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一一生殖健康 行为的变种。现代的性医学和精神医学并不把同性恋当作性变态来对待,更多的学者更愿意把同 性恋看作当事人的“性爱好”或性指向来看待,甚至将它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和 精神病学会也己不再把同性恋看作精神障碍,而只是性指向的不同。 国际科学界主流观念从心理卫生和精神医学层面上否定了同性恋和社会道德相关的观点。一 些年前,同性恋被列为性心理障碍。随着精神医学界对同性恋者在智商、心理平衡能力、判断能 力、可信赖程度、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否定了将其认定为心理障碍的观 点。 同性恋者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 感情以及性爱行为:对异性虽可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 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 双性恋患者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和异性两种成员均持续表现性爱的 迷恋倾向,包括思想、感情以及性爱行为:病人对自己的性认同或性定向不确定,以致焦虑或抑 郁。在我国现代,在对性伴侣的选择拥有充分自由的条件下,一个性成熟的个体如果具有明显或 强烈的指向同性的性欲或同时存有主动的同性性行为,方可视之为同性恋者。假如个体仅有偶然 的同性性行为,但有关性定向的意识模糊,可视为同性性行为而不宜简单地判定其为同性恋。也 有人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单一的性指向,而双性恋则是包含了这两种指向的一种性指向。 一个有同性性行为的人,即使性取向还没有针对异性,也不一定是同性恋者,如果这种同性 性行为是偶然的,并且在性意识模糊时发生的。也可以说,除了双性恋者外,一个不是同性恋者 发生同性性行为时,对同性对象没有专注的、执着的情爱,他可能是由于好奇,可能是性心理还 没有发育成熟所致。 美国的金赛及其同事发表的《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不仅是对人类的性的 一般理解,而且也是对同性性行为的一种理解,影响颇为深远。他们从调查中发现人类异性性行 为与同性性行为存在着一个连续谱。根据他们的调查,在16一65岁男性人群中,除了排他性异 性恋者和排他性同性恋者外,异性恋者中有偶然的同性恋经历者37%,有较多的同性恋经历者 25%,双性恋者18%,同性恋者中有较多的异性恋经历者13%,有偶然的异性恋经历者10%。 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排他性男性同性恋者占4%,排他性女性同性恋者约占3%。 另一方面,关于同性恋者在人口中的比例,许多调查结果比较接近。金西的调查结果是,绝 对的男同性恋者为4%,女同性恋者为3%。塞德曼和里德尔根据调查估计绝对男同性恋者为2%, 双性恋者为3%。1902年荷兰罗蒙调查600名大学生,其中2%为绝对同性恋者,4%为双性恋者。 1920年德国赫希菲尔德对3,665男性调查,绝对同性恋者占2.3%,双性恋者占34%,他估计应 分别为1一5%和3%。1994年8月17日《今日美国》(US Today)发表的调查结果:1993年Battelle 人类事务研究中心询问过去10年的性经验,结果显示:2.3%的男性有同性性经验。国家观点研 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问的是一生中的性经验,结果显示:5.2%的男 性和4%的女性有同性性经验。对1,834名男子和女子的调查表明:4.1%的男子和2.3%的女子仅 有同性性接触:3.6%的男子和2.9%的女子有偶然同性性接触:1.9%的男子和1.2%的女子有较 经常的同性性接触。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方面正规的、大型的调查分析。 目前各界争论的焦点是:同性恋,是自然的还是反常的?天生固有的还是后天获得的?先天 缺陷或儿童期创伤所致?可以作为命运被接受还是需要治疗?堕落或退化? 精神卫生和心理学界更主张采用中长期心理治疗的方法,调整患者的内心结构,对于大量性 取向模糊的患者,尽早明晰,并如常发展为异性恋性取向。对于少数己经肯定是同性恋或双性恋 者,这更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减少患者焦虑、社交不良等问题。 案例分析 个案1: -6-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生殖健康 - 6 - 行为的变种。