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七章德育 制,但无法完全控制,只要其中某一些消极因素发生作用,会造成反复。另外,在人们思想品 德形成的过程中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先入的东西己经成了一种意识倾向,成了一种稳固的 行为方式,要改变它,就是要破坏大脑皮层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动力定型,这是很困难的。旧的 动力定型的顽固性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反复 认识到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德育工作就要力求耐心细致,避免急于求成。急于求 成而不成,就会急躁,甚至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思想问题,这样,德育工作就会从根 本上违背客观规律。 另外,现代德育有以下特点: 德育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的观点是德育基本的、也是首要的观点,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 不是完整的教育。由此,德育活动课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新 中心论” 1、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 所谓实践过程,包括两个含义。其一,必须以实践观点审视德育过程:其二,在德育过程 中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起因于个体自我意识,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个体 身上的自然投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品德的形成不是思想与知识的直接结果,有了 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道德。一个人可能有知识、会工作,但同时在道德方面又可能缺乏修养 因此必须强调在行为活动中培养、考察学生的品德,既强调学生道德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其道 德行为的践履,使认识、体验、践行结合 2、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过程 具体指:一是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对受教育者来说,德育过程不仅要为包括人的道德主 体在内的一般主体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使学生在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成长为能进行自我教育 和独立进行道德活动的自觉的道德主体 传统德育过程根本抹煞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不顾受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水平和道 德需要,脱离我国人民的整体需要,要求学生都成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共产主义新人:在德育内容上,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立起来片面强调集体利益本位,强 调集体对个人的统制;在德育方法上,强调说教和灌输,用强制的手段让学生接受某些道德规 范。结果造成受教育者盲目接受道德信条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信念,接受一些“高而大”的道 德规范而连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都没有掌握:个人道德选择和实践能力大大削弱,在复杂的社 会实际面前,要么谨小慎微,循规蹈距,要么无善恶原则,随波逐流:要么道貌岸然,心灵阴 暗:要么对已有的道德信条怀疑、抗拒、叛逆 现代德育过程造就道德主体。在德育且标上,培养学生高度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和坚定的 信念,使其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道德实践的独立的道德主体,成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 义感,能维护社会基本伦理原则的公民。在德育内容上,在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的同时,提倡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提倡人的价值、尊严、利益、需要以及自由、平等 民主思想的培养。在德育方法上,讲求平等对话、说服疏导、自我评价等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 方法。现代德育过程的主体性,要求德育过程在总体运作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 创造性。所谓能动性,即不仅强调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还要强调个人追求人生价值、自我实 现、自我解放的内在需要,在具体道德教育情境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所谓自主性 即遵守自律性,这就要求强调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水平, 把道德教育的主动权逐步让给学生,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一个有根高的道德 教育能力的人,能不断更新道德观念,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所谓创造性,是指道德是随 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应教育学生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具有变革更新道德观念的能力。 3、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系统性过程。第七章 德育 4 制,但无法完全控制,只要其中某一些消极因素发生作用,会造成反复。另外,在人们思想品 德形成的过程中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先入的东西已经成了一种意识倾向,成了一种稳固的 行为方式,要改变它,就是要破坏大脑皮层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动力定型,这是很困难的。旧的 动力定型的顽固性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反复。 认识到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德育工作就要力求耐心细致,避免急于求成。急于求 成而不成,就会急躁,甚至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思想问题,这样,德育工作就会从根 本上违背客观规律。 另外,现代德育有以下特点: 德育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的观点是德育基本的、也是首要的观点,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 不是完整的教育。由此,德育活动课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新 三中心论”。 1、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 所谓实践过程,包括两个含义。其一,必须以实践观点审视德育过程;其二,在德育过程 中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起因于个体自我意识,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个体 身上的自然投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品德的形成不是思想与知识的直接结果,有了 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道德。一个人可能有知识、会工作,但同时在道德方面又可能缺乏修养, 因此必须强调在行为活动中培养、考察学生的品德,既强调学生道德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其道 德行为的践履,使认识、体验、践行结合。 2、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过程。 具体指:一是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对受教育者来说,德育过程不仅要为包括人的道德主 体在内的一般主体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使学生在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成长为能进行自我教育 和独立进行道德活动的自觉的道德主体。 传统德育过程根本抹煞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不顾受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水平和道 德需要,脱离我国人民的整体需要,要求学生都成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共产主义新人;在德育内容上,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立起来片面强调集体利益本位,强 调集体对个人的统制;在德育方法上,强调说教和灌输,用强制的手段让学生接受某些道德规 范。结果造成受教育者盲目接受道德信条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信念,接受一些“高而大”的道 德规范而连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都没有掌握;个人道德选择和实践能力大大削弱,在复杂的社 会实际面前,要么谨小慎微,循规蹈距,要么无善恶原则,随波逐流;要么道貌岸然,心灵阴 暗;要么对已有的道德信条怀疑、抗拒、叛逆。 现代德育过程造就道德主体。在德育目标上,培养学生高度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和坚定的 信念,使其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道德实践的独立的道德主体,成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 义感,能维护社会基本伦理原则的公民。在德育内容上,在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的同时,提倡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提倡人的价值、尊严、利益、需要以及自由、平等、 民主思想的培养。在德育方法上,讲求平等对话、说服疏导、自我评价等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 方法。现代德育过程的主体性,要求德育过程在总体运作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 创造性。所谓能动性,即不仅强调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还要强调个人追求人生价值、自我实 现、自我解放的内在需要,在具体道德教育情境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所谓自主性 即遵守自律性,这就要求强调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水平, 把道德教育的主动权逐步让给学生,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一个有根高的道德 教育能力的人,能不断更新道德观念,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所谓创造性,是指道德是随 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应教育学生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具有变革更新道德观念的能力。 3、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系统性过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