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 有二:“其一,将乾嘉考据学之精确,与明清之际经世济用’之学之博大结合起来,为嘉道以来处于楚歌中之 祖国现实服务,其中实蕴藏有挽衰救亡之爱国主义的精神;其二,张氏与何秋涛氏二人,虽均不得年寿,但各 在其短短一生中,从学术上联络同好友朋,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科研集体’,亦即今日之所谓‘梯队’也。此一 梯队在西北学创建方面,实在是起了极大的作用。”①张承宗《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一文比较 详细地研究了张穆和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就,认为“张穆治学的特点是面向社会现实和国计民生” 对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现实,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具有“强烈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而“将汉学家的考据 精神与方法运用于边疆史地研究是何秋涛的治学特点”,“把乾嘉以来的考据学方法运用于边疆史地的研究,何 秋涛是一位杰出的代表”②。余大钧《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一文指出,“张穆在清代道光 年间不仅编纂了名著《蒙古游牧记》及其他西北史地著作,而且在校勘、编辑、刊行、传抄有关西北史地的重 要古籍以及审校清代学者的西北史地著作方面做过大量工作”⑧。蔡家艺《浅论〈蒙古游牧记》通过分析该书写 作经过、内容、体例,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蒙古盟旗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书,他的学术价值在于“打破 了蒙古研究中有史无志的局面”,“填补了西北边疆舆地学研究的空白”④。郭丽萍的《“学精”与“学新”之间 张穆的学术思想》认为“生活于晚清的学人张穆因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而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学术思 想的形成来看,张穆受到汉学、宋学及今文经学诸家影响,治学虽以传统的汉学考据为基本方法,但他关注的 研究领域是以西北史地研究为代表的‘实学’,已超出传统学术领域—经学的范畴之外,其治学中透露着强烈 的学术经世的意识。张穆学术思想中的种种特点,反映了清代学术由乾嘉‘学精’向晚清“学新’的过渡。⑤ 相关论文还有张要红的《张穆的爱国思想》、哈斯达赖《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⑦、齐荣晋《张穆的学术 准备及思想走向—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⑧等。 何秋涛章永俊《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指出何秋涛《朔方备乘》编著意图主要在于 第一,称颂清初武功,希图恢复先世伟业”,“第二,认淸边疆形势,加强边防建设”,“第三,总结中俄诸国历 史,探索盛衰之由”。王民、李永祥《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一文认为,《朔方备乘》是一部 重视探求“夷情”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著作。⑩蔡家艺《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详细分析了《朔方备 乘》成书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价值,认为“何秋涛不仅是一位边疆史地研究的大师,也是一位‘中俄关系学 中国俄罗斯学’的伟大学者”,“《朔方备乘》的诞生,是何秋涛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寓政治于学术的 典范①。余静、孙海泉《林则徐与何秋涛经世思想异同论》一文从林则徐与何秋涛的经世思想入手,认为“林 则徐与何秋涛同为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其经世思想在未雨绸缪的边防观、以民族团结谋边防巩固、以商治夷 的经济思想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由于他们个人阅历、知识结构和历史机遇的不同,使其又存在着思想的切 ①赵俪生:《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张穆》,载《西北史地》1983年第4期 ②张承宗:《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载《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3期。 ③余大钧:《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③蔡家艺:《浅论〈蒙古游牧记》,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③郭丽萍:《“学精”与“学新”之间:张穆的学术思想》,载《福建论坛》2002年第4期。 通张要红:《张穆的爱国思想》,载《晋中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⑦哈斯达赖:《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⑧齐荣晋:《张穆的学术准备及思想走向—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载《晋阳学刊》2003年第3 ⑨章永俊:《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⑩王民、李永祥:《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载《福建学刊》1996年第6期 ⑩蔡家艺:《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收入吕一燃主编:《中国边疆史地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年,第503~527页。 2o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有二 :“其一 , 将乾嘉考据学之精确 , 与明清之际‘经世济用’之学之博大结合起来 , 为嘉道以来处于楚歌中之 祖国现实服务 , 其中实蕴藏有挽衰救亡之爱国主义的精神 ; 其二 , 张氏与何秋涛氏二人 , 虽均不得年寿 , 但各 在其短短一生中 , 从学术上联络同好友朋 , 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科研集体’, 亦即今日之所谓‘梯队’也。