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從個人心理角度上看,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比如一個人過慣了揮金如 土的生活,又如何能夠適應那種精打細算的小家庭生活。然而,更當警誡的是 個人為滿足私欲而為小惡,獲得了不應得的財物。從《易》學上看,儘享這些不 應得的財富,不是養生之道,相反的,欲念會擾亂內心的安寧,降低生命的質量 試想,一個人不勞而獲的日子過慣了,生活消費水平水漲船髙,此刻縱使有回歸 正常生活的機會,他也過不了那種拮据的樸素生活。一個人若縱慾成惡,猶如駿 馬下注千丈坡,韁繩一放,再也扼制不住。 《坤卦·文言傳》: 積善之家’必有餘善;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 堅冰至”,蓋言順也 《繫辭下》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 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昝”’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 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 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減耳,凶 易傳反復警戒不可放任欲念而成小惡,當防微杜漸。以上兩段話,不是說大 惡就必定是由小惡累積而成,因為人有非理性一面,也可能激情殺人。也不是說 小惡不斷就一定會鑄成大惡,比如,要考慮其他因素,有人膽小,只會作小惡 而是說,從理性角度上看,事物的質變都是從量變積累而來的。不擔心你因小惡 而受到微懲,從而改正,如上述孔子論《噬嗑》初九,就怕你連改正的機會都沒 有,如上述孔子論《噬嗑》上九。 法律倫理有著深層含義,約束著人們,代表著整個社會的評價。一個人觸犯 法律,不僅僅是受到一次懲罰那麼簡單,而是這懲罰會波及個人未來生活,比如, 也許會讓一個人付出找不到工作的代價,或是職業生涯嘎然而止,然而,更重要 的是,聲譽欠佳意味著個人對於未來的期待可能會隨之斷滅,個人的成就不易再 次獲得社會的接受 《論語·泰伯篇》記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 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連曾子都懼 縱私慾而違禮法,時刻自律。養生者,能不重視“懲忿窒欲”的勸誡嗎? 以上僅分析口舌之欲,而窒欲的“欲”實際上還包括戒色慾,孔子說過:“君 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關;及 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論語·季氏篇》) 色慾無節制,從生理,便是喪失心志,遂生“蠱疾”。據《左傳》昭公元年 的記載,秦醫和在論述晉候的疾病時說:“疾不可爲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 ③黄壽褀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33頁. ③黄壽祺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582頁7 從個人心理角度上看,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比如一個人過慣了揮金如 土的生活,又如何能夠適應那種精打細算的小家庭生活。然而,更當警誡的是一 個人為滿足私欲而為小惡,獲得了不應得的財物。從《易》學上看,儘享這些不 應得的財富,不是養生之道,相反的,欲念會擾亂內心的安寧,降低生命的質量。 試想,一個人不勞而獲的日子過慣了,生活消費水平水漲船高,此刻縱使有回歸 正常生活的機會,他也過不了那種拮据的樸素生活。一個人若縱慾成惡,猶如駿 馬下注千丈坡,韁繩一放,再也扼制不住。 《坤卦·文言傳》: 積善之家,必有餘善;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 堅冰至”,蓋言順也。① 《繫辭下》: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 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 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 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② 易傳反復警戒不可放任欲念而成小惡,當防微杜漸。以上兩段話,不是說大 惡就必定是由小惡累積而成,因為人有非理性一面,也可能激情殺人。也不是說 小惡不斷就一定會鑄成大惡,比如,要考慮其他因素,有人膽小,只會作小惡。 而是說,從理性角度上看,事物的質變都是從量變積累而來的。不擔心你因小惡 而受到微懲,從而改正,如上述孔子論《噬嗑》初九,就怕你連改正的機會都沒 有,如上述孔子論《噬嗑》上九。 法律倫理有著深層含義,約束著人們,代表著整個社會的評價。一個人觸犯 法律,不僅僅是受到一次懲罰那麼簡單,而是這懲罰會波及個人未來生活,比如, 也許會讓一個人付出找不到工作的代價,或是職業生涯嘎然而止,然而,更重要 的是,聲譽欠佳意味著個人對於未來的期待可能會隨之斷滅,個人的成就不易再 次獲得社會的接受。 《論語·泰伯篇》記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 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連曾子都懼 縱私慾而違禮法,時刻自律。養生者,能不重視“懲忿窒欲”的勸誡嗎? 以上僅分析口舌之欲,而窒欲的“欲”實際上還包括戒色慾,孔子說過:“君 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鬬;及 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篇》) 色慾無節制,從生理,便是喪失心志,遂生“蠱疾”。據《左傳》昭公元年 的記載,秦醫和在論述晉候的疾病時說:“疾不可爲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 ① 黃壽祺 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 第 33 頁. ② 黃壽祺 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 第 582 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