为测试者的隐瞒而产 生偏差。 不同差异广大的资料通常被人引用,例如:斯密斯1991年对国家民意调查中心报告进 行分析后表示到18岁,有5.9%的活跃男性有过男性的伴侣,但是"18岁以后,只有1%的 是同性爱,4+%的是双性爱"。由Christopher Bagley和Pierre Tremblay于1998年做的研究 表示13.5%的男性"报告说有一定程度的同性爱"包括"自己声称的重复计算的同性爱(5.9%) 和/或双性爱(6.1%)"。 三、同性爱的历史 无论是中国和外国,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就有关于同性爱的记载。 古希腊盛行同性爱,尤其是师生、兄弟之间的同性爱。其中最有名的是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的故事,卢基拿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亚里士多德是男色家,利用自己的学问引诱美少 年,常与弟子克里伊尼亚情语绵绵,并将先哲和弟子谈的猥亵的谈话读给他听。”克里伊尼 亚有一个情人是妓女,这个妓女因为亚里士多德夺去了她的情人,向友人克里多尼亚诉苦, 克里多尼亚想了一计,一夜在墙上大写了“亚里士多德诱惑了克里伊尼亚”的字样,对公众侮 辱这个哲学家。 在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的200年间,希腊盛行“恋童”风,并把它视为“高等教育的一 个分支。它的唯一目的-据苏格拉底说,是为了培养少男道德上的完美。这种师生关系,当 然有性爱的成分在内。当时属于心灵层面的师生恋”、“同性爱”是公开的,而肉体方面的同 性恋行为则可能属于地下活动。但不论怎么说,从今人的观点看来,这决不是“培养少男道 德上的完美”。 在古代东方各国,同性爱都很流行,并有不少资料流传至今。例如日本历代男色的流行, 在岩田准一的《本朝男色考》和花房四郎的《男色考》中,都有许多记载。 古代的女同性爱和男同性爱同样存在。古希腊将同性爱的女子叫做Tbas”罗马人则叫 做Frictrix”,后来古希腊又把女同性爱称为“列斯波之爱”。在古罗马,女同性爱也很流行, 荷拉求斯在叙事诗中曾对此作了描述。到了罗马帝政时代,马希尔、朱凡那等更竞出描写女 同性爱的作品。 至今,女同性爱者被称为“列斯宾”(Lesbian),这和“列斯波之爱”、和古希腊女诗人莎 弗有很大关系。她于公元前612年出生于列斯波岛,在富裕的贵族之家长大,度过了幸福的 少女时代。后来,她受牵连而被放逐至西西里岛的西拉库沙,在那里结婚生子。几年后,她 再返列斯波,开设了学园,教导少女们作诗、唱歌、跳舞。她曾和一个名叫雅蒂丝的姑娘热 恋,可是后来这个姑娘和一个青年离开了列斯波。莎弗又和一个年轻的船员发生了许多感情 上的纠葛。至今“列斯宾”(女同性恋者)的语源,就是取自“莎弗在列斯波和年轻姑娘冶游、 娱乐”之意。 在历史上,基督教会认为最严重的罪行就是同性爱,这不仅因为教会推行禁欲主义,而 且认为,同性爱反自然就是反上帝,所以它比异性爱更为邪恶,同时,因为在独身、禁欲 的条件下,修女和修士、修士和修女很容易发生同性爱,如果不对同性爱严厉镇压,就危及 教会自身的生存。在《圣经》里曾提到过一个罪恶之城,那就是位于死海边的索多玛城。该 城的居民罪孽深重,令上帝忍无可忍而降下大火和硫磺予以毁灭。 这种迫害同性爱的做法在欧洲中世纪的中后期更趋严重,只是到近一二百年才有所好 转。法国在放弃火烧女巫的陋俗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改为火烧同性爱者。但是到了1752 年,人们这方面的观念己改变了许多,《拿破伦法典》对同性恋“判罪”己作了相当程度的放过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的人数占 8%左右,而只有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只占 2%左右。 