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五四”退潮后,她的散文和她的小说、诗歌一样,更多地转向了对人生哲学的探求和个人心 绪的书写。散文集《往事》(二篇)《山中杂记》、《寄小读者》等(主要写作者1923年去美国留学 途中和到美国后的生活、见闻等)作品,大部分写于国外,其中描写自然、母爱、童心的占有重要 地位,表现了作者企图摆脱封建桎梏,求得个性解放的要求,但也表现了她脱离现实,逃避退隐后 的苦闷与彷徨。 冰心体散文:冰心对于现代散文史的贡献,主要在于艺术成就的突出。她是一个杰出的“文体 家”。她所创造的文学语言与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时人誉为“冰心体”。 2、"冰心体"的散文 (1)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 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2)内容: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 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 其间。《往事(一)·七》 (3)语言:能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语言。 3、“五四”时期“冰心体”散文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共鸣与模仿的原因: 她以人生奥秘的探寻,母爱、童心、自然的讴歌,既表现了新时代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寻 找光明的理想,又以“哀而不伤,动中法度”的风范,为传统文化所容纳; 她的笔调既有大西洋彼岸的清新之风,更有含蓄、幽婉的中华古典之美,构成了一种独具特色 的中华现代语体文。 她的散文除了基本词汇和语法都以白话为文体以外,同时又能够合理地吸取和溶化某些文言词 汇和文言文句式,并且注意文字的锤炼、节奏的推敲,从而形成了一种既有白话文的流利又有文言 文的凝炼,在当时被读者誉为“冰心体”的文学语言。 (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1、生平: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 1933赴英留学并漫游欧陆,归国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抗战时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结束以后 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镇压人民,制造了“ ”惨案和“李闻血案”,更激起了他的义愤, 使他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后回北京继续执教于清华大学,在当时的黑暗统治下, 他虽然过着贫病交迫的生活,却仍然坚持工作,参加了许多力所能及的进步活动,直至重病不起 仍告诫家人不买"美援"面粉,表现了一位中国作家的高尚的民族气节。1948年病逝 朱自清是文学硏究会成员,早期从事新诗创作,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踪迹》。1925年转向 散文创作,成为著名散文家,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1934)、《你我》 (1936)、《伦敦杂记》(1943)、《标准与尺度》(1948)等。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 炙人口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著媲美)的散文家。他的重要性如很多评论家所公认,只要学校选讲范 文,或编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之完美,朱自清必被提及。 2、朱自清的散文观“五四”退潮后,她的散文和她的小说、诗歌一样,更多地转向了对人生哲学的探求和个人心 绪的书写。散文集《往事》(二篇)《山中杂记》、《寄小读者》等(主要写作者1923年去美国留学 途中和到美国后的生活、见闻等)作品,大部分写于国外,其中描写自然、母爱、童心的占有重要 地位,表现了作者企图摆脱封建桎梏,求得个性解放的要求,但也表现了她脱离现实,逃避退隐后 的苦闷与彷徨。 冰心体散文:冰心对于现代散文史的贡献,主要在于艺术成就的突出。她是一个杰出的“文体 家”。她所创造的文学语言与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时人誉为“冰心体”。 2、"冰心体"的散文 (1)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 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2)内容: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 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 其间。《往事(一)·七》 (3)语言:能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语言。 3、“五四”时期“冰心体”散文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共鸣与模仿的原因: 她以人生奥秘的探寻,母爱、童心、自然的讴歌,既表现了新时代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寻 找光明的理想,又以“哀而不伤,动中法度”的风范,为传统文化所容纳; 她的笔调既有大西洋彼岸的清新之风,更有含蓄、幽婉的中华古典之美,构成了一种独具特色 的中华现代语体文。 她的散文除了基本词汇和语法都以白话为文体以外,同时又能够合理地吸取和溶化某些文言词 汇和文言文句式,并且注意文字的锤炼、节奏的推敲,从而形成了一种既有白话文的流利又有文言 文的凝炼,在当时被读者誉为“冰心体”的文学语言。 (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1、生平: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 1933赴英留学并漫游欧陆,归国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抗战时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结束以后 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镇压人民,制造了“一二.一”惨案和“李闻血案”,更激起了他的义愤, 使他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后回北京继续执教于清华大学,在当时的黑暗统治下, 他虽然过着贫病交迫的生活,却仍然坚持工作,参加了许多力所能及的进步活动,直至重病不起, 仍告诫家人不买"美援"面粉,表现了一位中国作家的高尚的民族气节。1948年病逝。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成员,早期从事新诗创作,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踪迹》。1925年转向 散文创作,成为著名散文家,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1934)、《你我》 (1936)、《伦敦杂记》(1943)、《标准与尺度》(1948)等。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 炙人口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著媲美)的散文家。他的重要性如很多评论家所公认,只要学校选讲范 文,或编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之完美,朱自清必被提及。 2、朱自清的散文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