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侯德仁)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472.1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 侯德仁 内容提要: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学术界近百年来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盛状况和原因的综合研究,并 且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代表人物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人研究的 现状予以了重点回顾和评析,肯定了百年来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显著成绩,而且明确指出了以 往研究中视角狭隘、缺乏整体关照、研究对象不均衡等方面的薄弱和不足 关键词: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述评 中图分类号:K9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43(2007)04-0127-68 清代的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清代道咸年间以后西北边疆史 地学研究十分兴盛,成为当时的一门“显学”,以至于“士大夫人人乐谈”,形成一种相当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自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这一清代学术史上的独特文化现象予以了很大的关注,而 且也进行了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拟就自20世纪初叶以来将近百年的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状况作 系统的回顾和评析,以期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今后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 关于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兴盛状况及其成因,梁启超先生早在1920年就指出:“自乾隆后 边徼多事,嘉道间学者渐留意西北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诸地理,而徐松、张穆、何秋涛最名家 松有《西域水道记》、《汊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识略》,穆有《蒙古游牧记》,秋涛有《朔方备乘》,渐 引起元史研究的兴味,至晚清尤盛。”②接着,1923年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十五《清代学者整理 旧学之总成绩(三)》中又指出:“(清代)边徼地理学之兴,盖缘满洲崛起东北,入主中原。康乾两朝,用兵西 陲,辟地万里。幅员式廓,既感周知之必需,交通频繁,复觉研求之有借。故东自关外三省,北自内蒙古,西 自青海、新疆、卫藏,渐为学者兴味所集…以边徼或域外地理学名其家者,寿阳祁鹤皋(韵士),大兴徐星伯 (松)、平定张石洲(穆)、邵阳魏默深(源)、光泽何恳船(秋涛)为最著。而仁和龚定庵(自珍)、黟县俞理初 (正燮)、乌程沈(子敦)垚、固始蒋子潇(湘南)等,其疏附先后者也。此数君者,时代略衔接,相为师友 而流风所被,继声颇多。兹学遂成道光间显学。”③ 1931年,唐景升在《清儒西北地理学述略》一文中,将清代学者研治西北地理学的原因归结为三点 胚胎于朴实的学风;二、渊源于治辽金元史学;三、激发于清季之外侮。”进而,唐景升将清代西北地理学研究 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自康熙至乾隆间。此时学者鉴于明修《元史》之芜秽,首出而为修治”;“第二时 期,自乾嘉至同光间,前后凡数十百年。当时学者,或受学风之影响,或因时局之多故,讲求世务……著为专 ①本文是第40期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60400610。 ②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56页 ③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388页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 ① 侯德仁 内容提要 : 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学术界近百年来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盛状况和原因的综合研究 , 并 且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代表人物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人研究的 现状予以了重点回顾和评析 , 肯定了百年来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显著成绩 , 而且明确指出了以 往研究中视角狭隘、缺乏整体关照、研究对象不均衡等方面的薄弱和不足。 关键词 : 清代 西北边疆史地学 述评 中图分类号 : K9281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4743 (2007) 04 —0127 —08 清代的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 , 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 尤其是清代道咸年间以后西北边疆史 地学研究十分兴盛 , 成为当时的一门“显学”, 以至于“士大夫人人乐谈”, 形成一种相当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自 20 世纪初以来 , 学术界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这一清代学术史上的独特文化现象予以了很大的关注 , 而 且也进行了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拟就自 20 世纪初叶以来将近百年的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状况作 一系统的回顾和评析 , 以期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今后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 1 关于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兴盛状况及其成因 , 梁启超先生早在 1920 年就指出 : “自乾隆后 边徼多事 , 嘉道间学者渐留意西北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诸地理 , 而徐松、张穆、何秋涛最名家 , 松有《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识略》, 穆有《蒙古游牧记》, 秋涛有《朔方备乘》, 渐 引起元史研究的兴味 , 至晚清尤盛。”② 接着 , 1923 年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十五《清代学者整理 旧学之总成绩 (三) 》中又指出 :“ (清代) 边徼地理学之兴 , 盖缘满洲崛起东北 , 入主中原。康乾两朝 , 用兵西 陲 , 辟地万里。幅员式廓 , 既感周知之必需 , 交通频繁 , 复觉研求之有借。故东自关外三省 , 北自内蒙古 , 西 自青海、新疆、卫藏 , 渐为学者兴味所集 ……以边徼或域外地理学名其家者 , 寿阳祁鹤皋 (韵士) , 大兴徐星伯 (松) 、平定张石洲 (穆) 、邵阳魏默深 (源) 、光泽何愿船 (秋涛) 为最著。而仁和龚定庵 (自珍) 、黟县俞理初 (正燮) 、乌程沈 (子敦) 垚、固始蒋子潇 (湘南) 等 , 其疏附先后者也。此数君者 , 时代略衔接 , 相为师友 , 而流风所被 , 继声颇多。兹学遂成道光间显学。”③ 1931 年 , 唐景升在《清儒西北地理学述略》一文中 , 将清代学者研治西北地理学的原因归结为三点 : “一、 胚胎于朴实的学风 ; 二、渊源于治辽金元史学 ; 三、激发于清季之外侮。”进而 , 唐景升将清代西北地理学研究 划分为三大时期 :“第一时期 , 自康熙至乾隆间。此时学者鉴于明修《元史》之芜秽 , 首出而为修治”; “第二时 期 , 自乾嘉至同光间 , 前后凡数十百年。当时学者 , 或受学风之影响 , 或因时局之多故 , 讲求世务 ……著为专 · 721 · ① ② ③ 本文是第 40 期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 项目编号 : 20060400610。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8 年 , 第 56 页。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东方出版社 , 1996 年 , 第 388 页

《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 编。名儒辈出,斯为极盛”;“第三时期,自光绪以后数十年间,为西北地理学最光明灿烂之时期。”①金毓黼先 生在1939年写成,并于1944年在重庆初次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一书第九章“清代史家之成就”亦论述了清 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成就,指出:“清代自嘉道以后,学人多究心西北地理,初仅以新疆伊犁为范围,继则扩 及蒙古全部,后移其重心于元史,不惟亚洲西部北部,在所究心,即欧洲东部,亦在研究范围之内。”而且还重 点论述了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魏源等人的西部史地研究成就。② 当代的很多学者在其著作或论文中对此也多有论述。尹达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是一本非常有影响的 史学史专著,该书下卷第一章第二节以“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勃兴”为题专门探讨了清代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 兴盛局面,认为“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是鸦片战争后学术风气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他又跟元史与蒙 古史的研究相并发展’,相互推动。”③胡逢祥、张文建《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第一章第二节以“西北史 地学的兴起”为题探讨了清代西北史地研究兴起的状况和巨大成就,认为:“鸦片战争前后,对西北史地的研究 已成为一种风气和时事针对性很强的专门学术,而不再仅仅是治辽金元史的兼涉学问或极少数亲历边塞者的话 题,并且在一些进步学者的提倡下,初步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学术志趣和治学风格的西北史地学派。”“他们之 间,不仅有着共同的学术志趣,而且在相互探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治学风格。这特别表现在 二方面:首先,他们的史地研究都寓有强烈的经世精神。……其次,他们不仅都精于朴学,善于运用乾嘉以来 考据学的有关成果,以及考证、校勘、训诂等方法从文献上考证史地,还十分注重实地勘察。”“力求以前人和 同时学者亲历所得的原始资料为依据进行研究,由此形成了严谨的治学方法。”④高国抗、杨燕起主编的《中国 近代史学史概要》在第一章第二节以“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为题,首先指出了清代边疆史地研究勃兴的根本 原因是由于“中国当时的内忧外患。首先是清王朝的衰败……其次,是西方列强的入侵。……再次,是乾嘉史 学的衰微。”然后对嘉道咸年间的边疆史地学做了简要的回顾,涉及了祁韵士、徐松、俞正燮、沈垚、姚莹、张 穆、何秋涛等清代有影响的边疆史地学者③。