金赛以后,大量大规模的跨文化调查始终显示人群中的同性爱比例少于金赛所宣称的, 这些调查涵盖了随机抽取的上万个对象。但是,注意不同的报告都会因为测试者的隐瞒而产 生偏差。 不同差异广大的资料通常被人引用,例如:斯密斯 1991 年对国家民意调查中心报告进 行分析后表示到 18 岁,有 5.9%的活跃男性有过男性的伴侣,但是"18 岁以后,只有 1%的 是同性爱,4+%的是双性爱"。由 Christopher Bagley 和 Pierre Tremblay 于 1998 年做的研究 表示 13.5%的男性"报告说有一定程度的同性爱"包括"自己声称的重复计算的同性爱(5.9%) 和/或双性爱(6.1%)"。 三、同性爱的历史 无论是中国和外国,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就有关于同性爱的记载。 古希腊盛行同性爱,尤其是师生、兄弟之间的同性爱。其中最有名的是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的故事,卢基拿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亚里士多德是男色家, 利用自己的学问引诱美少 年,常与弟子克里伊尼亚情语绵绵,并将先哲和弟子谈的猥亵的谈话读给他听。”克里伊尼 亚有一个情人是妓女,这个妓女因为亚里士多德 夺去了她的情人,向友人克里多尼亚诉苦, 克里多尼亚想了一计,一夜在墙上大写了“亚里士多德诱惑了克里伊尼亚”的字样,对公众侮 辱这个哲学家。 在公元前 6 世纪至 4 世纪的 200 年间,希腊盛行“恋童”风,并把它视为“高等教育”的一 个分支。它的唯一目的--据苏格拉底说,是为了培养少男道德上的完美。这种师生关系,当 然有性爱的成分在内。当时属于心灵层面的“师生恋”、“同性爱”是公开的,而肉体方面的同 性恋行为则可能属于地下活动。但不论怎么说,从今人的观点看来,这决不是“培养少男道 德上的完美”。 在古代东方各国,同性爱都很流行,并有不少资料流传至今。例如日本历代男色的流行, 在岩田准一的《本朝男色考》和花房四郎的《男色考》中,都有许多记载。 古代的女同性爱和男同性爱同样存在。古希腊将同性爱的女子叫做“Tribas”罗马人则叫 做“Frictrix”,后来古希腊又把女同性爱称为 “列斯波之爱”。在古罗马,女同性爱也很流行, 荷拉求斯在叙事诗中曾对此作了描述。到了罗马帝政时代,马希尔、朱凡那等更竞出描写女 同性爱的作品。 至今,女同性爱者被称为“列斯宾”(Lesbian),这和“列斯波之爱”、和古希腊女诗人莎 弗有很大关系。她于公元前 612 年出生于列斯波岛,在富裕的贵族之家长大,度过了幸福的 少女时代。后来,她受牵连而被放逐至西西里岛的西拉库沙,在那里结婚生子。几年后,她 再返列斯波,开设了学园,教导少女们作诗、唱歌、跳舞。她曾和一个名叫雅蒂丝的姑娘热 恋,可是后来这个姑娘和一个青年离开了列斯波。莎弗又和一个年轻的船员发生了许多感情 上的纠葛。 至今“列斯宾”(女同性恋者)的语源,就是取自“莎弗在列斯波和年轻姑娘冶游、 娱乐”之意。 在历史上,基督教会认为最严重的罪行就是同性爱,这不仅因为教会推行禁欲主义,而 且认为,同性爱反自然就是反上帝,所以它比异性爱更为邪恶,同 时,因为在独身、禁欲 的条件下,修女和修士、修士和修女很容易发生同性爱,如果不对同性爱严厉镇压,就危及 教会自身的生存。在《圣经》里曾提到过一个罪恶之城,那就是位于死海边的索多玛城。该 城的居民罪孽深重,令上帝忍无可忍而降下大火和硫磺予以毁灭。 这种迫害同性爱的做法在欧洲中世纪的中后期更趋严重,只是到近一二百年才有所好 转。法国在放弃火烧女巫的陋俗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改为火烧同性爱者。但是到了 1752 年,人们这方面的观念已改变了许多,《拿破伦法典》对同性恋“判罪”已作了相当程度的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