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产生明、暗环的干涉条件为 明条纹公式=2+2 (k=1,2,3…) 暗条纹公式△=2e+=(2k+1) (k=0,1,2,3,……)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R 2eR R为透镜的曲率半径。由于R>e 上式近似表示为 2R 代入明、暗环公式中,则 明环半径 k=1.2.3 暗环半径 kR (k=1,2,3 若入射光波长A已知,测出各级暗环或明环的半径,则可计算出率半 径R。但实际观察牛顿环时发现,牛顿环中心不是理想的一个接触点, 而是一个不甚清楚的暗或亮的圆现其原因是由于透镜与平板玻璃接触处, 由于接触压力引起形变,使接触处为一圆面;又因镜面上可能有尘埃存在, 从而引起附加光程差。因此很难准确判定级数k和测定出r4 解决方法 我们用两个培环或明环的半径r和r的平方差来计算R时,可以消除因 的加光程差而产生的误差。 对于第m环培环半径 2=mlRD为牛顿环直,实验 中波长A已知,所以只 对于第n环暗环半径: 2=mAR要测量第m环和第n环 两式相减得 R=- 的直径D,Dn,就可以 (m-n)元4(m-n)2 计算出R牛顿环和劈尖的等厚干涉 3 产生明、暗环的干涉条件为 明条纹公式    = e + = k 2 2 ( k=1,2,3,……) 暗条纹公式 2 (2 1) 2 2    = e + = k + (k=0,1,2,3,……)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2 2 2 R = r + (R − e) 2 2 r = 2eR − e R 为透镜的曲率半径。由于 R≫e 上式近似表示为 R r e 2 2 = 代入明、暗环公式中,则 明环半径 2 (2 1) 2  r = k − R ( k=1,2,3,……) 暗环半径 r = kR 2 ( k=1,2,3,……) 若入射光波长λ已知,测出各级暗环或明环的半径,则可计算出曲率半 径 R。但实际观察牛顿环时发现,牛顿环中心不是理想的一个接触点, 而是一个不甚清楚的暗或亮的圆斑。其原因是由于透镜与平板玻璃接触处, 由于接触压力引起形变,使接触处为一圆面;又因镜面上可能有尘埃存在, 从而引起附加光程差。因此很难准确判定级数 k 和测定出 k r 解决方法: 若我们用两个暗环或明环的半径 m r 和 n r 的平方差来计算 R 时,可以消除因 附加光程差而产生的误差。 对于第 m 环暗环半径: r m = mR 2 对于第 n 环暗环半径: r n = nR 2 两式相减得 ( ) 4( ) 2 2 2 2 m n D D m n r r R m n m n − − = − − = D 为牛顿环直径。实验 中波长λ已知,所以只 要测量第 m 环和第 n 环 的直径 D m ,D n ,就可以 计算出 R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