现代的性医学和精神医学并不把同性恋当作性变态来对待,更多的学者更愿意把同 性恋看作当事人的“性爱好”或性指向来看待,甚至将它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和 精神病学会也已不再把同性恋看作精神障碍,而只是性指向的不同。 国际科学界主流观念从心理卫生和精神医学层面上否定了同性恋和社会道德相关的观点。一 些年前,同性恋被列为性心理障碍。随着精神医学界对同性恋者在智商、心理平衡能力、判断能 力、可信赖程度、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否定了将其认定为心理障碍的观 点。 同性恋者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 感情以及性爱行为;对异性虽可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 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 双性恋患者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和异性两种成员均持续表现性爱的 迷恋倾向,包括思想、感情以及性爱行为;病人对自己的性认同或性定向不确定,以致焦虑或抑 郁。在我国现代,在对性伴侣的选择拥有充分自由的条件下,一个性成熟的个体如果具有明显或 强烈的指向同性的性欲或同时存有主动的同性性行为,方可视之为同性恋者。假如个体仅有偶然 的同性性行为,但有关性定向的意识模糊,可视为同性性行为而不宜简单地判定其为同性恋。也 有人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单一的性指向,而双性恋则是包含了这两种指向的一种性指向。 一个有同性性行为的人,即使性取向还没有针对异性,也不一定是同性恋者,如果这种同性 性行为是偶然的,并且在性意识模糊时发生的。也可以说,除了双性恋者外,一个不是同性恋者 发生同性性行为时,对同性对象没有专注的、执着的情爱,他可能是由于好奇,可能是性心理还 没有发育成熟所致。 美国的金赛及其同事发表的《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不仅是对人类的性的 一般理解,而且也是对同性性行为的一种理解,影响颇为深远。他们从调查中发现人类异性性行 为与同性性行为存在着一个连续谱。根据他们的调查,在 16-65 岁男性人群中,除了排他性异 性恋者和排他性同性恋者外,异性恋者中有偶然的同性恋经历者 37%,有较多的同性恋经历者 25%,双性恋者 18%,同性恋者中有较多的异性恋经历者 13%,有偶然的异性恋经历者 10%。 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排他性男性同性恋者占 4%,排他性女性同性恋者约占 3%。 另一方面,关于同性恋者在人口中的比例,许多调查结果比较接近。金西的调查结果是,绝 对的男同性恋者为 4%,女同性恋者为 3%。塞德曼和里德尔根据调查估计绝对男同性恋者为 2%, 双性恋者为 3%。1902 年荷兰罗蒙调查 600 名大学生,其中 2%为绝对同性恋者,4%为双性恋者。 1920 年德国赫希菲尔德对 3,665 男性调查,绝对同性恋者占 2.3%,双性恋者占 3.4%,他估计应 分别为 1-5%和 3%。1994 年 8 月 17 日《今日美国》(US Today)发表的调查结果:1993 年 Battelle 人类事务研究中心询问过去 10 年的性经验,结果显示:2.3%的男性有同性性经验。国家观点研 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问的是一生中的性经验,结果显示:5.2%的男 性和 4%的女性有同性性经验。对 1,834 名男子和女子的调查表明:4.1%的男子和 2.3%的女子仅 有同性性接触;3.6%的男子和 2.9%的女子有偶然同性性接触;1.9%的男子和 1.2%的女子有较 经常的同性性接触。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方面正规的、大型的调查分析。 目前各界争论的焦点是:同性恋,是自然的还是反常的?天生固有的还是后天获得的?先天 缺陷或儿童期创伤所致?可以作为命运被接受还是需要治疗?堕落或退化? 精神卫生和心理学界更主张采用中长期心理治疗的方法,调整患者的内心结构,对于大量性 取向模糊的患者,尽早明晰,并如常发展为异性恋性取向。对于少数已经肯定是同性恋或双性恋 者,这更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减少患者焦虑、社交不良等问题。 案例分析 个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