吴泽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第一章第五节以“张穆、何秋涛的 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为题,重点评述了张穆、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成就,并且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权国 势日衰,出现了“鄂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的严重局势。故自嘉道以来,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多 究心于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其中对北方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较早的有祁韵士、徐松、沈垚、龚自珍、魏源等 稍后则以张穆、何秋涛成就较大,于是形成了西北史地的专门研究领域。⑧郭双林的《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 学》第二章以“从传统地理学到近代地理学”为题,对祁韵士、徐松、龚自珍等人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就做 了简要的评介,同时指出传统地理学研究在清嘉道之际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地理学研究的重心开始发 生转移,即由内地转向边疆,由古代转向当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兴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二是嘉道之际 地理学研究的目的开始发生变化”,当时除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研究地理学是为了经世致用”;三是“地理学 的研究方法开始发生变化,即实地考察的方法日渐得到恢复,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⑦。王记录的《中国史 学思想通史(清代卷)》一书第十五章“清代中前期边疆史地学的史学思想”将清代的边疆史地学分成了两个阶 段:康乾及嘉庆前期,是清代边疆史地学由萌芽到形成一定规模的时期;嘉道年间,是为边疆史地学大放异彩 的兴盛时期。 马汝珩、张世明《嘉道咸时期边疆史地学的繁荣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复兴》一文认为,嘉道咸时期,潜心于 ①唐景升:《清儒西北地理学述略》,载《东方杂志》第28卷,第21号,1931年11月10日。 ②金毓黼:《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72~381页 ③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95页。 ④胡逢祥、张文建:《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0 ③高国抗、杨燕起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8~28页 ⑧吴泽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0页。 ⑦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7~98页 王记录:《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清代卷)》,黄山书社,2002年,第447~467页 o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编。名儒辈出 , 斯为极盛”;“第三时期 , 自光绪以后数十年间 , 为西北地理学最光明灿烂之时期。”① 金毓黼先 生在 1939 年写成 , 并于 1944 年在重庆初次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一书第九章“清代史家之成就”亦论述了清 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成就 , 指出 :“清代自嘉道以后 , 学人多究心西北地理 , 初仅以新疆伊犁为范围 , 继则扩 及蒙古全部 , 后移其重心于元史 , 不惟亚洲西部北部 , 在所究心 , 即欧洲东部 , 亦在研究范围之内。”而且还重 点论述了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魏源等人的西部史地研究成就。② 当代的很多学者在其著作或论文中对此也多有论述。尹达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是一本非常有影响的 史学史专著 , 该书下卷第一章第二节以“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勃兴”为题专门探讨了清代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 兴盛局面 , 认为“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 , 是鸦片战争后学术风气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同时 , 他又跟元史与蒙 古史的研究‘相并发展’, 相互推动。”③ 胡逢祥、张文建《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第一章第二节以“西北史 地学的兴起”为题探讨了清代西北史地研究兴起的状况和巨大成就 , 认为 : “鸦片战争前后 , 对西北史地的研究 已成为一种风气和时事针对性很强的专门学术 , 而不再仅仅是治辽金元史的兼涉学问或极少数亲历边塞者的话 题 , 并且在一些进步学者的提倡下 , 初步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学术志趣和治学风格的西北史地学派。”“他们之 间 , 不仅有着共同的学术志趣 , 而且在相互探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 , 形成了共同的治学风格。这特别表现在 二方面 : 首先 , 他们的史地研究都寓有强烈的经世精神。……其次 , 他们不仅都精于朴学 , 善于运用乾嘉以来 考据学的有关成果 , 以及考证、校勘、训诂等方法从文献上考证史地 , 还十分注重实地勘察。”“力求以前人和 同时学者亲历所得的原始资料为依据进行研究 , 由此形成了严谨的治学方法。”④ 高国抗、杨燕起主编的《中国 近代史学史概要》在第一章第二节以“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为题 , 首先指出了清代边疆史地研究勃兴的根本 原因是由于“中国当时的内忧外患。首先是清王朝的衰败 ……其次 , 是西方列强的入侵。……再次 , 是乾嘉史 学的衰微。”然后对嘉道咸年间的边疆史地学做了简要的回顾 , 涉及了祁韵士、徐松、俞正燮、沈垚、姚莹、张 穆、何秋涛等清代有影响的边疆史地学者 ⑤。吴泽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第一章第五节以“张穆、何秋涛的 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为题 , 重点评述了张穆、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成就 , 并且指出 : “鸦片战争后 , 清政权国 势日衰 , 出现了‘鄂罗斯兼并西北 , 英吉利蚕食东南’的严重局势。故自嘉道以来 , 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 多 究心于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其中对北方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较早的有祁韵士、徐松、沈垚、龚自珍、魏源等 , 稍后则以张穆、何秋涛成就较大 , 于是形成了西北史地的专门研究领域。”⑥ 郭双林的《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 学》第二章以“从传统地理学到近代地理学”为题 , 对祁韵士、徐松、龚自珍等人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就做 了简要的评介 , 同时指出传统地理学研究在清嘉道之际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 一是“地理学研究的重心开始发 生转移 , 即由内地转向边疆 , 由古代转向当代”, 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兴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 二是嘉道之际 “地理学研究的目的开始发生变化”, 当时除极少数人外 , 大多数人研究地理学是为了经世致用”; 三是“地理学 的研究方法开始发生变化 , 即实地考察的方法日渐得到恢复 , 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⑦。王记录的《中国史 学思想通史 (清代卷) 》一书第十五章“清代中前期边疆史地学的史学思想”将清代的边疆史地学分成了两个阶 段 : 康乾及嘉庆前期 , 是清代边疆史地学由萌芽到形成一定规模的时期 ; 嘉道年间 , 是为边疆史地学大放异彩 的兴盛时期。⑧ 马汝珩、张世明《嘉道咸时期边疆史地学的繁荣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复兴》一文认为 , 嘉道咸时期 , 潜心于 · 821 · 《西域研究》2007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唐景升 :《清儒西北地理学述略》, 载《东方杂志》第 28 卷 , 第 21 号 , 1931 年 11 月 10 日。 金毓黼 :《中国史学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0 年 , 第 372~381 页。 尹达主编 :《中国史学发展史》, 中州古籍出版社 , 1985 年 , 第 395 页。 胡逢祥、张文建 :《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1 年 , 第 40 页。 高国抗、杨燕起主编 :《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4 年 , 第 18~28 页。 吴泽主编 :《中国近代史学史》, 江苏古籍出版社 , 1989 年 , 第 100 页。 郭双林 :《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0 年 , 第 77~98 页。 王记录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清代卷) 》, 黄山书社 , 2002 年 , 第 447~467 页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 边疆史地研究的学人群星璀璨,极一时之盛,涌现了一大批硕学之士,形成了一个志向、志趣相近的“边疆史 地学研究者的趣缘集合体”,由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是一种催发剂,他们在多方面的双向交流中相互协作 鼓励,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精神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整体效应”,共同促进了嘉道咸时期边疆史地学繁荣 昌盛局面的形成。①贾建飞的《论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亦探讨了道咸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群体效应 认为这种群体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研究具有承继性”;“其次,这些学者非常注意吸收他人的研究 成果,以为自己所用”;“第三,学者间的互动性增强,注重学术合作”,同时指出“治学上的群体效应才是真正 将西北史地研究发扬光大的关键因素”②。瞿林东先生《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边疆史地 研究》一文认为:“鸦片战争前后史学的经世致用之风再次炽热起来,而且带有民族危机的时代紧迫感。清代后 期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是一个突出的反映。”