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和外国军队撤出。67这很可能是中国决策层当时的共识。如果考虑到它是在充分 估计出兵与美军作战的困难后的共识,对后来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也就可想而知 了。 中国领导人并不相信美军会在三八线停步。在随后两天的会议中,中国决策 层不仅讨论了是否出兵,而且考虑了出兵后的作战方针。正是在这个阶段,林彪 提出了“出而不战”的建议,屯兵于朝鲜北部观察形势。6有关的历史资料证明 林彪反对出兵的主张遭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批评,但他关于“出而不战”的设想 是否被讨论过,目前尚不清楚。很可能中国领导人当时还没有做最后决定,因为 出兵后的作战方针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苏联协调政策的结果。 周恩来12日从莫斯科发回的电报显然在中国决策层造成极大的震动。由于 在朝鲜作战无法得到苏联空军的掩护,中国领导人不得不考虑是否坚持出兵?如 果坚持出兵,应该和能够打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中国领导人的决定是“攻防”兼 备的。他们首先是坚持出兵;69其次是决定采取稳妥的防御作战方针,既照顾东 北边境的安全需要,同时考虑志愿军入朝后的实力和安全。根据毛泽东的设想, 志愿军入朝后应在平壤、元山铁路以北和德川、宁远公路以南地区构筑防线。如 敌攻击则在阵地前歼灭,主要是与南朝鲜军队作战;如敌固守平壤、元山,志愿 军则可以不打仗,进行换装备和训练,等待苏联空军参战,“六个月以内再谈攻 击问题”。这其实是暂时的“出而不战”或暂时不直接与美军打大仗。用毛泽东 的话说就是“将国防线由鸭绿江推进到德川、宁远及其以南的线,而这是有把握 的和很有利益的”。70甚至在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当天,毛泽东仍然要求“在 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志愿军的作战目标是在朝鲜北部“一部分地方站稳 脚,寻机打些运动战,支持朝鲜人民继续奋斗”。丌这一时期中国领导人对参战 总目标的阐述也是很有弹性的,他们更多使用的是通过争取军事上的胜利,“使 美国知难而退”,这一目标本身就包含着迫使美国在一定条件下谈判解决有关问 第一、第二两次战役的胜利促使中国领导人开始调整作战方针,尤其是毛泽 东更倾向通过运动战迅速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这种调整直接影响到第三次战役 的作战目标。12月8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提出暂时不过三八线,以便明年春 季进攻中歼灭敌有生力量。73毛泽东基于政治与外交方面的考虑,主张应越过三 八线再打一仗,否则在政治上不利。他所说的政治上不利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美英等国正提出沿三八线停战,以便将志愿军阻止于三八线以北,此时停 止作战将给国际社会以承认三八线的印象或误解,不利今后的作战;其二是在社 会主义阵营中一些人不以为然议论纷纷,给中国造成压力。实际上彭德怀也受到 来自苏联军事顾问和北朝鲜方面的指责。74基于同样的理由,毛泽东甚至不赞成 《美军如越过三八线,我们要管》,第67——68页 68《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重大决策的回忆》(续一),第27页 69《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给周恩来的电报》,第6——7页 0《毛泽东关于朝鲜情况及我军准备出兵朝鲜情况给周恩来的电报》,1950年10月14日:《毛泽东关于志 愿军人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给周恩来的电报》,1950年10月14日:均见《党的文献》,2000年第5期,第 8页 7《毛泽东关于志愿军出动目前只做不说的电报》,1950年10也19日,《党的文献》,2000年第5期,第 11页 n周恩来:《抗美援朝,保卫和平》,1950年10月24日:《对朝鲜问题的估计与我们的思想准备》,1950 年11月13日:《抗美援朝局势的发展前途》,1950年1月25日:《抗美援朝运动中存在的思想问题》,1950 年11月25日:均见《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75,92,107,114页 《彭德怀年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4页。 毛泽东:《关于朝鲜战场形式和作战部署》,1950年12月21日:《打一个胜仗后休整准备春季攻势》10 和外国军队撤出。67这很可能是中国决策层当时的共识。