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七章德育 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 2.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 想品德的过程。或者:德育实施的流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 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德育过程的本质特点 那么德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德育的任务与智育的任务有不同,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德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 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不但要受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 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作为受教育者的一种外部影响,主要特点就是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施加影响的关键 是要通过教育改革,克服德育工作脱离实际、空洞说教以及种种形式主义的弊病,使德育过程 科学化。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发影响中的积极因素的作用,限制消极因素的作用。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包括施加影响和接受影响两个方面。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 成的。接受影响的过程是把己有的思想同选择的外部影响进行比较、取舍、改变或深化,这是 一个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思想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结果是否定或肯定教育影响。教育者不 能代替学生作出选择和转化,只能创设条件,促使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向积极方面发展。 教育者应着眼于增强学生思想上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通过思想斗争战胜消极因素。在工 作方法上要坚持以表扬为主,发扬优点为主,重视后进学生身上的发光点,珍惜他们的点滴进 步,鼓舞他们上进。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促使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 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 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 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 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知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基础。情感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催化剂。意志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巨大精 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进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 个人的品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1992年前后,江泽民同志提出在中小学开展两史一情”(近代史、现代史、国情)教育。号召发出以后 很快在全国各地掀起”两史一情”学习的热潮,各地自发地把”两史一情”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好多学校看”两史一 情"的电影,讲”两史一情”的故事,讲爱国主义的故事,讲奋发图强的故事。然后,开座谈会、主题班会,讲中 国近百年的历史,屈辱史,讲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振兴国家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事迹。班会内容丰富 多彩,主题鲜明,高潮时有的甚至都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的情绪得到了升华。后来,要求把”两史一情”教育列 入高考政治课的范围,通知下发以后,发现原来有血有泪的、蓬勃的、旺盛的爱国热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 在那里死记硬背一一鸦片战争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签定了什么条约?都去背那些东西,把情感的因素一下 就剔出去了,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优秀案例》2页) 阐述德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用“百年树人”的隐喻来论证 这首先是因为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多层次的发展过程。如小学生把为人民服务仅仅理解 为替周围的人做好事,到高中、大学阶段树立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信念,中间还有许多层次 其次是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土分复杂的过程。对于各种外部影响,教育者可以利用和控第七章 德育 3 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 2.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 想品德的过程。或者:德育实施的流程。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 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二、德育过程的本质特点 那么德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德育的任务与智育的任务有不同,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德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 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不但要受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 行。 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作为受教育者的一种外部影响,主要特点就是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施加影响的关键 是要通过教育改革,克服德育工作脱离实际、空洞说教以及种种形式主义的弊病,使德育过程 科学化。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发影响中的积极因素的作用,限制消极因素的作用。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包括施加影响和接受影响两个方面。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 成的。接受影响的过程是把已有的思想同选择的外部影响进行比较、取舍、改变或深化,这是 一个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思想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结果是否定或肯定教育影响。教育者不 能代替学生作出选择和转化,只能创设条件,促使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向积极方面发展。 教育者应着眼于增强学生思想上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通过思想斗争战胜消极因素。在工 作方法上要坚持以表扬为主,发扬优点为主,重视后进学生身上的发光点,珍惜他们的点滴进 步,鼓舞他们上进。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促使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 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 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 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 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知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基础。情感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催化剂。意志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巨大精 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进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一 个人的品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1992 年前后,江泽民同志提出在中小学开展“两史一情”(近代史、现代史、国情)教育。号召发出以后, 很快在全国各地掀起“两史一情”学习的热潮,各地自发地把“两史一情”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好多学校看“两史一 情”的电影,讲“两史一情”的故事,讲爱国主义的故事,讲奋发图强的故事。然后,开座谈会、主题班会,讲中 国近百年的历史,屈辱史,讲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振兴国家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事迹。班会内容丰富 多彩,主题鲜明,高潮时有的甚至都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的情绪得到了升华。后来,要求把“两史一情”教育列 入高考政治课的范围,通知下发以后,发现原来有血有泪的、蓬勃的、旺盛的爱国热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 在那里死记硬背——鸦片战争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签定了什么条约?都去背那些东西,把情感的因素一下子 就剔出去了,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优秀案例》2 页) 阐述德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用“百年树人”的隐喻来论证。 这首先是因为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多层次的发展过程。如小学生把为人民服务仅仅理解 为替周围的人做好事,到高中、大学阶段树立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信念,中间还有许多层次。 其次是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对于各种外部影响,教育者可以利用和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