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答案:所以季次、原宪一生住在空荡荡的草屋之中,穿着粗布衣服,连粗饭都吃不饱。 他们死了四百余年了,而他们的世代相传的弟子们,却不知倦怠地怀念着他们。(“空室 蓬户”“褐衣疏食”“厌”“死而已四百余年”“志”一点一分) 12.答案:D 13.答案:C(察举征辟制是汉代制度,唐代实科举制。) 14.答案:B(A项第一个“以”是“以之”的省略,“以”作介词,翻译为“把”;“以 愚黔首”的“以”表目的。B项,“所”加动词构成名词结构。C项,第一个“其”是疑 问副词,翻译为“难道”;第二个“其”是连词,表选择,翻译为“是· ·还是”。 D项,第一个“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表肯定;第二个“也”是疑问语气词。) 15.答案:B。“多次推荐”在文中没有体现:“担心兵灾”不确实,因为文中只说“度之”, 并未说“之”是什么;他随后迁到“会稽”也不对,原文是“越地”。 16.答案:在太阳下(每天)看见泰山,却看不见眉毛和睫毛(眼前之事),这就是祸患到 来的原因啊。(“日”翻译为状语1分,“而”“不见眉睫”“所由来”1点1分,整体 句意通顺1分) 17.答案:C(意境清幽飘逸不对。) 18.答案:(1)即使自己有垂天之翼,又何必去钓连鳌呢?(2)用典、反问和议论手法(任 答一个即可)(3)作者自比大鹏和钓鳌者,纵然自己具有建功立业的实力,但现实不能 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失望的幽愤而想要归隐的心情 19.(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0.答案:A(俯拾皆是和比比皆是都形容多,但俯拾皆是指弯下腰就能捡到,与前面的河 流、大海等搭配不恰。撒手人寰意为离开人世、死亡,不能与人类搭配。莫衷一是,不能 得出一致结论;不一而足,指同类事物不止一个,无法完全列出。独具一格,单独有一种 特别的风格、格调;独辟蹊径,比喻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或方法。) 21.答案:C(第一段的结尾是“永生”,应该与塑料袋环境污染顽固衔接;各种一般手段是11. 答案:所以季次、原宪一生住在空荡荡的草屋之中,穿着粗布衣服,连粗饭都吃不饱。 他们死了四百余年了,而他们的世代相传的弟子们,却不知倦怠地怀念着他们。(“空室 蓬户”“褐衣疏食”“厌”“死而已四百余年”“志”一点一分) 12. 答案:D 13. 答案:C(察举征辟制是汉代制度,唐代实科举制。) 14. 答案:B (A 项第一个“以”是“以之”的省略,“以”作介词,翻译为“把”;“以 愚黔首”的“以”表目的。B 项,“所”加动词构成名词结构。C 项,第一个“其”是疑 问副词,翻译为“难道”;第二个“其”是连词,表选择,翻译为“是······还是”。 D 项,第一个“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表肯定;第二个“也”是疑问语气词。) 15. 答案:B。“多次推荐”在文中没有体现;“担心兵灾”不确实,因为文中只说“度之”, 并未说“之”是什么;他随后迁到“会稽”也不对,原文是“越地”。 16. 答案:在太阳下(每天)看见泰山,却看不见眉毛和睫毛(眼前之事),这就是祸患到 来的原因啊。(“日”翻译为状语 1 分,“而”“不见眉睫”“所由来”1 点 1 分,整体 句意通顺 1 分) 17. 答案:C (意境清幽飘逸不对。) 18. 答案:(1)即使自己有垂天之翼,又何必去钓连鳌呢?(2)用典、反问和议论手法(任 答一个即可)(3)作者自比大鹏和钓鳌者,纵然自己具有建功立业的实力,但现实不能 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失望的幽愤而想要归隐的心情。 19.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0.答案:A( 俯拾皆是和比比皆是都形容多,但俯拾皆是指弯下腰就能捡到,与前面的河 流、大海等搭配不恰。撒手人寰意为离开人世、死亡,不能与人类搭配。莫衷一是,不能 得出一致结论;不一而足,指同类事物不止一个,无法完全列出。独具一格,单独有一种 特别的风格、格调;独辟蹊径,比喻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或方法。) 21.答案:C( 第一段的结尾是“永生”,应该与塑料袋环境污染顽固衔接;各种一般手段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