如果考虑到它是在充分 估计出兵与美军作战的困难后的共识,对后来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也就可想而知 了。 中国领导人并不相信美军会在三八线停步。在随后两天的会议中,中国决策 层不仅讨论了是否出兵,而且考虑了出兵后的作战方针。正是在这个阶段,林彪 提出了“出而不战”的建议,屯兵于朝鲜北部观察形势。68有关的历史资料证明, 林彪反对出兵的主张遭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批评,但他关于“出而不战”的设想 是否被讨论过,目前尚不清楚。很可能中国领导人当时还没有做最后决定,因为 出兵后的作战方针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苏联协调政策的结果。 周恩来 12 日从莫斯科发回的电报显然在中国决策层造成极大的震动。由于 在朝鲜作战无法得到苏联空军的掩护,中国领导人不得不考虑是否坚持出兵?如 果坚持出兵,应该和能够打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中国领导人的决定是“攻防”兼 备的。他们首先是坚持出兵;69其次是决定采取稳妥的防御作战方针,既照顾东 北边境的安全需要,同时考虑志愿军入朝后的实力和安全。根据毛泽东的设想, 志愿军入朝后应在平壤、元山铁路以北和德川、宁远公路以南地区构筑防线。如 敌攻击则在阵地前歼灭,主要是与南朝鲜军队作战;如敌固守平壤、元山,志愿 军则可以不打仗,进行换装备和训练,等待苏联空军参战,“六个月以内再谈攻 击问题”。这其实是暂时的“出而不战”或暂时不直接与美军打大仗。用毛泽东 的话说就是“将国防线由鸭绿江推进到德川、宁远及其以南的线,而这是有把握 的和很有利益的”。70甚至在 19 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当天,毛泽东仍然要求“在 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志愿军的作战目标是在朝鲜北部“一部分地方站稳 脚,寻机打些运动战,支持朝鲜人民继续奋斗”。71这一时期中国领导人对参战 总目标的阐述也是很有弹性的,他们更多使用的是通过争取军事上的胜利,“使 美国知难而退”,这一目标本身就包含着迫使美国在一定条件下谈判解决有关问 题。72 第一、第二两次战役的胜利促使中国领导人开始调整作战方针,尤其是毛泽 东更倾向通过运动战迅速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这种调整直接影响到第三次战役 的作战目标。12 月 8 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提出暂时不过三八线,以便明年春 季进攻中歼灭敌有生力量。73毛泽东基于政治与外交方面的考虑,主张应越过三 八线再打一仗,否则在政治上不利。他所说的政治上不利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美英等国正提出沿三八线停战,以便将志愿军阻止于三八线以北,此时停 止作战将给国际社会以承认三八线的印象或误解,不利今后的作战;其二是在社 会主义阵营中一些人不以为然议论纷纷,给中国造成压力。实际上彭德怀也受到 来自苏联军事顾问和北朝鲜方面的指责。74基于同样的理由,毛泽东甚至不赞成 67 《美军如越过三八线,我们要管》,第 67——68 页。 68 《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重大决策的回忆》(续一),第 27 页。 69 《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给周恩来的电报》,第 6——7 页。 70 《毛泽东关于朝鲜情况及我军准备出兵朝鲜情况给周恩来的电报》,1950 年 10 月 14 日;《毛泽东关于志 愿军人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给周恩来的电报》,1950 年 10 月 14 日;均见《党的文献》,2000 年第 5 期,第 7——8 页。 71 《毛泽东关于志愿军出动目前只做不说的电报》,1950 年 10 也 19 日,《党的文献》,2000 年第 5 期,第 11 页。 72 周恩来:《抗美援朝,保卫和平》,1950 年 10 月 24 日;《对朝鲜问题的估计与我们的思想准备》,1950 年 11 月 13 日;《抗美援朝局势的发展前途》,1950 年 1 月 25 日;《抗美援朝运动中存在的思想问题》,1950 年 11 月 25 日;均见《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 75,92,107,114 页。 73 《彭德怀年谱》,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54 页。 74 毛泽东:《关于朝鲜战场形式和作战部署》,1950 年 12 月 21 日;《 打一个胜仗后休整准备春季攻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