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建筑测量》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602010212 课得名称,十木丁积测目 堂分:3 总学时:48 并课学时:16 实验学时:32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建筑学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建筑制图 位器的工作里理和使用方法 在(建筑测量》课程教学中胞入思政元素,基于《建筑测量)是理论与实我相结合的课程,可以从理论、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三个方面融入思政。第 理论部分。展示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最前沿的技术,让同学们认识到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强大,也可以讲述测量故事,让同学们体会到测量的艰辛,培养 吃苦耐 学们通猫实事求是的 方面。课堂上论知识根多需要过实我去证,实我是验真理的唯一标,论特神】 理论与实践结 、课教学的本要求 (建筑测量》 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本深程根据教求,学生应达到以下水平: 测绘新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草握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方法、步理。了解航空摄影测量原理、数字化成图原理和方法。 4、初步拿握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中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初步具备建筑工工量的能力 。了解的基本技术 8、具有工程测量的初步能力,善于在工程实我中应用测给技术。 期完成,具体的数学目的和重点如下 【本学的、要 1,知识要求:通过木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程测量学发展过程及其作用:测量的基木要素和工作职则:测量的基准面。 2、能力要求:了解测量学的任务、水准面的定义、地物和地貌的概念,高新投影的概念,了解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概念,理解测量工作折基本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 。难点】 本章重点: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版:测图的原理与测量工作原则。准确理解测量工作的实质(地面点位的确定),高斯投 本章难点: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假名:测图的原与测量工作原则。准确现解测量工作的实质(地面点位的确定),高斯投 影 【木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1.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 地球的形状和大水 地而点位的确定: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测量工作基准面:地理坐标(大地、天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高斯一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和6S一81坐标 系:地面点经度、带号、中央子午线经度间的关系: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花: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基本要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测量工作的 组织原则和程序。 1.4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面图:了解面图上所表述的内容 表的内 门内容 (4)新面图:了解新面图上所表述的内容。 1.5测量工作概述 从整体到局部与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了解国家三角网的布设原则及方案。 第二章:水准测量 【本章教学日的、要求】 1、知识要求: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掌捏水准仪的构迹和使用。 ,能力婴求:学水准测量的原理,学会水准仪的使用 :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通水准测量及其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校 《建筑测量》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602010212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测量 学 分:3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32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建筑学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建筑制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测量》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 知识、基本理论及对工程要素(角度、距离和高差)进行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最基本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各种常规工程测量 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建筑测量》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基于《建筑测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可以从理论、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三个方面融入思政。第 一:理论部分。展示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最前沿的技术,让同学们认识到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强大,也可以讲述测量故事,让同学们体会到测量的艰辛,培养 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二,实践方面。实践过程中需要测量很多数据,数据必须满足误差范围内,否则需要重新测量,在实践课要引导同学们遵循实事求是的精 神,不能篡改数据, 坚守诚信品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测量实训过程中,可能碰上严寒酷暑的条件,培养同学们的吃苦耐劳精神。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 方面。课堂上理论知识很多需要通过实践去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实践论精神。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建筑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本课程根据教改要求,学生应达到以下水平: 1、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测、绘、算的基本技能; 2、了解常规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掌握其测量原理、技术操作方法;了解主要测绘仪器的检校原理,掌握主要条件的检校方法、步骤,了解并基本掌握 测绘新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掌握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方法、步骤,了解航空摄影测量原理、数字化成图原理和方法。 4、初步掌握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中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5、初步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 6、掌握以导线为主的控制测量,了解GPS的基本技术。 7、具有应用地形图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8、具有工程测量的初步能力,善于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测绘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一个学期完成,具体的教学目的和重点如下: 第一章: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程测量学发展过程及其作用;测量的基本要素和工作原则;测量的基准面。 2、能力要求:了解测量学的任务、水准面的定义、地物和地貌的概念、高斯投影的概念,了解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概念,理解测量工作折基本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概念;测图的原理与测量工作原则。准确理解测量工作的实质(地面点位的确定),高斯投 影。 本章难点: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概念;测图的原理与测量工作原则。准确理解测量工作的实质(地面点位的确定),高斯投 影。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1.1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面点位的确定: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测量工作基准面;地理坐标(大地、天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高斯一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和WGS—84坐标 系;地面点经度、带号、中央子午线经度间的关系;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基本要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测量工作的 组织原则和程序。 1.4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平面图:了解平面图上所表述的内容。 (2)地形图:了解地形图上所表述的内容。 (3)地图:了解地图上所表述的内容。 (4)断面图:了解断面图上所表述的内容。 1.5 测量工作概述 从整体到局部与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了解国家三角网的布设原则及方案。 (2)遵循测量规范的原则:了解几种测量规范。 【本章节实验、实习或作业、练习、思考题】: 本章教材课后习题。 第二章 :水准测量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要求: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掌握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2、能力要求: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学会水准仪的使用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水准测量原理;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普通水准测量及其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校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