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日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12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教学 历 专业班级 2003~2004学年第2学期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构 助课教师 本课总学时40 其中已完成学时 本学期学时40 教研室主任王社良 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 周周 次时时 内 容 第1章概论(2) 1.1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1.2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形式 1.3建筑结构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1.3.1基本建设工作程序 1.3.2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 1.3.3结构方案的确定 1.4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分析方法 14.1基本原则 142各种分析方法 1.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5.1主要内容 1.52本课程的特点 第2章楼盖和楼梯(16) 2.1概述 2.1.1楼盖结构选型 21.2单向板与双向板 2.1.3梁、板截面尺寸 2.1.4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1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23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3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 221受弯构件的塑性铰 222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2.、3.3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34单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3.5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4.1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42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 2.4.3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 22.44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4.5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第3章单层厂房结构(16) 3.1概述 232结构组成及荷载传递 3.21结构组成 3.22主要荷载及其传递路线 3.3结构布置 3.3.1结构平面与剖面布置 3.32支撑布置 3.3.3围护结构布置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

第 1 页 教 学 日 历 专业班级 2003 ~ 2004 学年 第 2 学期 任 课教 师 课程名称 砼结构 助 课教 师 本课总学时 40 其中已完成学时 0 本学期学时 40 教研室主任 王社良 周 次 周 学 时 讲 课 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 学 时 内 容 学 时 内 容 第 1 章 概 论(2) 1.1 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1.2 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形式 1.3 建筑结构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1.3.1 基本建设工作程序 1.3.2 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 2 1.3.3 结构方案的确定 1.4 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分析方法 1.4.1 基本原则 1.4.2 各种分析方法 1.5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 4 1.5.1 主要内容 1.5.2 本课程的特点 第 2 章 楼盖和楼梯(16) 2.1 概述 2.1.1 楼盖结构选型 2 2.1.2 单向板与双向板 2.1.3 梁、板截面尺寸 2.1.4 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2.3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1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3 4 2 2.3.2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 2.3.2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2 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 4 4 2 2.2.1 受弯构件的塑性铰 2.2.2 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2 2.3.3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3.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 2.3.5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5 4 2.4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 2.4.1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4.2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 2.4.3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 2 2.4.4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4.5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6 4 第 3 章 单层厂房结构(16) 3.1 概述 2 3.2 结构组成及荷载传递 3.2.1 结构组成 3.2.2 主要荷载及其传递路线 3.3 结构布置 3.3.1 结构平面与剖面布置 7 4 3.3.2 支撑布置 3.3.3 围护结构布置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

课 习题课、课堂讨论(或自学)、上机课 容 内 容 3.4构件选型与截面尺寸确定 34.1屋盖结构构件 342吊车梁 742 3.4.3 柱 3.44基础 3.5橫向排架结构内力分析 3.5.1排架计算简图 3.52排架结构上的荷载 3.53等高排架内力分析 3.54不等高排架内力分析 235.5考虑厂房整体空间作用的排架内力分析 3.56内力组合 84 3.6柱的设 36.1截面设计 236.2牛腿设计 3.63柱的吊装验算 3.64抗风柱的设计 7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3.7.1基础底面尺寸 94 3.7.2基础高度及冲切验算 3.7.3基础底板配筋 3.74构造要求 23.11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设计实例 第4章框架(8) 4.1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4.1.1结构组成及特点 1042 4.1.2结构布置 4.2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 42.1梁、柱截面尺寸 42.2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2.3框架结构上的荷载 4.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近似计算 43.1分层法 4.3.2弯矩二次分配法 43.3系数法 244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114 44.1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 4.4.3 44.2D值法 4.44门架法 44.5框架结构侧移的近似计算 44.6框架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 4.5荷载效应组合及构件设计 4.5.1荷载效应组合 124|2 4.5.2构件设计 4.7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4.7.1框架梁 4.7.2框架柱 4.7.3框架节点 4.7.4钢筋的搭接和锚固 说明ε(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 第2页

第 2 页 周 次 周 学 时 讲 课 习题课、课堂讨论(或自学)、上机课 学 时 内 容 学 时 内 容 3.4 构件选型与截面尺寸确定 3.4.1 屋盖结构构件 3.4.2 吊车梁 7 4 2 3.4.3 柱 3.4.4 基础 3.5 横向排架结构内力分析 3.5.1 排架计算简图 2 3.5.2 排架结构上的荷载 3.5.3 等高排架内力分析 3.5.4 不等高排架内力分析 2 3.5.5 考虑厂房整体空间作用的排架内力分析 3.5.6 内力组合 8 4 3.6 柱的设计 3.6.1 截面设计 2 3.6.2 牛腿设计 3.6.3 柱的吊装验算 3.6.4 抗风柱的设计 3.7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2 3.7.1 基础底面尺寸 9 4 3.7.2 基础高度及冲切验算 3.7.3 基础底板配筋 2 3.7.4 构造要求 2 3.11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设计实例 第 4 章 框架(8) 4.1 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4.1.1 结构组成及特点 10 4 2 4.1.2 结构布置 4.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 4.2.1 梁、柱截面尺寸 4.2.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2.3 框架结构上的荷载 4.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近似计算 4.3.1 分层法 4.3.2 弯矩二次分配法 4.3.3 系数法 2 4.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11 4 4.4.1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 4.4.3 反弯点法 4.4.2 D 值法 2 4.4.4 门架法 4.4.5 框架结构侧移的近似计算 4.4.6 框架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 4.5 荷载效应组合及构件设计 4.5.1 荷载效应组合 12 4 2 4.5.2 构件设计 4.7 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4.7.1 框架梁 4.7.2 框架柱 4.7.3 框架节点 4.7.4 钢筋的搭接和锚固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

课 习题课、课堂讨论(或自学)、上机课 容 内 容 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梁兴文、史庆轩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 第3页

第 3 页 周 次 周 学 时 讲 课 习题课、课堂讨论(或自学)、上机课 学 时 内 容 学 时 内 容 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 梁兴文、史庆轩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