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七章油料类作物病害 第一节大豆病害( Soybean diseases) 全世界已知大豆病害有120余种,其中真菌病害60种,病毒病28种,细菌 病10种,线虫病20种、类菌原体病3种、高等寄生植物2种。中国已报道有52 种。在东北地区共发现大豆病害20多种。灰斑病、霜霉病、褐纹病和细菌斑点 病在东北各地区均有发生。灰斑病和褐纹病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发生普遍较重,近 几年推广了一些抗灰斑病(主要荚粒部)品种,但叶部发生仍较重。抗褐纹病品种 更少。而霜霉病、细菌斑点病主要在西北部发生较普遍,而且较重。孢囊线虫病 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西北部一些地区,近些年东北部一些地区亦有发生,不但面 积扩大了,而且有逐年加重趋势。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现在 黑龙江省西北部一些地区也有所发生,而且有些豆田发生也较重。大豆菟丝子在 些地区豆田有所发生,虽然危害面积不大,但很严重。大豆菌核病当前只在极 少数地区个别地段发生,但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尤其西北部一些地区油菜 与向日葵菌核病逐年加重,有可能相互感染而加重几个作物的病情。轮纹病、紫 斑病、灰星病、褐斑病、细菌性叶烧病、细菌斑点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等, 在一些地区、一些年份也有所发生,但危害均较轻。 大豆胞囊线虫病( Soybean cyst nematode 胞囊线虫病又名萎黄线虫病、根线虫病,俗名“火龙秧子”,该病主要分布前 苏联、美国、日本、朝鲜、埃及和中国等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和黄淮海 地区。 (一)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 苗期:当2—3片真叶形成后开始,由于根部受害,地上部表现叶片发黄,茎 部也变淡黄色,生长缓慢以至枯死,从而可造成田间缺苗断条。 成株期:由于大豆根部受害,7月份以后可在田间出现成片叶片变黄、矮小 的植株,严重者则停止生长以至枯死,受害轻者虽能开花,但不结实或结实稀少 拔出病株可见根部的根瘤显著减少,但须根增多,其上生很多象虱卵般的白色细 小的虫瘿(雌虫)。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其他真菌或细菌侵害而引起腐烂, 使病株提早枯死。 (二)病原 大豆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垫刃目,异皮科动物 (三)侵染循环 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当环境适宜,胞囊内卵孵化 为幼虫,2龄幼虫突破卵壳进入土中,并在土中运动寻找寄主。幼虫自根毛侵入 寄主,在寄主根部皮层营寄生生活。幼虫在根中继续发育,经过3、4龄幼虫期而 发育成成虫。雌成虫身体膨大,突破豆根皮层而显露出来,仅用口器吸着寄主上, 此即为根上所见的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球状物。雄成虫脱离根部与雌虫交尾。雌虫 体内则形成数百粒受精卵,其外部包被一层卵囊。环境适合时,卵很快孵化为幼 虫,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遇到秋季环境不适合,包被卵的卵囊外膜变硬形成胞囊 进行越冬。 大豆胞囊线虫发生的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异。我国上海为10代:黄淮海 地区、北京和辽宁铁岭市为4代;而东北营口以北地区为3代,高温年在个别地第七章 油料类作物病害 第一节 大豆病害(Soybean diseases) 全世界已知大豆病害有 120 余种,其中真菌病害 60 种,病毒病 28 种,细菌 病 10 种,线虫病 20 种、类菌原体病 3 种、高等寄生植物 2 种。中国已报道有 52 种。在东北地区共发现大豆病害 20 多种。 灰斑病、霜霉病、褐纹病和细菌斑点 病在东北各地区均有发生。灰斑病和褐纹病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发生普遍较重,近 几年推广了一些抗灰斑病(主要荚粒部)品种,但叶部发生仍较重。抗褐纹病品种 更少。而霜霉病、细菌斑点病主要在西北部发生较普遍,而且较重。孢囊线虫病 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西北部一些地区,近些年东北部一些地区亦有发生,不但面 积扩大了,而且有逐年加重趋势。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现在 黑龙江省西北部一些地区也有所发生,而且有些豆田发生也较重。大豆菟丝子在 一些地区豆田有所发生,虽然危害面积不大,但很严重。大豆菌核病当前只在极 少数地区个别地段发生,但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尤其西北部一些地区油菜 与向日葵菌核病逐年加重,有可能相互感染而加重几个作物的病情。轮纹病、紫 斑病、灰星病、褐斑病、细菌性叶烧病、细菌斑点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等, 在一些地区、一些年份也有所发生,但危害均较轻。 一、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 胞囊线虫病又名萎黄线虫病、根线虫病,俗名“火龙秧子”,该病主要分布前 苏联、美国、日本、朝鲜、埃及和中国等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和黄淮海 地区。 (一)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 苗期:当 2—3 片真叶形成后开始,由于根部受害,地上部表现叶片发黄,茎 部也变淡黄色,生长缓慢以至枯死,从而可造成田间缺苗断条。 成株期:由于大豆根部受害,7 月份以后可在田间出现成片叶片变黄、矮小 的植株,严重者则停止生长以至枯死,受害轻者虽能开花,但不结实或结实稀少。 拔出病株可见根部的根瘤显著减少,但须根增多,其上生很多象虱卵般的白色细 小的虫瘿(雌虫)。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其他真菌或细菌侵害而引起腐烂, 使病株提早枯死。 (二)病原 .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che),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垫刃目,异皮科动物。 (三)侵染循环 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当环境适宜,胞囊内卵孵化 为幼虫,2 龄幼虫突破卵壳进入土中,并在土中运动寻找寄主。幼虫自根毛侵入 寄主,在寄主根部皮层营寄生生活。幼虫在根中继续发育,经过 3、4 龄幼虫期而 发育成成虫。雌成虫身体膨大,突破豆根皮层而显露出来,仅用口器吸着寄主上, 此即为根上所见的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球状物。雄成虫脱离根部与雌虫交尾。雌虫 体内则形成数百粒受精卵,其外部包被一层卵囊。环境适合时,卵很快孵化为幼 虫,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遇到秋季环境不适合,包被卵的卵囊外膜变硬形成胞囊 进行越冬。 大豆胞囊线虫发生的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异。我国上海为 10 代;黄淮海 地区、北京和辽宁铁岭市为 4 代;而东北营口以北地区为 3 代,高温年在个别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