这些边疆史地研究和撰述,“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近代意义上 的中华民族之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③吴怀祺先生《观念的变化和边疆史地研究》一文认为,鸦片战争前后兴 起的以御侮图强为特征的边疆史地研究热潮是近代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中国人民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的爱国史学思想”,而且这种“近代边疆史地学爱国史学思想强烈地体现为反侵略的民族意识”,“表 达出领土完整的版图观念。”④陈其泰先生《嘉道时期学术风气的新旧转移》一文论及了嘉道时期的边疆史地学 研究,文章从学术内部逻辑发展的角度论证了边疆史地研究是嘉道时期新的学术领域的开拓,并指出“这一新 的学术领域在嘉道年间受到学者注意,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而此时的边疆史地学研究领域的开拓,正是因应 了时代与学术发展的需要。③赵俪生《论晚清西北之学的兴起》一文在评价了张澍、俞正燮、徐松、龚自珍、张 穆、何秋涛等西北史地大家的学术与交往后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一大批爱国学者看到国势的转变,看到外国 入侵力量的胁迫,感到对祖国境内一些边微地区、一些不发达地区、在科研上是一些空白点的地区,一些少数 民族,有一种进行过细研究的迫切需要。他们看到了,并且马上动手来弥补这些空白点和缺门。他们一步一个 脚印开创了这条路”,终于开创了“后来的西北之学,包括西北历史地理之学和西北少数民族之学”牛海桢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一文主要论述了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点,该文将清代西北边疆史地 学划分为发轫期、创始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指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轫期是指从顺康至乾隆末这段时 间,其突出特点是有关西北的官私著述大量涌现,且和实地考察的学风相关联”;创始期是嘉庆时期,此时“西 北边疆史地学才成为史学的一个分支正式出现,首开风气者当推祁韵士和徐松二人”,该阶段西北边疆史地学有 如下特点:“1.著述立足于实地考察,真实可信;2.著述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系统性;3.体现了颂扬和宣传清 代大一统疆域的气慨。”⑦徐松巍《关于十九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若干思考》一文以1840年为界标,把19世纪 的边疆史地学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认为19世纪后一阶段的边疆史地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首先,是 忧患意识的增强与深化”;“其次,表现为边疆史地研究与外国史地研究的结合”⑧。章永俊的《鸦片战争前后边 疆史地学者的治边思想与实践》一文从塞防与海防两方面分析了鸦片战争前后有关史地研究学者的治边思想与 实践。主要从行政管理、军事防御、经济开发等方面阐发了史地学者的塞防思想与实践。⑨有关论文还有刘汉屏 ①马汝珩、张世明:《嘉道咸时期边疆史地学的繁荣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复兴》,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 年第1期 ②贾建飞:《论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载《史林》2003年第4期 ③瞿林东:《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边疆史地研究》,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 第1期 ④吴怀祺:《观念的变化和边疆史地研究》,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8年第1期 ③陈其泰:《史学与民族精神》,学苑出版社,1999年,第 赵俪生:《论晚清西北之学的兴起》,载《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号,1986年 ⑦牛海桢:《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4期 ⑧徐松巍:《关于十九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若干思考》,载《清史研究》1999年第4期 ⑨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学者的治边思想与实践》,载《东北史地》2005年第3期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边疆史地研究的学人群星璀璨 , 极一时之盛 , 涌现了一大批硕学之士 , 形成了一个志向、志趣相近的“边疆史 地学研究者的趣缘集合体”, 由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是一种催发剂 , 他们在多方面的双向交流中相互协作、 鼓励 , 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精神材料”, 从而“形成一种整体效应”, 共同促进了嘉道咸时期边疆史地学繁荣 昌盛局面的形成。① 贾建飞的《论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亦探讨了道咸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群体效应 , 认为这种群体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 研究具有承继性”;“其次 , 这些学者非常注意吸收他人的研究 成果 , 以为自己所用”;“第三 , 学者间的互动性增强 , 注重学术合作”, 同时指出“治学上的群体效应才是真正 将西北史地研究发扬光大的关键因素”②。瞿林东先生《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边疆史地 研究》一文认为 :“鸦片战争前后史学的经世致用之风再次炽热起来 , 而且带有民族危机的时代紧迫感。清代后 期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 是一个突出的反映。”这些边疆史地研究和撰述 , “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近代意义上 的中华民族之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③ 吴怀祺先生《观念的变化和边疆史地研究》一文认为 , 鸦片战争前后兴 起的以御侮图强为特征的边疆史地研究热潮是近代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显示出中国人民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的爱国史学思想”, 而且这种“近代边疆史地学爱国史学思想强烈地体现为反侵略的民族意识”, “表 达出领土完整的版图观念。”④ 陈其泰先生《嘉道时期学术风气的新旧转移》一文论及了嘉道时期的边疆史地学 研究 , 文章从学术内部逻辑发展的角度论证了边疆史地研究是嘉道时期新的学术领域的开拓 , 并指出“这一新 的学术领域在嘉道年间受到学者注意 , 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 而此时的边疆史地学研究领域的开拓 , 正是因应 了时代与学术发展的需要。⑤ 赵俪生《论晚清西北之学的兴起》一文在评价了张澍、俞正燮、徐松、龚自珍、张 穆、何秋涛等西北史地大家的学术与交往后指出 ,“鸦片战争前后 , 一大批爱国学者看到国势的转变 , 看到外国 入侵力量的胁迫 , 感到对祖国境内一些边徼地区、一些不发达地区、在科研上是一些空白点的地区 , 一些少数 民族 , 有一种进行过细研究的迫切需要。他们看到了 , 并且马上动手来弥补这些空白点和缺门。他们一步一个 脚印开创了这条路”, 终于开创了“后来的西北之学 , 包括西北历史地理之学和西北少数民族之学”⑥。牛海桢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一文主要论述了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点 , 该文将清代西北边疆史地 学划分为发轫期、创始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 , 指出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轫期是指从顺康至乾隆末这段时 间 , 其突出特点是有关西北的官私著述大量涌现 , 且和实地考察的学风相关联”; 创始期是嘉庆时期 , 此时“西 北边疆史地学才成为史学的一个分支正式出现 , 首开风气者当推祁韵士和徐松二人”, 该阶段西北边疆史地学有 如下特点 :“11 著述立足于实地考察 , 真实可信 ; 21 著述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系统性 ; 31 体现了颂扬和宣传清 代大一统疆域的气慨。”⑦ 徐松巍《关于十九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若干思考》一文以 1840 年为界标 , 把 19 世纪 的边疆史地学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 认为 19 世纪后一阶段的边疆史地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 “首先 , 是 忧患意识的增强与深化”;“其次 , 表现为边疆史地研究与外国史地研究的结合”⑧。章永俊的《鸦片战争前后边 疆史地学者的治边思想与实践》一文从塞防与海防两方面分析了鸦片战争前后有关史地研究学者的治边思想与 实践。主要从行政管理、军事防御、经济开发等方面阐发了史地学者的塞防思想与实践。⑨ 有关论文还有刘汉屏 · 921 ·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马汝珩、张世明 :《嘉道咸时期边疆史地学的繁荣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复兴》, 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 年第 1 期。 贾建飞 :《论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 载《史林》2003 年第 4 期。 瞿林东 :《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边疆史地研究》, 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 年 第 1 期。 吴怀祺 :《观念的变化和边疆史地研究》, 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8 年第 1 期。 陈其泰 :《史学与民族精神》, 学苑出版社 , 1999 年 , 第 428~444 页。 赵俪生 :《论晚清西北之学的兴起》, 载《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号 , 1986 年。 牛海桢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 载《史学史研究》1999 年第 4 期。 徐松巍 :《关于十九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若干思考》, 载《清史研究》1999 年第 4 期。 章永俊 :《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学者的治边思想与实践》, 载《东北史地》2005 年第 3 期

