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学 历 专业班级 2003~2004学年第2学期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构 助课教师 本课总学时40 其中已完成学时 本学期学时40 教研室主任王社良 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 周周 次时时 内 容 第1章概论(2) 1.1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1.2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形式 1.3建筑结构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1.3.1基本建设工作程序 1.3.2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 1.3.3结构方案的确定 1.4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分析方法 14.1基本原则 142各种分析方法 1.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5.1主要内容 1.52本课程的特点 第2章楼盖和楼梯(16) 2.1概述 2.1.1楼盖结构选型 21.2单向板与双向板 2.1.3梁、板截面尺寸 2.1.4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1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23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3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 221受弯构件的塑性铰 222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2.、3.3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34单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3.5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4.1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42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 2.4.3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 22.44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4.5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第3章单层厂房结构(16) 3.1概述 232结构组成及荷载传递 3.21结构组成 3.22主要荷载及其传递路线 3.3结构布置 3.3.1结构平面与剖面布置 3.32支撑布置 3.3.3围护结构布置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第 1 页 教 学 日 历 专业班级 2003 ~ 2004 学年 第 2 学期 任 课教 师 课程名称 砼结构 助 课教 师 本课总学时 40 其中已完成学时 0 本学期学时 40 教研室主任 王社良 周 次 周 学 时 讲 课 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 学 时 内 容 学 时 内 容 第 1 章 概 论(2) 1.1 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1.2 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形式 1.3 建筑结构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1.3.1 基本建设工作程序 1.3.2 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 2 1.3.3 结构方案的确定 1.4 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分析方法 1.4.1 基本原则 1.4.2 各种分析方法 1.5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 4 1.5.1 主要内容 1.5.2 本课程的特点 第 2 章 楼盖和楼梯(16) 2.1 概述 2.1.1 楼盖结构选型 2 2.1.2 单向板与双向板 2.1.3 梁、板截面尺寸 2.1.4 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2.3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1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3 4 2 2.3.2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 2.3.2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2 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 4 4 2 2.2.1 受弯构件的塑性铰 2.2.2 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2 2.3.3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3.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 2.3.5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5 4 2.4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 2.4.1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4.2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 2.4.3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 2 2.4.4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4.5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6 4 第 3 章 单层厂房结构(16) 3.1 概述 2 3.2 结构组成及荷载传递 3.2.1 结构组成 3.2.2 主要荷载及其传递路线 3.3 结构布置 3.3.1 结构平面与剖面布置 7 4 3.3.2 支撑布置 3.3.3 围护结构布置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