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李伯重:《水转大纺车》 第10页共10 上述现象以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但却也不局限于英国。日本早在19世纪初,就有一些地方的缫 丝业中已运用水力缫丝(水车缫)52。在棉纺业中,1870年代长野县的卧云辰发明了土纺机。这种纺纱 机“与洋式棉纺机相比,技术上有显著悬隔,因此不能迎上产生革命的主流”,但是它“与水结合起来, 一个女工能照管100锭到250锭”。因此“在19世纪80年代,使用土纺机的棉纺业迅速在全国推广,作 为零细的手工工场而发展”3。此外以水力为动力的鹿儿岛纺织所也于1872年投产。这些水力推动的机 器的广泛使用,可以说是日本纺织业生产近代化的前驱 由此而言,在人类历史上,阿克莱水力纺纱机的出现,代表了近代大工业时代的开端。这与王祯《农 书》中的水转大纺车所遭遇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伊懋可评论水转大纺车时说:“虽然这种机器还 不是非常有效,但如沿其所代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的话,那么中古时代的中国很可能会比西方早四百多 年就出现一场纺织品生产上的真正的工业革命”5。然而,这场看上似乎有可能会发生的工业革命并没有 发生。不仅如此,连水力纺纱机本身,也象一现的昙花,失去了踪影。又要再等待四个世纪之久,它才 又以新的面目重新出现于英国,并引起一场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革命。 然而,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也不必为水力纺纱机在中国的坎坷命运而过分感到惋惜 中国古语说“楚材晋用”,如果把这个成语中的“材”解读为重大技术发明,那么“楚材晋用”应当是 种普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一种伟大的发明出现于某一个地方,但是经过漫长时间后,在另一个地方 才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辉煌的成就,这是十分正常的。从技术上来说,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 革命,所依靠的技术成果绝非英国自身的发明,而是此前欧亚许多地区技术成就的汇集。从构成英国工 业革命赖以发生的技术基础的各关键技术的来源来看,不仅欧洲大陆,而且就是像中国这样遥远的国家 都作出过直接或者间接的贡献。本文所谈到的中国水力纺织机器(捻丝机、纺纱机、丝织机等),通过各 种不同的渠道与方式,辗转传到意大利与法国,然后再传到英国,促进了以阿克莱水力纺纱机为代表的 纺纱机的变革,从而对工业革命的出现与发展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从世界史的角度出发来看,水 力纺纱机不论在中国、意大利等地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但是最后它仍然对人类命运起了重大作用,因 此其发明确实具有非常伟大的意义。由此而言,不管后来的成败利钝如何,作为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出 现的水力纺纱机,元代的水转大纺车理应得到高度的评价。发明出这种纺车的中国无名工匠,也完全有 资格与阿克莱、哈格里夫斯和克隆普顿等伟大发明家一样名垂青史,受到世人永远的敬仰 差”。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4页 32根岸秀行:《幕末开港期匚扫计3生丝缲丝技术转换o意义匚τ》,刊于《社会經济史学》第53卷第1期 3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中译本,第65页。转引自徐新吾:《关于麻丝棉大纺车及三锭棉纺车的历史过程与议 s4刘天纯:《日本产业革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s5前引伊懋可: The Pattern of Chinese Past/,第|,第66页李伯重:《水转大纺车》 第 10 页 共 10页 上述现象以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但却也不局限于英国。日本早在 19 世纪初,就有一些地方的缫 丝业中已运用水力缫丝(水车缫)52。在棉纺业中,1870 年代长野县的卧云辰发明了土纺机。这种纺纱 机“与洋式棉纺机相比,技术上有显著悬隔,因此不能迎上产生革命的主流”,但是它“与水结合起来, 一个女工能照管 100 锭到 250 锭”。因此“在 19 世纪 80 年代,使用土纺机的棉纺业迅速在全国推广,作 为零细的手工工场而发展”53。此外以水力为动力的鹿儿岛纺织所也于 1872 年投产54。这些水力推动的机 器的广泛使用,可以说是日本纺织业生产近代化的前驱。 由此而言,在人类历史上,阿克莱水力纺纱机的出现,代表了近代大工业时代的开端。这与王祯《农 书》中的水转大纺车所遭遇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伊懋可评论水转大纺车时说:“虽然这种机器还 不是非常有效,但如沿其所代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的话,那么中古时代的中国很可能会比西方早四百多 年就出现一场纺织品生产上的真正的工业革命”55。然而,这场看上似乎有可能会发生的工业革命并没有 发生。不仅如此,连水力纺纱机本身,也象一现的昙花,失去了踪影。又要再等待四个世纪之久,它才 又以新的面目重新出现于英国,并引起一场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革命。 然而,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也不必为水力纺纱机在中国的坎坷命运而过分感到惋惜。 中国古语说“楚材晋用”,如果把这个成语中的“材”解读为重大技术发明,那么“楚材晋用”应当是一 种普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一种伟大的发明出现于某一个地方,但是经过漫长时间后,在另一个地方 才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辉煌的成就,这是十分正常的。从技术上来说,开始于 18 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 革命,所依靠的技术成果绝非英国自身的发明,而是此前欧亚许多地区技术成就的汇集。从构成英国工 业革命赖以发生的技术基础的各关键技术的来源来看,不仅欧洲大陆,而且就是像中国这样遥远的国家, 都作出过直接或者间接的贡献。本文所谈到的中国水力纺织机器(捻丝机、纺纱机、丝织机等),通过各 种不同的渠道与方式,辗转传到意大利与法国,然后再传到英国,促进了以阿克莱水力纺纱机为代表的 纺纱机的变革,从而对工业革命的出现与发展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从世界史的角度出发来看,水 力纺纱机不论在中国、意大利等地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但是最后它仍然对人类命运起了重大作用,因 此其发明确实具有非常伟大的意义。由此而言,不管后来的成败利钝如何,作为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出 现的水力纺纱机,元代的水转大纺车理应得到高度的评价。发明出这种纺车的中国无名工匠,也完全有 资格与阿克莱、哈格里夫斯和克隆普顿等伟大发明家一样名垂青史,受到世人永远的敬仰。 差”。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414 页。 52 根岸秀行:《幕末开港期における生丝缲丝技术转换の意义について》,刊于《社会經済史学》第 53 卷第 1 期。 53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中译本,第 65 页。转引自徐新吾:《关于麻丝棉大纺车及三锭棉纺车的历史过程与议 论》。54 刘天纯:《日本产业革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第 66 页。 55 前引伊懋可:《The Pattern of Chinese Past》,第 198 页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