《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 《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①、郭双林《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②、周丕显《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 史研究》③、李海勇《试论晚清道咸间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④、董剑平《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 贾建飞《同光前期的西北史地学》、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⑦、章永俊《论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⑧以及赵夏《近代北京与西北边疆研究》⑨等 有关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个案性研究主要围绕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者及其著作展开。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先后对祁韵士、徐松、松筠、龚自珍、魏源、沈垚、俞正燮、张澍、何秋涛、张 穆等人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研究的重心则主要集中在了祁韵士、徐 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几个重点个案身上 祁韵士祁韵士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其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为众多中国史学史著作及专题研 究论文所称颂。师道刚《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者—祁韵士》是一篇较早研究祁韵士学术成就的论文,并将 祁韵士的治学态度归纳为三个方面:“尊重实践,勇于创新,敢于批判”;“从实际出发,讲求经世致用”;“政治 上维护统一,重视民族团结。周轩《清代西域史地学家祁韵士》一文全面介绍和研究了祁韵士一生及其学术 成就,认为祁韵士是“西域史地学的拓荒先驱和奠基人。徐松巍、田志勇《祁韵士:西北边疆史地学第一人》 文认为:“19世纪的中国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创始人不应归功于徐松,而是较之略早的祁韵士。他不仅开西北边 疆史地学研究的风气之先,而且以其丰硕的成果奠定了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基础。牛海桢在《清代西北边疆史 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一文中认为:“祁韵士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在清代诸学者中起步最早,也最早提出了 信今而证古’的研究原则,这种求真求实又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风,直接影响到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 在这方面,祁韵士可以说具有草创之功。”“从而成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同类论文还有包文汉 《祁韵士与边疆史研究》③、宋守忠《祁韵士及其(万里行程记〉、《西陲要略〉》⑩等。 徐松相对于徐松在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巨大成就而言,研究徐松的论文却不是很多。赵俪生的《徐松及其 〈西域水道记)》是研究徐松的一篇力作。该文将徐松的一生“划分为几个跳动式的段落。第一段落,自20岁至 30岁,可谓一帆风顺与少年得志的时代”;“第二段落,自30岁至40岁,为得罪遣戍时期”;“第三段落,自40 岁至60岁,为居京治学时期。”然后该文主要针对《西域水道记》一书,做了专门和较为深入地介绍和分析 意在揭示该书的自然科学价值与人文科学价值。③周轩的《徐松与《西域水道记》全面论述了徐松的生平、学 术交游、遣戍伊犁的缘由,并重点论述了徐松《西域水道记》的学术成就,文章认为,徐松等人的学风“正反 ①刘汉屏:《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载《光明日报》1987年4月8日 ②郭双林:《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载《河南大学学报》193年第1期 ③周丕显:《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史研究》,载《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④李海勇:《试论晚清道咸间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载《社会科学家》1998年增刊。 ⑥董剑平:《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⑥贾建飞:《同光前期的西北史地学》,载《西域研究》2003年第1期 ⑦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载《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 ⑧章永俊:《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载《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2期。 ⑨赵夏:《近代北京与西北边疆研究》,载《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师道刚:《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者—祁韵士》,载《晋阳学刊》1980年第1期 ⑩周轩:《清代西域史地学家祁韵士》,载《紫禁城》1992年第3期。 ⑧徐松巍、田志勇:《祁韵士:西北边疆史地学第一人》,载《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牛海桢:《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包文汉:《祁韵士与边疆史研究》,收入《1979-1999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 学出版社,1999年。 ③宋守忠:《祁韵士及其〈万里行程记〉、〈西陲要略》》,载《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4 ③赵俪生:《徐松及其〈西域水道记)》,载《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o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①、郭双林《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②、周丕显《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 史研究》③、李海勇《试论晚清道咸间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④、董剑平《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⑤、 贾建飞《同光前期的西北史地学》⑥、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⑦、章永俊《论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⑧ 以及赵夏《近代北京与西北边疆研究》⑨ 等。 2 有关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个案性研究主要围绕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者及其著作展开。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学术界先后对祁韵士、徐松、松筠、龚自珍、魏源、沈垚、俞正燮、张澍、何秋涛、张 穆等人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但研究的重心则主要集中在了祁韵士、徐 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几个重点个案身上。 祁韵士 祁韵士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 , 其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为众多中国史学史著作及专题研 究论文所称颂。师道刚《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者 ———祁韵士》是一篇较早研究祁韵士学术成就的论文 , 并将 祁韵士的治学态度归纳为三个方面 :“尊重实践 , 勇于创新 , 敢于批判”;“从实际出发 , 讲求经世致用”; “政治 上维护统一 , 重视民族团结。”λυ周轩《清代西域史地学家祁韵士》一文全面介绍和研究了祁韵士一生及其学术 成就 , 认为祁韵士是“西域史地学的拓荒先驱和奠基人”λϖ。徐松巍、田志勇《祁韵士 : 西北边疆史地学第一人》 一文认为 :“19 世纪的中国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创始人不应归功于徐松 , 而是较之略早的祁韵士。他不仅开西北边 疆史地学研究的风气之先 , 而且以其丰硕的成果奠定了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基础。”λω牛海桢在《清代西北边疆史 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一文中认为 : “祁韵士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 在清代诸学者中起步最早 , 也最早提出了 ‘信今而证古’的研究原则 , 这种求真求实又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风 , 直接影响到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 在这方面 , 祁韵士可以说具有草创之功。”“从而成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λξ。同类论文还有包文汉 《祁韵士与边疆史研究》λψ、宋守忠《祁韵士及其〈万里行程记〉、〈西陲要略〉》λζ等。 徐松 相对于徐松在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巨大成就而言 , 研究徐松的论文却不是很多。赵俪生的《徐松及其 〈西域水道记〉》是研究徐松的一篇力作。该文将徐松的一生“划分为几个跳动式的段落。第一段落 , 自 20 岁至 30 岁 , 可谓一帆风顺与少年得志的时代”;“第二段落 , 自 30 岁至 40 岁 , 为得罪遣戍时期”; “第三段落 , 自 40 岁至 60 岁 , 为居京治学时期。”然后该文主要针对《西域水道记》一书 , 做了专门和较为深入地介绍和分析 , 意在揭示该书的自然科学价值与人文科学价值。λ{周轩的《徐松与〈西域水道记〉》全面论述了徐松的生平、学 术交游、遣戍伊犁的缘由 , 并重点论述了徐松《西域水道记》的学术成就 , 文章认为 , 徐松等人的学风“正反 · 031 · 《西域研究》2007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λυ λϖ λω λξ λψ λζ λ{ 刘汉屏 :《清中叶后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 载《光明日报》1987 年 4 月 8 日。 郭双林 :《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 载《河南大学学报》1993 年第 1 期。 周丕显 :《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史研究》, 载《甘肃社会科学》1993 年第 1 期。 李海勇 :《试论晚清道咸间边疆史地研究的勃兴》, 载《社会科学家》1998 年增刊。 董剑平 :《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 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 年第 3 期。 贾建飞 :《同光前期的西北史地学》, 载《西域研究》2003 年第 1 期。 章永俊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载《史学理论研究》2004 年第 3 期。 章永俊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 载《史学史研究》2004 年第 2 期。 