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钱神论》所描写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又死灰复燃 了。正如王锐生先生所说,在当代中国,“拜金主义思潮的泛滥,已是社会公认 的事实。”当代中国的拜金主义思潮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是紧密相联的 当人们将消费、享乐作为生之目的、生之追求时,他们必然信奉拜金主义,因为 金钱是实现消费与享乐的手段。 当代中的拜金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篇文章说,拜金主义在当前的中国 有10种心理表现:一是迫切心理,如“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行业和工作上的 权力优势变成本人的资本,以此捞钱: 卖官(yu4卖的意思)爵”小考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秦始皇本 纪》就有记载:“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但秦朝尚无“卖官鬻爵”一说,它的 形成大约是在汉朝。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不是卖官,而是鬻爵。所谓鬻爵是指用爵位 来换取粮食,与钱尚无干系,目的是救灾。可以说鬻爵是国家在面临自然灾害时, 因粮食不足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卖官则始于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有雄心大略 边关多事,国库开销甚大,用爵位换取粮食的做法已不足以解决当时的问题,于 是便出卖官位,以增加收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至此,卖官鬻爵才合二为一。 汉朝称“卖官”为“赀选”,当初规定除有市籍的商人以外,凡缴纳一定资财的 可以自备车马服装,到京师等候选用。后来又逐步扩大范围,不仅解除了对商人 的限制,还新增卖武功爵。 随着时间的推移,卖官鬻爵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与其初衷越离越远,成为封 建君主搜刮民脂民膏的一种无耻手段,而且卖官的手法也不断翻新。例如东汉桓 帝采取拍卖的方式卖官,官职不公开定价,谁出价高就卖给谁,而且只收通货 汉灵帝更是“精明”,不仅“开西邸卖官”,成立了专门负责卖官的机构,而且 还公开做“广告”,在长安鸿都门外贴上斗大的金字:输粟补官,二千石(高级 官)钱二千万文;四百石(中级官)钱四百万文……且允许赊帐,到任后限期加 倍还欠。大富翁崔烈仅用五百万就买得司徒官位,灵帝为此很是懊悔:“早知如 此,当标价千万才是”。 不过,汉灵帝卖官虽然做得有些荒唐,但毕竟还属于“政府”行为,且收入 都归国库。而到了后来,卖官鬻爵竟发展到个体经营,成了“私营”性质。南北 朝魏国宠臣元晖作吏部尚书,就曾公开卖过官,标价是:一等郡官帛二千匹, 等一千匹,三等五百匹。唐朝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联手卖官,只要交上足 够的银两,母女俩就用皇帝的名义通知中书省发布“任职书”。最可笑的要数唐 昭宗时的宰相韦贻范了。他上台不久,就靠封官许愿的手段,捞了不少油水,属 于“货未出手,先收订金”。没待他的许愿完全兑现,他的母亲死了。按照当时 风俗,他被免职回家守丧。这一免职不要紧,可急煞了那些受封受许者,他们纷9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钱神论》所描写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又死灰复燃 了。正如王锐生先生所说,在当代中国,“拜金主义思潮的泛滥,已是社会公认 的事实。”当代中国的拜金主义思潮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是紧密相联的。 当人们将消费、享乐作为生之目的、生之追求时,他们必然信奉拜金主义,因为 金钱是实现消费与享乐的手段。 当代中的拜金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篇文章说,拜金主义在当前的中国 有10种心理表现:一是迫切心理,如“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行业和工作上的 权力优势变成本人的资本,以此捞钱; 卖官鬻(yu4卖的意思)爵”小考 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秦始皇本 纪》就有记载:“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但秦朝尚无“卖官鬻爵”一说,它的 形成大约是在汉朝。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不是卖官,而是鬻爵。所谓鬻爵是指用爵位 来换取粮食,与钱尚无干系,目的是救灾。可以说鬻爵是国家在面临自然灾害时, 因粮食不足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卖官则始于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有雄心大略, 边关多事,国库开销甚大,用爵位换取粮食的做法已不足以解决当时的问题,于 是便出卖官位,以增加收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至此,卖官鬻爵才合二为一。 汉朝称“卖官”为“赀选”,当初规定除有市籍的商人以外,凡缴纳一定资财的, 可以自备车马服装,到京师等候选用。后来又逐步扩大范围,不仅解除了对商人 的限制,还新增卖武功爵。 随着时间的推移,卖官鬻爵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与其初衷越离越远,成为封 建君主搜刮民脂民膏的一种无耻手段,而且卖官的手法也不断翻新。例如东汉桓 帝采取拍卖的方式卖官,官职不公开定价,谁出价高就卖给谁,而且只收通货。 汉灵帝更是“精明”,不仅“开西邸卖官”,成立了专门负责卖官的机构,而且 还公开做“广告”,在长安鸿都门外贴上斗大的金字:输粟补官,二千石(高级 官)钱二千万文;四百石(中级官)钱四百万文……且允许赊帐,到任后限期加 倍还欠。大富翁崔烈仅用五百万就买得司徒官位,灵帝为此很是懊悔:“早知如 此,当标价千万才是”。 不过,汉灵帝卖官虽然做得有些荒唐,但毕竟还属于“政府”行为,且收入 都归国库。而到了后来,卖官鬻爵竟发展到个体经营,成了“私营”性质。南北 朝魏国宠臣元晖作吏部尚书,就曾公开卖过官,标价是:一等郡官帛二千匹,二 等一千匹,三等五百匹。唐朝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联手卖官,只要交上足 够的银两,母女俩就用皇帝的名义通知中书省发布“任职书”。最可笑的要数唐 昭宗时的宰相韦贻范了。他上台不久,就靠封官许愿的手段,捞了不少油水,属 于“货未出手,先收订金”。没待他的许愿完全兑现,他的母亲死了。按照当时 风俗,他被免职回家守丧。这一免职不要紧,可急煞了那些受封受许者,他们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