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PTSs11000501应用伦理学( Applied Ethics)课程论文 付宇10300730047、兰彬10300130131 介审判”也是如出一辙。媒体报道过程中直接采信许云鹤一方的说法,有意忽略 王秀芝老太太一方的回应,在证据不清且法庭尚未作出审判时,媒体就把“许云 鹤案”定义为“天津版彭宇案”,报道标题也无外乎《助人为乐反被讹诈》、《讹 诈成“善举”绊脚石》、《天津再现“彭宇案”》等。媒介审判在网络舆论激起新 轮语言暴力,这一点直接体现在涉案双方微博的交锋上。以“天津许云鹤”为 名开通的微博获得了数万网友的关注,并且有百余名网友发表评论,表示支持并 同情许云鹤的“遭遇”,甚至很多人为许云鹤“鸣冤”,称社会公德已不再;相较 而言,王秀芝老太太的女儿王莉萍所开通的微博在人气上处于劣势,关注人数千 余人,评论留言者不乏言辞激烈者,对王秀芝老太太多有人身攻击和谩骂。而 关于“许云鹤案”的讨论也从法律蔓延到了道德,从网络蔓延到了现实,一场关 于社会公德、诚信危机的讨论迅速在各大媒体展开,而这些讨论的主题一一老人 跌倒该不该扶、救人怎样避免反被讹诈、社会公德遭遇伤害—一从一开始就默认 了许云鹤的说法,将“许云鹤案”定义为助人为乐反被讹诈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出关于道德滑坡和诚信危机的讨论,无疑再次加剧了舆论的偏 向性 借助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不难预见,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 鹤案”,媒介审判与网络舆论相互助长愈演愈烈,终于,在佛山“小悦悦事件 的报道中,这样的声音达到了顶峰一一道德的沦丧使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 18个“冷漠”的路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被舆论钉上道德的耻辱柱一一如 果遇到跌倒的老人没有施救尚且可以说成是担心讹诈的结果,那么年仅两岁的小 悦悦难道也要讹诈吗?如果一个路人遇到小悦悦而没有选择施救尚且可以看作 是个人道德的问题,那么18个人的集体漠视难道还可以仅仅看作是个案吗?2 岁和18个路人,“2”和“18”,这两个数字深深刺痛了公众脆弱的神经,媒体在 报道的过程中刻意忽略了事件背后的其它可能性一一对比1964年发生在纽约皇 后区的吉娣·格罗维斯( Kitty Genovese)谋杀案10,不难发现这其中存在的“旁 观者效应”11,然而,这样的分析显然不符合公众的期待一一于是,对于新闻事 件的评论再一次演变成为情绪化的道德拷问和无休止的语言暴力 笔者在这里无意否认当下正处于断裂期的中国社会在道德、伦理等方面经历 9李妍.谁在审判许云鹤U中国经济周刊,2011(35) 101964年3月27日,28岁的酒吧经理吉娣·格罗维斯在凌晨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在半 个多小时的行凶过程中,有38个人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但没有人下来保护她,甚至没有人报警。 11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 就会很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 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利他行为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便是“旁观者效 应”。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 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PTSS110005.01 应用伦理学 (Applied Ethics) 课程论文 付宇 10300730047、兰彬 10300130131 7 介审判”也是如出一辙。媒体报道过程中直接采信许云鹤一方的说法,有意忽略 王秀芝老太太一方的回应,在证据不清且法庭尚未作出审判时,媒体就把“许云 鹤案”定义为“天津版彭宇案”,报道标题也无外乎《助人为乐反被讹诈》、《讹 诈成“善举”绊脚石》、《天津再现“彭宇案”》等。媒介审判在网络舆论激起新 一轮语言暴力,这一点直接体现在涉案双方微博的交锋上。以“天津许云鹤”为 名开通的微博获得了数万网友的关注,并且有百余名网友发表评论,表示支持并 同情许云鹤的“遭遇”,甚至很多人为许云鹤“鸣冤”,称社会公德已不再;相较 而言,王秀芝老太太的女儿王莉萍所开通的微博在人气上处于劣势,关注人数千 余人,评论留言者不乏言辞激烈者,对王秀芝老太太多有人身攻击和谩骂。9而 关于“许云鹤案”的讨论也从法律蔓延到了道德,从网络蔓延到了现实,一场关 于社会公德、诚信危机的讨论迅速在各大媒体展开,而这些讨论的主题——老人 跌倒该不该扶、救人怎样避免反被讹诈、社会公德遭遇伤害——从一开始就默认 了许云鹤的说法,将“许云鹤案”定义为助人为乐反被讹诈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出关于道德滑坡和诚信危机的讨论,无疑再次加剧了舆论的偏 向性。 借助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不难预见,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 鹤案”,媒介审判与网络舆论相互助长愈演愈烈,终于,在佛山“小悦悦事件” 的报道中,这样的声音达到了顶峰——道德的沦丧使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 刻。 18 个“冷漠”的路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被舆论钉上道德的耻辱柱——如 果遇到跌倒的老人没有施救尚且可以说成是担心讹诈的结果,那么年仅两岁的小 悦悦难道也要讹诈吗?如果一个路人遇到小悦悦而没有选择施救尚且可以看作 是个人道德的问题,那么 18 个人的集体漠视难道还可以仅仅看作是个案吗?2 岁和 18 个路人,“2”和“18”,这两个数字深深刺痛了公众脆弱的神经,媒体在 报道的过程中刻意忽略了事件背后的其它可能性——对比 1964 年发生在纽约皇 后区的吉娣·格罗维斯(Kitty Genovese)谋杀案10,不难发现这其中存在的“旁 观者效应”11,然而,这样的分析显然不符合公众的期待——于是,对于新闻事 件的评论再一次演变成为情绪化的道德拷问和无休止的语言暴力。 笔者在这里无意否认当下正处于断裂期的中国社会在道德、伦理等方面经历 9 李妍. 谁在审判许云鹤[J]. 中国经济周刊,2011(35). 10 1964 年 3 月 27 日,28 岁的酒吧经理吉娣·格罗维斯在凌晨 3 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在半 个多小时的行凶过程中,有 38 个人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但没有人下来保护她,甚至没有人报警。 11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 就会很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 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利他行为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便是“旁观者效 应”。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 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