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鼠类的生存环境来降低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数量增多,种 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项错误。 5.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稍待片刻再观察,可使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便于观察计数 B.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用抽样检测法进行估算 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可将培养液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D.实验中没有对酵母菌细胞进行染色,会导致活菌计数值小于活菌实际值 答案D 解析未对酵母菌染色会将死酵母菌计数在内,导致活菌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大。 6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下图表示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 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的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无翠鸟的情况下☐ 16 有翠鸟的情况下☐ 12 10 6 0 2 2040 水蚤密度 A.该实验的自变量只有水蚤密度 B.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捕食水蚤的策略 C有翠鸟的情况下,三刺鱼在水蚤密度大的水域进攻次数增加 D.实验中“水蚤→+三刺鱼→翠鸟”构成一条食物链 答案B 解析本实验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自变量为水蚤密度和有无翠鸟,A项错 误。无翠鸟时,三刺鱼攻击高密度水蚤的次数多;有翠鸟时,三刺鱼攻击低密度水蚤的次数多, 因此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捕食水蚤的策略,B项正确。有翠鸟的情况下,在水蚤密度小的 水域中,三刺鱼攻击水蚤的次数更多,C项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水蚤是动物,不是 生产者,因此“水蚤→三刺鱼→翠鸟”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D项错误。 2 1.5 引入天敌 0.5 05101520253035时间/年 7.根据某地农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研究人员绘制出(= 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值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前15年期间,第10年田鼠种群数量最多 B.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会使田鼠种群数量减少 C.第5一10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 D.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一种生物防治措施 答案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前10年时>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20年时1<1,种群数量减少:20-25 年时=1,种群数量不变;25~35年时1<1,种群数量减少。因此,开始的15年间,田鼠数量最多 的是第10年,A项正确。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会改变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出生率 下降进而导致田鼠种数数量减少,B项正确。第5~10年田鼠数量增加,只是增长速率减缓,C 项错误。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D项正确。 8.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破坏鼠类的生存环境来降低环境容纳量,C 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数量增多,种 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 项错误。 5.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稍待片刻再观察,可使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便于观察计数 B.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用抽样检测法进行估算 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可将培养液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D.实验中没有对酵母菌细胞进行染色,会导致活菌计数值小于活菌实际值 答案 D 解析未对酵母菌染色会将死酵母菌计数在内,导致活菌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大。 6.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下图表示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 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的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只有水蚤密度 B.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捕食水蚤的策略 C.有翠鸟的情况下,三刺鱼在水蚤密度大的水域进攻次数增加 D.实验中“水蚤→三刺鱼→翠鸟”构成一条食物链 答案 B 解析本实验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自变量为水蚤密度和有无翠鸟,A 项错 误。无翠鸟时,三刺鱼攻击高密度水蚤的次数多;有翠鸟时,三刺鱼攻击低密度水蚤的次数多, 因此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捕食水蚤的策略,B 项正确。有翠鸟的情况下,在水蚤密度小的 水域中,三刺鱼攻击水蚤的次数更多,C 项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水蚤是动物,不是 生产者,因此“水蚤→三刺鱼→翠鸟”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D 项错误。 7.根据某地农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研究人员绘制出 λ(λ= 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值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前 15 年期间,第 10 年田鼠种群数量最多 B.如果第 25 年诱杀雄性田鼠,会使田鼠种群数量减少 C.第 5—10 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 D.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一种生物防治措施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前 10 年时 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20 年时 λ<1,种群数量减少;20~25 年时 λ=1,种群数量不变;25~35 年时 λ<1,种群数量减少。因此,开始的 15 年间,田鼠数量最多 的是第 10 年,A 项正确。如果第 25 年诱杀雄性田鼠,会改变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出生率 下降进而导致田鼠种数数量减少,B 项正确。第 5~10 年田鼠数量增加,只是增长速率减缓,C 项错误。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D 项正确。 8.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