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疾 病 概 论 一、基本要求 1. 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 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 (一)健康与疾病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 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 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 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 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 称为病理过程。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 的病理变化。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 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 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 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 三状态。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 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如衰老、慢性疲 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 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 共同机制。 1. 疾病发生的原因 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 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 (1)外界因素: 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2)物理性因素:高温、高辐射、寒冷、电等。 3)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有机磷、苯、蛇毒等。 4)营养性因素:维生素 D 缺乏、碘缺乏、微量元素缺乏、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2)内在因素: 1)神经内分泌因素:如甲亢、雌激素显著增多等。1 第一章 疾 病 概 论 一、基本要求 1. 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 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 (一)健康与疾病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 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 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 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 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 称为病理过程。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 的病理变化。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 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 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 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 三状态。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 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如衰老、慢性疲 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 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 共同机制。 1. 疾病发生的原因 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 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 (1)外界因素: 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2)物理性因素:高温、高辐射、寒冷、电等。 3)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有机磷、苯、蛇毒等。 4)营养性因素:维生素 D 缺乏、碘缺乏、微量元素缺乏、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2)内在因素: 1)神经内分泌因素:如甲亢、雌激素显著增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