赵夏 :《近代北京与西北边疆研究》, 载《北京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 期。 师道刚 :《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者 ———祁韵士》, 载《晋阳学刊》1980 年第 1 期。 周轩 :《清代西域史地学家祁韵士》, 载《紫禁城》1992 年第 3 期。 徐松巍、田志勇 :《祁韵士 : 西北边疆史地学第一人》, 载《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 年第 4 期。 牛海桢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 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 年第 3 期。 包文汉 :《祁韵士与边疆史研究》, 收入《1979 —1999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南开大 学出版社 , 1999 年。 宋守忠 :《祁韵士及其〈万里行程记〉、〈西陲要略〉》, 载《甘肃民族研究》1986 年第 4 期。 赵俪生 :《徐松及其〈西域水道记〉》, 载《兰州大学学报》1992 年第 4 期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 映了当时学界挽救危亡、讲求实学的时代精神”①。郭书兰《晚清地学巨子徐松》也对徐松的学术成就进行了全 面的论述,认为“晚清学人徐松,治学务实求新,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在被判刑流放新疆期间,通过实地踏勘 重修了《伊犁总统事略》,并著成《新疆识略》、《西域水道记》、《元史西北地理考》、《西夏地理考》等书,成为 我国西北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②陈垣《记徐松遣戍事》一文载录了徐松一案的全部资料,这是1925年陈垣先 生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时从清室档案中查到的原始资料,包括嘉庆十六年清廷命初 彭令査办此案的谕旨、十七年最后定案的刑部议奏及军机处档中赵慎畛参徐松原折、初彭令等査办核实的奏疏 和徐松的亲供。这些材料对了解徐松遣戍事件的原委,弥足珍贵。③牛海桢《徐松《西域水道记〉的学术特点》 文认为,《西域水道记》是徐松多种西北史地著述中“最具价值的一部,具有实地调查,创新体例;总结音 译,从其方言;钩沉索引,精密考证;广著碑刻,保存资料;风土人情,记载周详的特点。”④同类论文还有吴 振清《徐松事迹辨正》③、陈家麟和孔祥珠合著《徐松与〈西域水道记)》⑧、赵俪生《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徐 松》⑦、冯锡时《徐松〈西域水道记〉辨误》⑧、牛海桢《徐松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⑨、方立军《徐松与西北边 疆史地研究》、朱玉麒《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⑩等 松筠松筠在祁韵士和徐松遣戍新疆期间都担任伊犁将军,而且祁韵士和徐松正是在松筠的鼓励和倡导下 先后写成了《西陲总统事略》和《新疆识略》,松筠为晚清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大椿的 《论松筠》是一篇较早全面硏究松筠的文章,文章高度评价了松筠在新疆的文化贡献,认为“在松筠一生中,影 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他在文化上的贡献了。这倒不是他本人有多少辉煌巨著,而主要是他作为封疆大吏,能 够发挥属下遣戍文员的作用,编纂了一些流传至今的不朽著作。这在历任伊犁将军中还找不出第二人来。吕 玉良、赵星华的《松筠及其〈钦定新疆识略〉给我们的启迪》也指出,松筠“在任伊犁将军其间,善待谪遣伊 犁的文员,使用他们编纂了《钦定新疆识略》,掀起了清代新疆地方志编修的第二次高潮,并从客观上造就了西 北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和徐松。⑩贾建飞的《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一文充分肯定了松筠在 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他是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过程中绝对“不可或缺的人物”,是“晚清西 北史地学兴起的奠基人”⑧。相关的论文还有贾允河的《松筠开发新疆述论》、徐燕的《论松筠的经济思想》③、 马长泉的《松筠和〈钦定新疆识略》》①等。 张穆赵俪生《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张穆》全面研究了张穆的学术成就,认为张穆在学术史上的重要性 ①周轩:《徐松与〈西域水道记》》,收入氏著:《清代新疆流放名人》,新疆人民出版社,194年 ②郭书兰:《晚清地学巨子徐松》,载《史学月刊》1999年第4期 ③陈垣:《记徐松遺戍事》,载《陈垣史学论著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71~381页。 ④牛海桢:《徐松〈西域水道记〉的学术特点》,载《史学史研究》2000年第2期 ⑥吴振清:《徐松事迹辨正》,载《南开学报》1989年第1期 ⑧陈家麟、孔祥珠:《徐松与〈西域水道记〉》,收入《新疆历史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77年 ⑦赵俪生:《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徐松》,载《西北史地》1985年第1期 冯锡时:《徐松〈西域水道记〉辨误》,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 ⑨牛海桢:《徐松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载《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方立军:《徐松与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⑩朱玉麒:《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纪大椿:《论松筠》,载《民族研究》1988年第3期 ⑨吕玉良、赵星华:《松筠及其〈钦定新疆识略〉给我们的启迪》,载《中国地方志》2001年第1—2期合刊 ③贾建飞:《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载《中国边疆史地硏究》2004年第1 ③贾允河:《松筠开发新疆述论》,载王戎笙主编《清代的边疆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80~ ③徐燕:《论松筠的经济思想》,载《内蒙古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 ◎马长泉:《松筠和〈钦定新疆识略)》,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映了当时学界挽救危亡、讲求实学的时代精神”①。郭书兰《晚清地学巨子徐松》也对徐松的学术成就进行了全 面的论述 , 认为“晚清学人徐松 , 治学务实求新 , 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在被判刑流放新疆期间 , 通过实地踏勘 , 重修了《伊犁总统事略》, 并著成《新疆识略》、《西域水道记》、《元史西北地理考》、《西夏地理考》等书 , 成为 我国西北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② 陈垣《记徐松遣戍事》一文载录了徐松一案的全部资料 , 这是 1925 年陈垣先 生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时从清室档案中查到的原始资料 , 包括嘉庆十六年清廷命初 彭令查办此案的谕旨、十七年最后定案的刑部议奏及军机处档中赵慎畛参徐松原折、初彭令等查办核实的奏疏 和徐松的亲供。这些材料对了解徐松遣戍事件的原委 , 弥足珍贵。③ 牛海桢《徐松〈西域水道记〉的学术特点》 一文认为 ,《西域水道记》是徐松多种西北史地著述中“最具价值的一部 , 具有实地调查 , 创新体例 ; 总结音 译 , 从其方言 ; 钩沉索引 , 精密考证 ; 广著碑刻 , 保存资料 ; 风土人情 , 记载周详的特点。”④ 同类论文还有吴 振清《徐松事迹辨正》⑤、陈家麟和孔祥珠合著《徐松与〈西域水道记〉》⑥、赵俪生《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 : 徐 松》⑦、冯锡时《徐松〈西域水道记〉辨误》⑧、牛海桢《徐松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⑨、方立军《徐松与西北边 疆史地研究》λυ、朱玉麒《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λϖ等。 松筠 松筠在祁韵士和徐松遣戍新疆期间都担任伊犁将军 , 而且祁韵士和徐松正是在松筠的鼓励和倡导下 先后写成了《西陲总统事略》和《新疆识略》, 松筠为晚清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大椿的 《论松筠》是一篇较早全面研究松筠的文章 , 文章高度评价了松筠在新疆的文化贡献 , 认为“在松筠一生中 , 影 响最为深远的 , 莫过于他在文化上的贡献了。这倒不是他本人有多少辉煌巨著 , 而主要是他作为封疆大吏 , 能 够发挥属下遣戍文员的作用 , 编纂了一些流传至今的不朽著作。这在历任伊犁将军中还找不出第二人来”λω。吕 玉良、赵星华的《松筠及其〈钦定新疆识略〉给我们的启迪》也指出 , 松筠“在任伊犁将军其间 , 善待谪遣伊 犁的文员 , 使用他们编纂了《钦定新疆识略》, 掀起了清代新疆地方志编修的第二次高潮 , 并从客观上造就了西 北史地学的开创者 ———祁韵士和徐松。”λξ贾建飞的《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一文充分肯定了松筠在 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中的重要作用 , 认为他是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过程中绝对“不可或缺的人物”, 是“晚清西 北史地学兴起的奠基人”λψ。相关的论文还有贾允河的《松筠开发新疆述论》λζ、徐燕的《论松筠的经济思想》λ{、 马长泉的《松筠和〈钦定新疆识略〉》λ|等。 张穆 赵俪生《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 : 张穆》全面研究了张穆的学术成就 , 认为张穆在学术史上的重要性 · 131 ·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λυ λϖ λω λξ λψ λζ λ{ λ| 周轩 :《徐松与〈西域水道记〉》, 收入氏著 :《清代新疆流放名人》, 新疆人民出版社 , 1994 年。 郭书兰 :《晚清地学巨子徐松》, 载《史学月刊》1999 年第 4 期。 陈垣 :《记徐松遣戍事》, 载《陈垣史学论著选》,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1 年 , 第 371~381 页。 牛海桢 :《徐松〈西域水道记〉的学术特点》, 载《史学史研究》2000 年第 2 期。 吴振清 :《徐松事迹辨正》, 载《南开学报》1989 年第 1 期。 陈家麟、孔祥珠 :《徐松与〈西域水道记〉》, 收入《新疆历史论文集》, 新疆人民出版社 , 1977 年。 赵俪生 :《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 : 徐松》, 载《西北史地》1985 年第 1 期。 冯锡时 :《徐松〈西域水道记〉辨误》, 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 年第 2 期。 牛海桢 :《徐松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载《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 年第 2 期。 方立军 :《徐松与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第 5 期。 朱玉麒 :《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 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第 4 期。 纪大椿 :《论松筠》, 载《民族研究》1988 年第 3 期。 吕玉良、赵星华 :《松筠及其〈钦定新疆识略〉给我们的启迪》, 载《中国地方志》2001 年第 1 —2 期合刊。 贾建飞 :《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 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 年第 1 期。 贾允河 :《松筠开发新疆述论》, 载王戎笙主编《清代的边疆开发》,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1 年 , 第 80~ 89 页。 徐燕 :《论松筠的经济思想》, 载《内蒙古师大学报》1999 年第 5 期。 马长泉 :《松筠和〈钦定新疆识略〉》, 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第 4 期