此一 梯队在西北学创建方面 , 实在是起了极大的作用。”① 张承宗《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一文比较 详细地研究了张穆和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就 , 认为“张穆治学的特点是面向社会现实和国计民生”, “对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现实 , 他有着清醒的认识”, 具有“强烈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而“将汉学家的考据 精神与方法运用于边疆史地研究是何秋涛的治学特点”, “把乾嘉以来的考据学方法运用于边疆史地的研究 , 何 秋涛是一位杰出的代表”②。余大钧《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一文指出 ,“张穆在清代道光 年间不仅编纂了名著《蒙古游牧记》及其他西北史地著作 , 而且在校勘、编辑、刊行、传抄有关西北史地的重 要古籍以及审校清代学者的西北史地著作方面做过大量工作”③。蔡家艺《浅论〈蒙古游牧记〉》通过分析该书写 作经过、内容、体例 , 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蒙古盟旗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书 , 他的学术价值在于“打破 了蒙古研究中有史无志的局面”,“填补了西北边疆舆地学研究的空白”④。郭丽萍的《“学精”与“学新”之间 : 张穆的学术思想》认为“生活于晚清的学人张穆因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而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学术思 想的形成来看 , 张穆受到汉学、宋学及今文经学诸家影响 , 治学虽以传统的汉学考据为基本方法 , 但他关注的 研究领域是以西北史地研究为代表的‘实学’, 已超出传统学术领域 ———经学的范畴之外 , 其治学中透露着强烈 的学术经世的意识。张穆学术思想中的种种特点 , 反映了清代学术由乾嘉‘学精’向晚清‘学新’的过渡。”⑤ 相关论文还有张要红的《张穆的爱国思想》⑥、哈斯达赖《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⑦、齐荣晋《张穆的学术 准备及思想走向 ———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⑧ 等。 何秋涛 章永俊《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指出何秋涛《朔方备乘》编著意图主要在于 : “第一 , 称颂清初武功 , 希图恢复先世伟业”,“第二 , 认清边疆形势 , 加强边防建设”, “第三 , 总结中俄诸国历 史 , 探索盛衰之由”⑨。王民、李永祥《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一文认为 ,《朔方备乘》是一部 重视探求“夷情”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著作。λυ 蔡家艺《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详细分析了《朔方备 乘》成书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价值 , 认为“何秋涛不仅是一位边疆史地研究的大师 , 也是一位‘中俄关系学’、 ‘中国俄罗斯学’的伟大学者”,“《朔方备乘》的诞生 , 是何秋涛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 是寓政治于学术的 典范”λϖ。余静、孙海泉《林则徐与何秋涛经世思想异同论》一文从林则徐与何秋涛的经世思想入手 , 认为“林 则徐与何秋涛同为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 , 其经世思想在未雨绸缪的边防观、以民族团结谋边防巩固、以商治夷 的经济思想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由于他们个人阅历、知识结构和历史机遇的不同 , 使其又存在着思想的切 · 231 · 《西域研究》2007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λυ λϖ 赵俪生 :《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 : 张穆》, 载《西北史地》1983 年第 4 期。 张承宗 :《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 载《史学史研究》1983 年第 3 期。 余大钧 :《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 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 年第 2 期。 蔡家艺 :《浅论〈蒙古游牧记〉》, 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 年第 1 期。 郭丽萍 :《“学精”与“学新”之间 : 张穆的学术思想》, 载《福建论坛》2002 年第 4 期。 张要红 :《张穆的爱国思想》, 载《晋中师专学报》1996 年第 1 期。 哈斯达赖 :《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 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 年第 3 期。 齐荣晋 :《张穆的学术准备及思想走向 ———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 载《晋阳学刊》2003 年第 3 期。 章永俊 :《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 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 期。 王民、李永祥 :《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 载《福建学刊》1996 年第 6 期。 蔡家艺 :《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收入吕一燃主编 :《中国边疆史地论集》,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1991 年 , 第 503~527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