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1)就就业量而论,完竟市场大于非完竟市场,即L2>L1° (2)非完竟市场存在剥削 当雇佣量为L1时,最后雇佣工人的工资率W=雇主的收益BL1,但该工人带来 的产品价值为AL1,雇主剥削了工人AB数量的价值。 雇主能够剥削工人的原因是AR(=P)与MR的差别,即AB=PMR。如果是在 完竟市场下,雇主雇佣L2的劳动数量,雇佣最后一个工人的工资率为W,但工人 给雇主带来的产品的售价为CL2(MPP×P),从而不存在剥削。 四、两种要素变动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两种要素可以变动) 1.工资率下降导致的三种效应 (1)替代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价格较低的劳动替代资本,导致 MPP的减少进而导致VMP向左边移动。 (2)产出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率下降导致厂商使用更多的劳 动和资本,从而导致产量增加,表现为ⅤMP曲线向右移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1)就就业量而论,完竟市场大于非完竟市场,即L2>L1。 (2)非完竟市场存在剥削 当雇佣量为L1时,最后雇佣工人的工资率W=雇主的收益BL1,但该工人带来 的产品价值为AL1,雇主剥削了工人AB数量的价值。 雇主能够剥削工人的原因是AR(=P)与MR的差别,即AB=P-MR。如果是在 完竟市场下,雇主雇佣L2的劳动数量,雇佣最后一个工人的工资率为W,但工人 给雇主带来的产品的售价为CL2(MPP×P),从而不存在剥削。 四、两种要素变动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两种要素可以变动) 1.工资率下降导致的三种效应 (1)替代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价格较低的劳动替代资本,导致 MPP的减少进而导致VMP1向左边移动。 (2)产出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率下降导致厂商使用更多的劳 动和资本,从而导致产量增加,表现为VMP曲线向右移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