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5诗词曲五首 目的要求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检查预习: (1)、你会读吗? 烂柯k人侧畔pan长 zhang精神折戟j 寥liao落 惶 huang恐宫阙que绮q户 婵chan娟juan踌chou躇chu (2)、请你记住: 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宫阙:宫殿。把酒:端 起酒杯 不胜:经受不住。何似:哪里比得上。何事:为什么。婵娟:指月亮。绮户:雕花的窗户。经行:经过 长精神:增长精神,振作精神。遭逢起一经:指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考的一种经书。 (3)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B合作交流《凯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 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 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 谣》、《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 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其晢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在唯物主义发展史 上具有一定地位。25 诗词曲五首 目的要求: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 :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 1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A 自主预习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检查预习: (1)、 你会读吗? 烂柯 kē 人 侧畔 pàn 长 zhǎng 精神 折戟 jǐ 寥 liáo 落 惶 huáng 恐 宫阙 què 绮 qǐ 户 婵 chán 娟 juān 踌 chóu 躇 chú (2)、 请你记住: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宫阙:宫殿。 把酒:端 起酒杯。 不胜:经受不住。何似: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指月亮。 绮户:雕花的窗户。经行:经过 长精神:增长精神,振作精神。遭逢起一经:指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考的一种经书。 (3)填空。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 是: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B 合作交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 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 23 年。 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 谣》、《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 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在唯物主义发展史 上具有一定地位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