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自喜。《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君子朝夕堅持不懈,進德 修業,便不會有過錯。《既濟》之後續亦《未濟》,也喻示著人生一旦在某一階段 取得成功,立刻又開始新的旅程。而有此定位及信念,則猶如在大海裡航行,有 指南針的指引方向,無論如何變動,都能如《復》卦“不遠復”,也就是不偏離 正道、正軌。 以這種剛健沉穩的心態去處世應物,時機成熟時,自可對應自如,左右逢源 時機欠佳時,也足以泰然不驚,甚至可以力挽狂瀾。人生的旅程要不懈經營,心 態便因之不斷調節。那麼深悟《易經》的道理,就猶如有一位智者常伴左右,時 刻勸諫。這便是《繫辭下》所言的“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 无有師保,如臨父母”。 筆者以為就連卜蓍決疑,其前提也是具備完成某事的能力,並已料想事情幾 種可能的結果,及相應的對策,已盡人事的謀劃了。只是在難以預測的環境中 處於兩難的境遇,得失兼備,一時猶豫不決,此時才求諸占卜。況且卜蓍的結果 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提供的只是一種參考性的意見,卜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感傾向 時局的變化情況來做出適當的權變。因此,卜蓍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結果,而是 卜者能主動地考慮問題,通過參悟易道變化的原理,對事態的進展作出一個相對 合理的決定。 三、“懲忿窒欲”一日常內省與修養 孔子曾言“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居無求安,食無求飽”,錦衣玉食本是 常人的奢望,但孔子卻主張追求高尚節操才是君子的首務。《損》卦《大象》:“山 上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顏子「不遷怒,不二過」,君子當修身立德,抑 制自我的憤怒以及無節制的慾望。蓋馳騁於名利場中,唯財色是求,終不免棄德 行如敝履 古人云:養生莫若寡欲。林則徐聯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孟子言:“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①(《孟子·盡心上》)《管子·心術》 主張“君子恬愉無為,去智與故,言虛素也。”“因此養生的一個重要要求便是 節制自我的慾望,這裡的慾望指的是逾越日常衣食供養的慾望。一個人自覺減少 對佔外物的欲念,就可少思去憂,養護肝氣,樂天知命,不神遊冥想,就可養護 心氣。相反,一個人貪婪,慾念無窮止,就會耗損個人的精氣,用心過度,元神 失守,則身心疲憊。嵇康《養生論》 惟五榖是嗜’聲色是耽冫日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 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消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夫 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嵇康闡述慾望戕害天性,養生美物反成損生伐命的毒藥,不可汲汲於耳目 舌之快。以上是對“懲忿窒欲”這一觀點的全面分析。 Φ楊伯峻著.《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39頁 ③黎翔鳳撰.《新編諸子集成·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776頁. 3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151頁6 沾自喜。《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君子朝夕堅持不懈,進德 修業,便不會有過錯。《既濟》之後續亦《未濟》,也喻示著人生一旦在某一階段 取得成功,立刻又開始新的旅程。而有此定位及信念,則猶如在大海裡航行,有 指南針的指引方向,無論如何變動,都能如《復》卦“不遠復”,也就是不偏離 正道、正軌。 以這種剛健沉穩的心態去處世應物,時機成熟時,自可對應自如,左右逢源; 時機欠佳時,也足以泰然不驚,甚至可以力挽狂瀾。人生的旅程要不懈經營,心 態便因之不斷調節。那麼深悟《易經》的道理,就猶如有一位智者常伴左右,時 刻勸諫。這便是《繫辭下》所言的“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 无有師保,如臨父母”。 筆者以為就連卜蓍決疑,其前提也是具備完成某事的能力,並已料想事情幾 種可能的結果,及相應的對策,已盡人事的謀劃了。只是在難以預測的環境中, 處於兩難的境遇,得失兼備,一時猶豫不決,此時才求諸占卜。況且卜蓍的結果 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提供的只是一種參考性的意見,卜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感傾向、 時局的變化情況來做出適當的權變。因此,卜蓍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結果,而是 卜者能主動地考慮問題,通過參悟易道變化的原理,對事態的進展作出一個相對 合理的決定。 三、“懲忿窒欲”—日常內省與修養 孔子曾言“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居無求安,食無求飽”,錦衣玉食本是 常人的奢望,但孔子卻主張追求高尚節操才是君子的首務。《損》卦《大象》:“山 上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顏子「不遷怒,不二過」,君子當修身立德,抑 制自我的憤怒以及無節制的慾望。蓋馳騁於名利場中,唯財色是求,終不免棄德 行如敝履。 古人云:養生莫若寡欲。林則徐聯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孟子言:“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①(《孟子·盡心上》)《管子·心術》 主張“君子恬愉無為,去智與故,言虛素也。”②因此養生的一個重要要求便是 節制自我的慾望,這裡的慾望指的是逾越日常衣食供養的慾望。一個人自覺減少 對佔外物的欲念,就可少思去憂,養護肝氣,樂天知命,不神遊冥想,就可養護 心氣。相反,一個人貪婪,慾念無窮止,就會耗損個人的精氣,用心過度,元神 失守,則身心疲憊。嵇康《養生論》: 惟五穀是嗜,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 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消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夫 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③ 嵇康闡述慾望戕害天性,養生美物反成損生伐命的毒藥,不可汲汲於耳目口 舌之快。以上是對“懲忿窒欲”這一觀點的全面分析。 ① 楊伯峻著.《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1960 年.第 339 頁. ② 黎翔鳳撰. 《新編諸子集成·管子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2004 年.第 776 頁. ③ 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年版. 第 15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