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双相钢自问世以来,大量研究者为揭示这类钢的特性以及发展新的品种进行了大量的工 作1~3)。通常双相钢组织中马氏体和铁素体共存,铁素体内有高密度位错,两相内存在残 余应力,冷形变时又有大量的位错产生。所有这些特征,使得有必要研究非冲压型双相钢在 回复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热处理型双相钢的回复问题已有报导a-a),,然而,有关热轧态的形变Si-Mn双相钢的 回复问题尚未见报导。 本文目的在于研究该类钢冷拔形变后的回过特征及其动力学。 1试验用钢和试验方法 试验用钢由工业电炉(J钢)及真空惑应炉(H钢)治炼。钢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钢 坯经1200℃加热开轧,850℃终轧成中8,4mm的盘条,轧后空冷即获得铁素体加马氏体的双 相组织。J钢中马氏体量为12.9%,H钢中马氏体量为40.9%。 表1钢的化学成分,6 Table 1 Composition of experimental stcels,2 茶 的。代号 C Mn Si 0.08 2.09 1.30 0.011 0.011 H 0.03 2.42 1,39 0.010 0.009 试验用钢经e=75.2%(面缩率)的冷拔形变后,分别经(400~550)℃的不同温度加 热5min及30min。拉伸试验在MTS810试验机上进行,夹头移动速度为1.27mm/min。冷拔 态及回复后的组织在H-800透射电镜上观察分析。 2试验结果及讨论 2.1抗拉强度的变化 冷拔试验钢抗拉强度随加热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冷拔后的钢经400℃以上温 度加热后,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2.2显微组织的变化 两种试验用钢经75,2%冷拔形变后的显微组织相似,如图2所示。组织特征主要是变形 的铁素体、马氏体条带和高密度位错缠结形成的胞状结构。J钢形变后经不同温度加热30min 的组织特征如图3所示。400℃加热后,位错胞壁开始变薄,位错密度开始减少(图3a)。 450℃加热后,位错线由原来的缠结状态部分地变为直位错,这表明在该温度加热f,位错组 态发生重构(图3b)。500℃加热后,位错由原来的胞状结构在部分区域重组为较稳定的弗 兰克位错网络(图3c)。H钢形变后经不同温度加热30min后的组织特征如图4所示。450℃ 459双相钢 自问世 以来 , 大量研究 者为揭示 这类钢的特性 以及发展新的 品仲进行 了大量的工 作 〔 ‘ 一 “ ’ 。 通常双 相 钢组织 中马 氏体和铁素体共存 , 铁素 体 内有 高密度位错 , 两相 内 存 在残 余应 力 , 冷形变时又有大量 的位错产 生 。 所 有这些 特征 , 使 得 有必 要研究 非冲压型双相 钢在 回复加热过程 中组织和性 能 的变化 。 热处理型双 相钢的 回 复问题 已有报导 一 与 〕 , 然 而 , 有 关 热轧态 的形变 一 双 相 钢 的 回 复问题 尚未见报导 。 本文 目的在于研究 该类 钢 冷拔 形变后 的 回复特征及 其动 力学 。 试验用 钢和试验方法 犷 试验 用钢 山工 业 电炉 钢 及 真 空感应炉 钢 冶 炼 。 钢的 化学成分如 表 所 示 。 钢 坯 经 ℃ 加 热 开 轧 , 。 ℃ 终轧成小 的盘条 , 轧后 空 冷即获 得铁素体加马 氏体的 双 相组织 。 钢 中马 氏体量 为 , 钢 中马 氏体量为 。 表 钢的 化 学成 分 , 二 , 上石 元 索 钢 代 号 一 。 · 。 。 。 二 。 。 。 试验 用钢 经 £ 面缩 率 的冷拔 形变后 , 分别 经 一 ℃ 的不 同 温 度 加 热 及 。 拉伸试验在 试验机上进行 , 夹头移动速度为 。 冷 拔 态 及 回复后的组织在 一 透射电镜 上观察分析 。 试验结果及讨论 抗拉 强度的变 化 冷拔试验钢抗拉强 度随加 热温度的变化如 图 所示 。 可以看 出冷拔后 的钢经 ℃ 以上温 度加热后 , 抗拉强 度随温度的 升高逐 渐降低 。 显 微 组 织的 变化 两 种试验 用钢经 冷拔 形变后的显微 组 织 相似 , 如图 所示 。 组织特征主 要 是变 形 的铁素体 、 马 氏体条带和高密度位错缠结形成的胞状结构 。 钢 形变后经不 同温度加热 的组 织特征如图 所示 。 ℃ 加 热后 , 位错胞壁开始变薄 , 位错密度 开 始 减 少 图 。 遵 ℃ 加 热后 , 位错线 由原来的缠 结状态 部分地变为直位错 , 这表明在该温度加热时 , 位错组 态发 生重构 图 。 ℃ 加热后 , 位错 由原来的胞状 结构在部分区域重组 为较稳 定 的 弗 兰克位错网 络 图 。 钢形变后经不同温度加热 后的 组 织特征如图 所示 。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