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x一一按等效矩形应力图的计算受压区高度: b一一截面宽度: h加一一截面有效高度。 两个基本方程:公式(3-12)、(3-13)或者(314)。 公式(3-12)、(3-13)和(3-14)仅适用于适筋梁,而不适用于超筋梁和少筋梁。 因为超筋梁破坏时钢筋的实际拉应力·,并未到达抗拉强度设计值,故不能按a来考 虑。因此,公式的适用条件为: (1)为防止出现超筋梁情况,计算受压区高度x应满足: F≤5h (3-15) 式中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可根据混凝土强度级别和钢筋种类由表3-2查得。 由式(3-12)可以得到计算受压区高度x为 (3-16) 则相对受压区高度5为 Jd A 图 (3-17) 由式(3-17)可见5不仅反映了配筋率P,而且反映了材料的强度比值的影响,故 5又被称为配筋特征值,它是一个比P更有一般性的参数。 当{={6时,可得到适筋梁的最大配筋率Pmx为 6图 (3-18) 显然,适筋梁的配筋率ρ应满足: (3-19) 式(3-19)和式(3-15)具有相同意义,目的都是防止受拉区钢筋过多形成超筋梁 满足其中一式,另一式必然满足。在实际计算中,多采用式(315)。 (2)为防止出现少筋梁的情况,计算的配筋率ρ应当满足: p≥Pm (3-20) x ——按等效矩形应力图的计算受压区高度; b ——截面宽度; h0 ——截面有效高度。 两个基本方程:公式(3-12)、(3-13)或者(3-14)。 公式(3-12)、(3-13)和(3-14)仅适用于适筋梁,而不适用于超筋梁和少筋梁。 因为超筋梁破坏时钢筋的实际拉应力σs 并未到达抗拉强度设计值,故不能按 fsd 来考 虑。因此,公式的适用条件为: (1)为防止出现超筋梁情况,计算受压区高度 x 应满足: x≤ 0 h  b (3-15) 式中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可根据混凝土强度级别和钢筋种类由表 3-2 查得。 由式(3-12)可以得到计算受压区高度 x 为 f b f A x cd sd s = (3-16) 则相对受压区高度ξ为 cd s sd cd sd f f bh A f f h x  = = =  0 0 (3-17) 由式(3-17)可见  不仅反映了配筋率ρ,而且反映了材料的强度比值的影响,故  又被称为配筋特征值,它是一个比ρ更有一般性的参数。 当ξ=ξb 时,可得到适筋梁的最大配筋率ρmax 为 sd cd b f f  max =  (3-18) 显然,适筋梁的配筋率ρ应满足: ρ≤ ( ) max sd cd b f f  =  (3-19) 式(3-19)和式(3-15)具有相同意义,目的都是防止受拉区钢筋过多形成超筋梁, 满足其中一式,另一式必然满足。在实际计算中,多采用式(3-15)。 (2)为防止出现少筋梁的情况,计算的配筋率ρ应当满足:  ≥  min (3-2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