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科学技术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区别于世界具他文 明中心的特殊风貌、特殊结构、特殊传统,反射出中国文化的卓异光辉。 首先,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而这一实用性,又主要表现为“绝 对地以国家的‘实用’为主”⑧。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相当突出,其原因在于王 朝一统天下的统治以“授命于天”为根据,假如“新朝的政治能和谐而与大自然 的底律吻合,则新朝即可立于巩固坚定的基础之上”,因此,“历法乃国家要务, 关系匪轻”。历代王朝莫不设立专官观测天象,修改历法,即使在魏晋南北朝的 大动乱时代,天文研究的传统亦末断绝,甚至连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如前 秦、前燕、北魏等,也设天官,皆以占候著名。这种传统,构成中国古代天象记 录殊为丰富、历法也备臻精确的盛况。中国古代农学相当发达,仅农书就有三百 多种,土地丈量技术与绘制地图技术也颇为出色。这与历代王朝“以农立目”的 方略有密切关系。中国地域广阔,王朝的统一维系于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故不少 官员,甚至身居相位如李吉甫者,亦关心政区沿革、物产民情,促成了古代地理 学的长足进展。著名的。四大发明”也是国家“实用”需要的产物,纸张、指南 针和印刷术作为一统社会中社会通讯工具而产生:火药的发明固然与炼丹术相久 但作为一种技术应用于社会,还是出自于大一统政权军事活动的需要。 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渗透于各学科,中国古代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而著 称。如《九章算术》中分列了方田、粟米、哀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 方程、勾股等九章,计有245个应用题,都与生产需要密切相关。明代曾编辑大 量算学书籍,但是,“非官曹民事所必需者,虽九章古法,亦所摈弃”,表现出强 烈的实用色彩。此外,如大地测量以“皇舆全览”为目的,天文学附属于历法 生物学知识几乎完全存在于农学和医学中,各学科无不以“实用”来规范自己的 发展道路。 中国科技的实用性,是其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国家的 实用需要使得封建王朝可以“利用国家的权力,利用集中组织的社会力量。推动 科技的发展。在希腊、中世纪的欧洲,以及重视科学的回教诸国,有时也有统治 者聚集学者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一旦当权者失势或死亡,研究机构也随之废止。 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钦天监、太医院等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并以国家之力网 罗了大量专门人才从事天文学、数学、医学以及工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例如历 代史籍记载的天文资科、唐代以来公布的医书和药典;都是通过官方组织的大规 模的科技人员的合作才得以完成。尽管王朝有兴替,但是,这一传统一脉相承延 续不断。这种情形在近代以前的欧洲不曾出现就是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而言,也 是一个相特殊的历史现象。与此同时,社会和个人的实用需要也使科技发展获得 广泛的关心。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出,伟大科学理论的建构并非以实用为出发 点,而往往基于一种超实用的好奇心。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非常痛恨实用性, 据说有一个学生曾问他学几何有什么用,欧几里得立刻叫奴隶给他一个金币,然 后叫他走。欧几里得毕生追求的是透过几何图形探讨世界本质,这最不实用的理 论几何学在文艺复兴以后与代数结合成一崭新的数理模型,为近代以降西方科技 的飞跃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在中国,实用的价值取向局限了人们思维的 升华,注定了中国科技不可能进入更高层次,建构成独立的科学体系 中国古代科技的另一特点是“经验”色彩浓厚。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大多属2 二、科学技术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区别于世界具他文 明中心的特殊风貌、特殊结构、特殊传统,反射出中国文化的卓异光辉。 首先,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而这一实用性,又主要表现为“绝 对地以国家的‘实用’为主”⑧。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相当突出,其原因在于王 朝一统天下的统治以“授命于天”为根据,假如“新朝的政治能和谐而与大自然 的底律吻合,则新朝即可立于巩固坚定的基础之上”,因此,“历法乃国家要务, 关系匪轻”。历代王朝莫不设立专官观测天象,修改历法,即使在魏晋南北朝的 大动乱时代,天文研究的传统亦末断绝,甚至连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如前 秦、前燕、北魏等,也设天官,皆以占候著名。这种传统,构成中国古代天象记 录殊为丰富、历法也备臻精确的盛况。中国古代农学相当发达,仅农书就有三百 多种,土地丈量技术与绘制地图技术也颇为出色。这与历代王朝“以农立目”的 方略有密切关系。中国地域广阔,王朝的统一维系于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故不少 官员,甚至身居相位如李吉甫者,亦关心政区沿革、物产民情,促成了古代地理 学的长足进展。著名的。四大发明”也是国家“实用”需要的产物,纸张、指南 针和印刷术作为一统社会中社会通讯工具而产生;火药的发明固然与炼丹术相久 但作为一种技术应用于社会,还是出自于大一统政权军事活动的需要。 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渗透于各学科,中国古代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而著 称。如《九章算术》中分列了方田、粟米、哀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 方程、勾股等九章,计有 245 个应用题,都与生产需要密切相关。明代曾编辑大 量算学书籍,但是,“非官曹民事所必需者,虽九章古法,亦所摈弃”,表现出强 烈的实用色彩。此外,如大地测量以“皇舆全览”为目的,天文学附属于历法, 生物学知识几乎完全存在于农学和医学中,各学科无不以“实用”来规范自己的 发展道路。 中国科技的实用性,是其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国家的 实用需要使得封建王朝可以“利用国家的权力,利用集中组织的社会力量。推动 科技的发展。在希腊、中世纪的欧洲,以及重视科学的回教诸国,有时也有统治 者聚集学者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一旦当权者失势或死亡,研究机构也随之废止。 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钦天监、太医院等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并以国家之力网 罗了大量专门人才从事天文学、数学、医学以及工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例如历 代史籍记载的天文资科、唐代以来公布的医书和药典;都是通过官方组织的大规 模的科技人员的合作才得以完成。尽管王朝有兴替,但是,这一传统一脉相承延 续不断。这种情形在近代以前的欧洲不曾出现就是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而言,也 是一个相特殊的历史现象。与此同时,社会和个人的实用需要也使科技发展获得 广泛的关心。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出,伟大科学理论的建构并非以实用为出发 点,而往往基于一种超实用的好奇心。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非常痛恨实用性, 据说有一个学生曾问他学几何有什么用,欧几里得立刻叫奴隶给他一个金币,然 后叫他走。欧几里得毕生追求的是透过几何图形探讨世界本质,这最不实用的理 论几何学在文艺复兴以后与代数结合成一崭新的数理模型,为近代以降西方科技 的飞跃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在中国,实用的价值取向局限了人们思维的 升华,注定了中国科技不可能进入更高层次,建构成独立的科学体系。 中国古代科技的另一特点是“经验”色彩浓厚。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大多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