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以实现灌控)。 2)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和泄漏较大,所以效率较低。如果处理不当,泄漏不仍污染场地而 且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燥炸事故。 (2)工作性能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3)液压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因而价格较贵。 (4)由于液体介质的泄湿及可压缩性影响,不能得到严格的定比传动。 5)液压传动出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使用和维修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7.试述液压泵工作的必要条件 答:(1)吸油腔和压油腔垫互相隔开,并且有良好的密封性。 (2)由吸油腔容积扩大吸入液体;靠压油腔容积缩小排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3)吸油腔容积扩大到极限位置后,先要与吸油腔切断,然后再转移到压油腔中来:压油腔容积缩 小到极限位置后,先要与压油腔切断,然后再转移到吸油腔中来。 8试述内合齿轮泵的特点。 答:)流量、压力的脉动小。 2)噪声小。 3)轮齿接触应力小,磨损小,因而寿命长。 4)主要零件的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价格比外啮合齿轮泵高。 9,叶片能否实现正、反转?请说出理由并进行分析 答:叶片泵不能否实现正、反转。因为叶片的安装角度是沿转子旋转方向向前倾斜一角度0,通常日 =10°一14°。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叶片的压力角,保证叶片能够顺利地从叶片槽中滑出,以防叶片被卡死或 折断。单作用叶片泵为沿转子旋转方向向后倾斜,而双作用叶片泵却沿转子旋转方向向前倾斜,如果叶片 泵反向旋转。将使叶片损坏,无法实现吸油和压油。 10.要提高齿轮泵的压力需解决哪些关键问题?通常都采用哪些措施? 答:要提高齿轮泵的压力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端面泄漏。通常采用能自动补偿端面间隙的装置,如浮 动轴套和弹性侧板。 1根据图说明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压力—流量特性曲线说明如何按需要 对泵的参数进行调整。 变量原理 变量特性曲线 】一最大花量限定螺钉:?一变量压力设定调节螺钉 3一叶片:4一转子5一定子 答:内反馈式变量泵的操纵力来自泵本身的排油压力,内反馈式变量叶片泵配流盘的吸、排油窗口的 布置如图2。由于存在偏角0,排油压力对定子环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轴线o01的分力F及与之平 行的调节分力F2,调节分力2与调节弹簧的压缩恢复力、定子运动的摩擦力及定子运动的惯性力相平衡。 定子相对于转子的偏心距及由此决定的泵的挂量大小可由力的相对平衡来决定,其变量特性曲线如图2所4 以实现灌控)。 2)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 (1)由于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和泄漏较大,所以效率较低。如果处理不当,泄漏不仍污染场地而 且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工作性能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3)液压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因而价格较贵。 (4)由于液体介质的泄漏及可压缩性影响,不能得到严格的定比传动。 (5)液压传动出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使用和维修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7.试述液压泵工作的必要条件。 答:(1)吸油腔和压油腔要互相隔开,并且有良好的密封性。 (2)由吸油腔容积扩大吸入液体;靠压油腔容积缩小排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3)吸油腔容积扩大到极限位置后,先要与吸油腔切断,然后再转移到压油腔中来;压油腔容积缩 小到极限位置后,先要与压油腔切断,然后再转移到吸油腔中来。 8.试述内啮合齿轮泵的特点。 答:1)流量、压力的脉动小。 2)噪声小。 3)轮齿接触应力小,磨损小,因而寿命长。 4)主要零件的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价格比外啮合齿轮泵高。 9.叶片泵能否实现正、反转?请说出理由并进行分析。 答:叶片泵不能否实现正、反转。因为叶片的安装角度是沿转子旋转方向向前倾斜一角度 θ,通常 θ =100 ~140 。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叶片的压力角,保证叶片能够顺利地从叶片槽中滑出,以防叶片被卡死或 折断。单作用叶片泵为沿转子旋转方向向后倾斜,而双作用叶片泵却沿转子旋转方向向前倾斜,如果叶片 泵反向旋转,将使叶片损坏,无法实现吸油和压油。 10.要提高齿轮泵的压力需解决哪些关键问题?通常都采用哪些措施? 答:要提高齿轮泵的压力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端面泄漏。通常采用能自动补偿端面间隙的装置,如浮 动轴套和弹性侧板。 11.根据图说明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压力——流量特性曲线说明如何按需要 对泵的参数进行调整。 答:内反馈式变量泵的操纵力来自泵本身的排油压力,内反馈式变量叶片泵配流盘的吸、排油窗口的 布置如图 2。由于存在偏角 θ,排油压力对定子环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轴线 oo1的分力 F1 及与之平 行的调节分力 F2,调节分力 F2 与调节弹簧的压缩恢复力、定子运动的摩擦力及定子运动的惯性力相平衡。 定子相对于转子的偏心距及由此决定的泵的排量大小可由力的相对平衡来决定,其变量特性曲线如图 2 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