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医养生学讲义——第一部分 上篇基本理论知识 第一章绪论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 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 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 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 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 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 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 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 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历代 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 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 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 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 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 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功种繁多,如动 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离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 功、真气运行法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无论选学那种功法,只要练功得法 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 行,效果显著。诸如此类的方法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 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 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 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 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 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 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自古以来,东方 人、西方人对养生保健,都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和探讨。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 第2页共195页中医养生学讲义——第一部分 第2页 共195页 上 篇 基本理论知识 第一章 绪 论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 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 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 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 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 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 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 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 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历代 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 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 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 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 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 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功种繁多,如动 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离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 功、真气运行法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无论选学那种功法,只要练功得法, 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 行,效果显著。诸如此类的方法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 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 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 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 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 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 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自古以来,东方 人、西方人对养生保健,都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和探讨。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