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有乳状菌和卵白僵菌等。 (四)物理防治根据多种地下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黑光灯诱杀,效果显著。 (五)其它防治方法1.夏季挖窝毁卵,防治蝼蛄在蝼蛄产卵盛期,结合夏锄进行。 2.堆草诱杀细胸金针虫和油葫芦在田间堆约3-5寸厚的小草堆,每亩20-50堆,每日早晨翻草捕杀。 3.宅旁、路边、田埂、荒坡等处广种蓖麻,金龟甲取食蓖麻叶片后,引起中毒麻痹甚至死亡。 4.人工捕捉利用金龟甲的伪死性,震动树干,将坠地的成虫检拾杀死。 另外,国内外还对地下害虫的拒食剂、引诱剂、性诱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遗传防 治、声诱蝼蛄等在国外也有报道。 第八节地老虎类 地老虎是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世界性大害虫。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全国已发现 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其中以小地老虎Agrotis ypsi1 on Rottemberg分布最广、为害最重,全国各 地普遍发生。其次,在我国北方地区,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 Schifferller发生也较普遍。除此以外,白边地老虎 E.oberthuri Leech、警纹地老虎E.exclmationis Linnaeus、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 Butler、显纹地老虎E. conspicua(Hubner)和八字地老虎Amathes c-nigrum(Linnaeus)常在局部地区猖獗成灾。 一分布与为害 小地老虎遍及世界六大洲和大洋中的很多岛屿,国内各省(区)均有分布。以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长江流域与 东南沿海各省如四川、贵州、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发生最多,特别是沿海、沿湖、沿河及低洼内涝、土壤湿润杂草多 的杂谷区和粮棉夹种地区发生最重。 黄地老虎国外分布于欧、亚、非各地: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 贵州、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西藏、台湾等省(区)。过去以西北高原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下的干旱地 区发生严重,但近十多年来,在河南、山泉。北京和江苏等地,发生日趋严重。 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为害各种栽培作物和蔬菜等。而且为害多种野生杂草。如小地老虎 寄主植物达106种之多,其中北方主要为害玉米、高粱、棉花、烟草、马铃薯萝和蔬菜:长江流域主要为害棉花和蔬菜:南 方主要为害玉米、马铃薯和蔬菜。1、2龄幼虫为害作物的心叶或嫩叶,3龄以后幼虫切断作物的幼茎、叶柄,严重时造成 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 二形态特征 (一)小地老虎成虫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齿状,栉齿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前翅亚基线、内 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均为双曲线,在肾形斑外侧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 楔形斑,3斑尖端相对(区别特征)。 幼虫腹部1-8节背面各有4个毛片,后2个比前2个大4倍以上。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纹 (二)黄地老虎成虫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齿状:栉齿基部长端部渐短,仅达触角的2/3处,端部为丝状。前 齿黄褐色,散部小黑点,肾状纹、环状纹及楔状纹很明显,各具黑褐色边而充以暗褐色。 幼虫腹部背面毛片4个,前后2个大小相似,臀板中央有一黄色纵纹,将臀板划分为两块黄褐色大斑。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小地老虎小地老虎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年发生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条 件而异,在我国从北到南一年发生1-7代,(我省一年发生4代)。越冬情况随各地冬季气温不同而异。在南岭以南,1月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