《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 有二:“其一,将乾嘉考据学之精确,与明清之际经世济用’之学之博大结合起来,为嘉道以来处于楚歌中之 祖国现实服务,其中实蕴藏有挽衰救亡之爱国主义的精神;其二,张氏与何秋涛氏二人,虽均不得年寿,但各 在其短短一生中,从学术上联络同好友朋,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科研集体’,亦即今日之所谓‘梯队’也。此一 梯队在西北学创建方面,实在是起了极大的作用。”①张承宗《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一文比较 详细地研究了张穆和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就,认为“张穆治学的特点是面向社会现实和国计民生” 对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现实,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具有“强烈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而“将汉学家的考据 精神与方法运用于边疆史地研究是何秋涛的治学特点”,“把乾嘉以来的考据学方法运用于边疆史地的研究,何 秋涛是一位杰出的代表”②。余大钧《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一文指出,“张穆在清代道光 年间不仅编纂了名著《蒙古游牧记》及其他西北史地著作,而且在校勘、编辑、刊行、传抄有关西北史地的重 要古籍以及审校清代学者的西北史地著作方面做过大量工作”⑧。蔡家艺《浅论〈蒙古游牧记》通过分析该书写 作经过、内容、体例,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蒙古盟旗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书,他的学术价值在于“打破 了蒙古研究中有史无志的局面”,“填补了西北边疆舆地学研究的空白”④。郭丽萍的《“学精”与“学新”之间 张穆的学术思想》认为“生活于晚清的学人张穆因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而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学术思 想的形成来看,张穆受到汉学、宋学及今文经学诸家影响,治学虽以传统的汉学考据为基本方法,但他关注的 研究领域是以西北史地研究为代表的‘实学’,已超出传统学术领域—经学的范畴之外,其治学中透露着强烈 的学术经世的意识。张穆学术思想中的种种特点,反映了清代学术由乾嘉‘学精’向晚清“学新’的过渡。⑤ 相关论文还有张要红的《张穆的爱国思想》、哈斯达赖《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⑦、齐荣晋《张穆的学术 准备及思想走向—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⑧等。 何秋涛章永俊《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指出何秋涛《朔方备乘》编著意图主要在于 第一,称颂清初武功,希图恢复先世伟业”,“第二,认淸边疆形势,加强边防建设”,“第三,总结中俄诸国历 史,探索盛衰之由”。王民、李永祥《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一文认为,《朔方备乘》是一部 重视探求“夷情”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著作。⑩蔡家艺《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详细分析了《朔方备 乘》成书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价值,认为“何秋涛不仅是一位边疆史地研究的大师,也是一位‘中俄关系学 中国俄罗斯学’的伟大学者”,“《朔方备乘》的诞生,是何秋涛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寓政治于学术的 典范①。余静、孙海泉《林则徐与何秋涛经世思想异同论》一文从林则徐与何秋涛的经世思想入手,认为“林 则徐与何秋涛同为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其经世思想在未雨绸缪的边防观、以民族团结谋边防巩固、以商治夷 的经济思想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由于他们个人阅历、知识结构和历史机遇的不同,使其又存在着思想的切 ①赵俪生:《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张穆》,载《西北史地》1983年第4期 ②张承宗:《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载《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3期。 ③余大钧:《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③蔡家艺:《浅论〈蒙古游牧记》,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③郭丽萍:《“学精”与“学新”之间:张穆的学术思想》,载《福建论坛》2002年第4期。 通张要红:《张穆的爱国思想》,载《晋中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⑦哈斯达赖:《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⑧齐荣晋:《张穆的学术准备及思想走向—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载《晋阳学刊》2003年第3 ⑨章永俊:《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⑩王民、李永祥:《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载《福建学刊》1996年第6期 ⑩蔡家艺:《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收入吕一燃主编:《中国边疆史地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年,第503~527页。 2o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有二 :“其一 , 将乾嘉考据学之精确 , 与明清之际‘经世济用’之学之博大结合起来 , 为嘉道以来处于楚歌中之 祖国现实服务 , 其中实蕴藏有挽衰救亡之爱国主义的精神 ; 其二 , 张氏与何秋涛氏二人 , 虽均不得年寿 , 但各 在其短短一生中 , 从学术上联络同好友朋 , 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科研集体’, 亦即今日之所谓‘梯队’也。此一 梯队在西北学创建方面 , 实在是起了极大的作用。”① 张承宗《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一文比较 详细地研究了张穆和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就 , 认为“张穆治学的特点是面向社会现实和国计民生”, “对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现实 , 他有着清醒的认识”, 具有“强烈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而“将汉学家的考据 精神与方法运用于边疆史地研究是何秋涛的治学特点”, “把乾嘉以来的考据学方法运用于边疆史地的研究 , 何 秋涛是一位杰出的代表”②。余大钧《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一文指出 ,“张穆在清代道光 年间不仅编纂了名著《蒙古游牧记》及其他西北史地著作 , 而且在校勘、编辑、刊行、传抄有关西北史地的重 要古籍以及审校清代学者的西北史地著作方面做过大量工作”③。蔡家艺《浅论〈蒙古游牧记〉》通过分析该书写 作经过、内容、体例 , 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蒙古盟旗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书 , 他的学术价值在于“打破 了蒙古研究中有史无志的局面”,“填补了西北边疆舆地学研究的空白”④。郭丽萍的《“学精”与“学新”之间 : 张穆的学术思想》认为“生活于晚清的学人张穆因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而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学术思 想的形成来看 , 张穆受到汉学、宋学及今文经学诸家影响 , 治学虽以传统的汉学考据为基本方法 , 但他关注的 研究领域是以西北史地研究为代表的‘实学’, 已超出传统学术领域 ———经学的范畴之外 , 其治学中透露着强烈 的学术经世的意识。张穆学术思想中的种种特点 , 反映了清代学术由乾嘉‘学精’向晚清‘学新’的过渡。”⑤ 相关论文还有张要红的《张穆的爱国思想》⑥、哈斯达赖《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⑦、齐荣晋《张穆的学术 准备及思想走向 ———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⑧ 等。 何秋涛 章永俊《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指出何秋涛《朔方备乘》编著意图主要在于 : “第一 , 称颂清初武功 , 希图恢复先世伟业”,“第二 , 认清边疆形势 , 加强边防建设”, “第三 , 总结中俄诸国历 史 , 探索盛衰之由”⑨。王民、李永祥《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一文认为 ,《朔方备乘》是一部 重视探求“夷情”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著作。λυ 蔡家艺《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详细分析了《朔方备 乘》成书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价值 , 认为“何秋涛不仅是一位边疆史地研究的大师 , 也是一位‘中俄关系学’、 ‘中国俄罗斯学’的伟大学者”,“《朔方备乘》的诞生 , 是何秋涛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 是寓政治于学术的 典范”λϖ。余静、孙海泉《林则徐与何秋涛经世思想异同论》一文从林则徐与何秋涛的经世思想入手 , 认为“林 则徐与何秋涛同为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 , 其经世思想在未雨绸缪的边防观、以民族团结谋边防巩固、以商治夷 的经济思想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由于他们个人阅历、知识结构和历史机遇的不同 , 使其又存在着思想的切 · 231 · 《西域研究》2007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λυ λϖ 赵俪生 :《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 : 张穆》, 载《西北史地》1983 年第 4 期。 张承宗 :《张穆、何秋涛对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 载《史学史研究》1983 年第 3 期。 