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http://zggwyw.xinwen520.net 口号化”的现象仍大量存在,高举旗帜、暗渡陈仓,表态一套、另干一套,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在不少地 方、不少领导干部身上时有体现 为什么“中南海的好政策出不了中南海”?为什么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大事却引不起一些官员真 正重视?为什么会大量存在“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与“我们不怕污染”浑然一体的奇怪现状?显然,问题 的关键不在于一些人理解能力之高下,而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还缺乏硬性的约束、有力的激励和严 格的H 些正确的思想在实践中不能坚持和贯彻,我们是有过不少教训的。比如,“九五”计划就曾作出明 确规定: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 场经济的转变。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切实改观 “关键在于体制上的障碍”,经济学家吴敬琏经过调查如是认为。一些曾为高官的现任政协委员告诉 他,从道理上应该转变,但是地方领导往往会受到两个压力:一个是政绩压力,另一个是财政收入的压力。 “所以,不管认识上怎么转变,但是在两个压力下还是向着速度走,不惜用自己手里掌握的资源去支持高 速度。增长方式就难以转变过来” 可见,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仅仅依靠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大力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 更要把依靠的重点转向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通过系统配套措施,迫使官员不敢、不能 不想走饮鸩止渴的“独木桥”,而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阳关道”。这正是胡锦涛总书记近来不断强调的 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归酸的改任来已作出明确部,今些重要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交嗽,游 系建设将成为改革重点。 政府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抓好行政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干部 考核体制改革,是当前最为紧要的大事。应该看到,一些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背后推 手正是一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而这些官员的行为动机,却可从传统的干部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中找到“合 理”解释。例如,目前地方的财政税收主要来自生产型的增值税,而税收和产值直接联系,只有GDP增速 快,财税收入才能高,这必然会刺激各地热衷于发展资源、资本密集投入的重化工业和各类大项目。又如 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仍以经济增长或财政收入为主,一些地方主官为了快出政绩,会更倾向于采取大上项 目的办法,这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长期难以遏制。 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市场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这是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后的落 脚点还是在企业。而只有在企业产权比较明晰、市场功能较为完善、市场信号传导正常的情况下,企业才 可能在逐利本性的推动下,走节约、高效、环保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 时,必须加大市场体系建设的力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例如,我国包括水、电、 地、煤等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严重偏低,无法真正反映市场需求和稀缺程度,导致资源消耗型 和外延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改变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加强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例如, 价格改革就必须要与政府改革同步进行。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本应由市场来决定价格,现在却成为 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如果政府成为利益一方的现状不能改变,侵害农民权益 土地浪费以及寻租腐败等现象就难以杜绝中国公务员考试网 http://zggwyw.xinwen520.net 12 “口号化”的现象仍大量存在,高举旗帜、暗渡陈仓,表态一套、另干一套,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在不少地 方、不少领导干部身上时有体现。 为什么“中南海的好政策出不了中南海”?为什么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大事却引不起一些官员真 正重视?为什么会大量存在“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与“我们不怕污染”浑然一体的奇怪现状?显然,问题 的关键不在于一些人理解能力之高下,而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还缺乏硬性的约束、有力的激励和严 格的监督。 一些正确的思想在实践中不能坚持和贯彻,我们是有过不少教训的。比如,“九五”计划就曾作出明 确规定: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 场经济的转变。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切实改观。 “关键在于体制上的障碍”,经济学家吴敬琏经过调查如是认为。一些曾为高官的现任政协委员告诉 他,从道理上应该转变,但是地方领导往往会受到两个压力:一个是政绩压力,另一个是财政收入的压力。 “所以,不管认识上怎么转变,但是在两个压力下还是向着速度走,不惜用自己手里掌握的资源去支持高 速度。增长方式就难以转变过来”。 可见,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仅仅依靠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大力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 更要把依靠的重点转向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通过系统配套措施,迫使官员不敢、不能、 不想走饮鸩止渴的“独木桥”,而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阳关道”。这正是胡锦涛总书记近来不断强调的, 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对于当前的改革任务,中央已作出明确部署,今年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以消 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现代市场体 系建设将成为改革重点。 政府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抓好行政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干部 考核体制改革,是当前最为紧要的大事。应该看到,一些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背后推 手正是一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而这些官员的行为动机,却可从传统的干部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中找到“合 理”解释。例如,目前地方的财政税收主要来自生产型的增值税,而税收和产值直接联系,只有 GDP 增速 快,财税收入才能高,这必然会刺激各地热衷于发展资源、资本密集投入的重化工业和各类大项目。又如, 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仍以经济增长或财政收入为主,一些地方主官为了快出政绩,会更倾向于采取大上项 目的办法,这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长期难以遏制。 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市场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这是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后的落 脚点还是在企业。而只有在企业产权比较明晰、市场功能较为完善、市场信号传导正常的情况下,企业才 可能在逐利本性的推动下,走节约、高效、环保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 时,必须加大市场体系建设的力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例如,我国包括水、电、 地、煤等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严重偏低,无法真正反映市场需求和稀缺程度,导致资源消耗型 和外延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改变。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加强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例如, 价格改革就必须要与政府改革同步进行。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本应由市场来决定价格,现在却成为 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如果政府成为利益一方的现状不能改变,侵害农民权益、 土地浪费以及寻租腐败等现象就难以杜绝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