余大钧 :《清代学者张穆及其对我国西北史地学的贡献》, 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 年第 2 期。 蔡家艺 :《浅论〈蒙古游牧记〉》, 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 年第 1 期。 郭丽萍 :《“学精”与“学新”之间 : 张穆的学术思想》, 载《福建论坛》2002 年第 4 期。 张要红 :《张穆的爱国思想》, 载《晋中师专学报》1996 年第 1 期。 哈斯达赖 :《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 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 年第 3 期。 齐荣晋 :《张穆的学术准备及思想走向 ———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 载《晋阳学刊》2003 年第 3 期。 章永俊 :《从〈朔方备乘〉看何秋涛的边疆史地研究》, 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 期。 王民、李永祥 :《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 载《福建学刊》1996 年第 6 期。 蔡家艺 :《何秋涛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收入吕一燃主编 :《中国边疆史地论集》,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1991 年 , 第 503~527 页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 入点不同的差异。”①同类的论文还有陈元煦《何秋涛与〈朔方备乘》》②、牛海桢《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 究》③等。 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的思想始终是学术界硏究的热点,然而对他们的西北边疆 史地学成就的研究则较少。纪大椿的《龚自珍和他的〈西域置行省议〉》详细地分析了《西域置行省议》这篇杰 出的政论,认为龚自珍提出的移民实边、在新疆全境实行郡县制、夺伯克之权、在新疆设置行省等一系列建议 是“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保卫边防,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一系列正确主张,而且认为 “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是龚自珍研究新疆问题的出发点。”④陈其泰先生的《龚自珍的史学思想》全面论 述了龚自珍的史学思想,文章认为,龚自珍运用他渊博的西北史地知识,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他的《西域 置行省议》等边疆史地著述充分显示了他“着眼于解决社会危机,着眼于安定边疆,着眼于加强边防、巩固国 家统一,来解决边疆问题的远见卓识”⑧。喻大华的《魏源史学述论》详细分析了魏源的史学著述和史学思想 认为魏源的边疆史地著作开晚清史坛一代新风,从此,“史学界掀起了研究当代史以谋国是,研究外国史地以筹 御侮,研究边疆史地以究安边的经世致用史学热潮”。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开发思想浅析》认为魏源的边疆史 地研究,“完全超出了传统的关于战略地理的讨论范围,将边疆防卫与开发结合起来,将边疆的防卫、开发与解 决内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在边疆史地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而且他在边疆史地研究中紧扣时代的脉搏 对边疆的防卫和开发的深刻思辨,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边疆开发的重大意义,而且对边疆开发提出了许多积极 的构想,“对今天的边疆开发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⑦王有为的《林则徐一近代提出防俄思想的 先驱》一文简要论述了林则徐的防俄思想,认为“他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防俄思想的人,是个先驱者”⑧。来新 夏的《林则徐的筹边思想与实践》指出林则徐在遣戍新疆后,清楚地认识到西北塞防的重要性,于是产生了海 防与塞防并重的两防思想,这种“海塞并重的国防思想对近代军事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刘志霄的《林则徐 中国“塞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论述了林则徐的“塞防”思想及其影响,认为他是“中国‘塞防’思想 的承前启后者@。同类的论文还有,方立军《龚自珍论新疆防务》⑩、马金科《魏源史学思想探微》、伍成泉 《魏源的边疆民族思想浅析》⑨、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述略》③、章永俊《清代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 的认识—以龚自珍、魏源、姚莹为个案》等。 由上述研究的回顾可知,百年来学术界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盛况、成因和影响都有了较为全 面的研究,并且对相关的个案予以了深刻的阐析,因此,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取得了非 常大的成绩。然而通过回顾,我们发现其中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薄弱的环节。 ①余静、孙海泉:《林则徐与何秋涛经世思想异同论》,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②陈元煦:《何秋涛与〈朔方备乘〉》,载《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 ③牛海桢:《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载《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④纪大椿:《龚自珍和他的〈西域置行省议〉》,收入《新疆历史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77年 ③陈其泰:《龚自珍的史学思想》,载《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6期 ⑥喻大华:《魏源史学述论》,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⑦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开发思想浅析》,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⑧王有为:《林则徐—近代提出防俄思想的先驱》,载《学术月刊》1980年第7期。 ⑨来新夏:《林则徐的筹边思想与实践》,载《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刘志霄:《林则徐—中国“塞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载《西域研究》1995年第4期 ⑩方立军:《龚自珍论新疆防务》,载《西域研究》2002年第4期 马金科:《魏源史学思想探微》,载《中州学刊》1986年第1 ⑨伍成泉:《魏源的边疆民族思想浅析》,载《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⑧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史地硏究述略》,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6年第2期 ③章永俊:《清代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的认识:以龚自珍、魏 莹为个案》,载《中州学刊》2003年 第2期 133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入点不同的差异。”① 同类的论文还有陈元煦《何秋涛与〈朔方备乘〉》②、牛海桢《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 究》③ 等。 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 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的思想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 然而对他们的西北边疆 史地学成就的研究则较少。纪大椿的《龚自珍和他的〈西域置行省议〉》详细地分析了《西域置行省议》这篇杰 出的政论 , 认为龚自珍提出的移民实边、在新疆全境实行郡县制、夺伯克之权、在新疆设置行省等一系列建议 , 是“有利于国家统一 , 有利于发展生产 , 有利于保卫边防 , 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一系列正确主张 , 而且认为 “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 是龚自珍研究新疆问题的出发点。”④ 陈其泰先生的《龚自珍的史学思想》全面论 述了龚自珍的史学思想 , 文章认为 , 龚自珍运用他渊博的西北史地知识 , 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他的《西域 置行省议》等边疆史地著述充分显示了他“着眼于解决社会危机 , 着眼于安定边疆 , 着眼于加强边防、巩固国 家统一 , 来解决边疆问题的远见卓识”⑤。喻大华的《魏源史学述论》详细分析了魏源的史学著述和史学思想 , 认为魏源的边疆史地著作开晚清史坛一代新风 , 从此 ,“史学界掀起了研究当代史以谋国是 , 研究外国史地以筹 御侮 , 研究边疆史地以究安边的经世致用史学热潮”⑥。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开发思想浅析》认为魏源的边疆史 地研究 ,“完全超出了传统的关于战略地理的讨论范围 , 将边疆防卫与开发结合起来 , 将边疆的防卫、开发与解 决内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 从而在边疆史地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而且他在边疆史地研究中紧扣时代的脉搏 , 对边疆的防卫和开发的深刻思辨 , 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边疆开发的重大意义 , 而且对边疆开发提出了许多积极 的构想 ,“对今天的边疆开发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⑦ 王有为的《林则徐 ———近代提出防俄思想的 先驱》一文简要论述了林则徐的防俄思想 , 认为“他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防俄思想的人 , 是个先驱者”⑧。来新 夏的《林则徐的筹边思想与实践》指出林则徐在遣戍新疆后 , 清楚地认识到西北塞防的重要性 , 于是产生了海 防与塞防并重的两防思想 , 这种“海塞并重的国防思想对近代军事史有着重要的意义”⑨。刘志霄的《林则徐 ———中国“塞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论述了林则徐的“塞防”思想及其影响 , 认为他是“中国‘塞防’思想 的承前启后者”λυ。同类的论文还有 , 方立军《龚自珍论新疆防务》λϖ、马金科《魏源史学思想探微》λω、伍成泉 《魏源的边疆民族思想浅析》λξ、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述略》λψ、章永俊《清代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 的认识 ———以龚自珍、魏源、姚莹为个案》λζ等。 3 由上述研究的回顾可知 , 百年来学术界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盛况、成因和影响都有了较为全 面的研究 , 并且对相关的个案予以了深刻的阐析 , 因此 ,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取得了非 常大的成绩。然而通过回顾 , 我们发现其中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薄弱的环节。 · 331 · 百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述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λυ λϖ λω λξ λψ λζ 余静、孙海泉 :《林则徐与何秋涛经世思想异同论》, 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 年第 4 期。 陈元煦 :《何秋涛与〈朔方备乘〉》, 载《北方文物》1987 年第 3 期。 牛海桢 :《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载《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 年第 4 期。 纪大椿 :《龚自珍和他的〈西域置行省议〉》, 收入《新疆历史论文集》, 新疆人民出版社 , 1977 年。 陈其泰 :《龚自珍的史学思想》, 载《史学史资料》1980 年第 6 期。 喻大华 :《魏源史学述论》, 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 年第 2 期。 伍成泉 :《魏源的边疆开发思想浅析》, 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 2 期。 王有为 :《林则徐 ———近代提出防俄思想的先驱》, 载《学术月刊》1980 年第 7 期。 来新夏 :《林则徐的筹边思想与实践》, 载《新疆社会科学》1986 年第 4 期。 刘志霄 :《林则徐 ———中国“塞防”思想的承前启后者》, 载《西域研究》1995 年第 4 期。 方立军 :《龚自珍论新疆防务》, 载《西域研究》2002 年第 4 期。 马金科 :《魏源史学思想探微》, 载《中州学刊》1986 年第 1 期。 伍成泉 :《魏源的边疆民族思想浅析》, 载《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 伍成泉 :《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述略》, 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 年第 2 期。 章永俊 : 《清代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的认识 : 以龚自珍、魏源、姚莹为个案》, 载《中州学刊》2003 年 第 2 期

《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 第一,以往的研究大多重视私家学者在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中的贡献,而忽视了清朝官方在西北边疆史地 学研究中的贡献。其实,官修《西域图志》、《大清一统志》(西域新疆统部)和《新疆图志》等大型官修西北史 地著作在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乾隆朝官修《西域图志》开启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的先河,而清末官修《新疆图志》则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影响很大。但是,既往的研究对 清朝官方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不但认识不足,甚至在研究中都很少提及。即便是提及,也流于一般的介绍,几 乎没有研究可言。即使是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也根本没有提及《西域图志》和《新疆图 志》两部著作。梁启超先生之所以没有提及于此,笔者认为很可能这与清末民初“排满革命”思潮的影响有关 目的是刻意地贬低清朝官方的文化成就。而其后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者或是受梁氏的影响,或是为清代私家西 北边疆史地学者的巨大光芒而遮蔽,而忽略了清朝官方西北史地的巨大成就。是故,加强清朝官方西北史地学 成就的研究成为必然,因为这是全面认识和评价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的关键一环 第二,总体性、综合性研究有待继续深入。学术界在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总体性、综合性研究方面,如 有关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和主要特点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然而,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者作 为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术群体,它的群体学术特征有哪些,群体之间的交游方式和影响又是怎样,这个问题在以 往的研究中都基本被忽略了。全面加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学人群的总体性考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第三,个案研究非常不均衡。清代私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在祁韵士、徐松的带动下形成了一种群体效应 不但研究者数量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甚至形成了所谓的“西北边疆史地学派”。然而,学术界以往的研究仅仅 对祁韵士、徐松、何秋涛、张穆、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重点个案的西北史地成就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 相较而言,对沈垚、俞正燮、李文田、李光廷、丁谦等其他众多的西北边疆史地学者学术成就的研究则甚少 这种个案研究的不均衡,限制了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因此,全面加强对那些所谓的非 重点个案的学术研究,才能进一步把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推向深入 第四,阶段研究前后不均衡。目前的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多集中于鸦片战争前后这一阶段,而对清朝前 期和晩期的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的研究则甚少关注和考察,因此目前学术界亟待加强对清前期和晚期西北边疆 史地学术成就的研究 第五,清代西北边疆史地文献的整理亟待开展。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就卓著,形成了丰富的西北边疆 史地文献。然而,这些文献除了一些大部头的著作易于找寻外,其他文献或零散分布于各种丛书和文集之内或 成卷帙的零散分布于各地而不易查询,全面清理西北边疆史地文献的存世数量和馆藏,并且对相关文献进行辑 佚和整理,是目前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亟待开展的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刘国防 责任校对:陈霞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一 , 以往的研究大多重视私家学者在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中的贡献 , 而忽视了清朝官方在西北边疆史地 学研究中的贡献。其实 , 官修《西域图志》、《大清一统志》(西域新疆统部) 和《新疆图志》等大型官修西北史 地著作在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乾隆朝官修《西域图志》开启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的先河 , 而清末官修《新疆图志》则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总结性著作 , 影响很大。但是 , 既往的研究对 清朝官方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不但认识不足 , 甚至在研究中都很少提及。即便是提及 , 也流于一般的介绍 , 几 乎没有研究可言。即使是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也根本没有提及《西域图志》和《新疆图 志》两部著作。梁启超先生之所以没有提及于此 , 笔者认为很可能这与清末民初“排满革命”思潮的影响有关 , 目的是刻意地贬低清朝官方的文化成就。而其后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者或是受梁氏的影响 , 或是为清代私家西 北边疆史地学者的巨大光芒而遮蔽 , 而忽略了清朝官方西北史地的巨大成就。是故 , 加强清朝官方西北史地学 成就的研究成为必然 , 因为这是全面认识和评价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的关键一环。 第二 , 总体性、综合性研究有待继续深入。学术界在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总体性、综合性研究方面 , 如 有关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和主要特点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然而 ,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者作 为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术群体 , 它的群体学术特征有哪些 , 群体之间的交游方式和影响又是怎样 , 这个问题在以 往的研究中都基本被忽略了。全面加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学人群的总体性考察 ,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的问题。 第三 , 个案研究非常不均衡。清代私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在祁韵士、徐松的带动下形成了一种群体效应 , 不但研究者数量众多 , 而且名家辈出 , 甚至形成了所谓的“西北边疆史地学派”。然而 , 学术界以往的研究仅仅 对祁韵士、徐松、何秋涛、张穆、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重点个案的西北史地成就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 , 相较而言 , 对沈垚、俞正燮、李文田、李光廷、丁谦等其他众多的西北边疆史地学者学术成就的研究则甚少。 这种个案研究的不均衡 , 限制了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因此 , 全面加强对那些所谓的非 重点个案的学术研究 , 才能进一步把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推向深入。 第四 , 阶段研究前后不均衡。目前的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 , 多集中于鸦片战争前后这一阶段 , 而对清朝前 期和晚期的西北边疆史地学成就的研究则甚少关注和考察 , 因此目前学术界亟待加强对清前期和晚期西北边疆 史地学术成就的研究。 第五 ,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文献的整理亟待开展。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就卓著 , 形成了丰富的西北边疆 史地文献。然而 , 这些文献除了一些大部头的著作易于找寻外 , 其他文献或零散分布于各种丛书和文集之内或 成卷帙的零散分布于各地而不易查询 , 全面清理西北边疆史地文献的存世数量和馆藏 , 并且对相关文献进行辑 佚和整理 , 是目前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亟待开展的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 刘国防 责任校对 : 陈 霞 · 431 · 《西域研究》2007 年第 4 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