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李煜徐安琪:普通人的爱情观研究 体贴互助”、“心灵相通/相知”、“尊重互让/包容”、“真诚/信任”、“付出”、“相处和睦”。我 们称之为“关系规范取向”定义 第三类描述的是爱情的前提或条件,事实上是回答什么样的人会走到一起,如“有共同语 言”、要有“物质基础”以及爱情是一种“缘份”、要互相有“感觉”等。这是“条件取向”的 定义方式 表2 爱情定义取向的交互分布表 又重取向 单维取向 三维取向合计 感受+关系感受+条件关系+条件 感受取 关系规范取向 53.9% 条件取向 N(人) 表2是定义爱情三种维度的分布情况。先从最后一纵栏的合计看,关系规范取向的定义占主 流,有近65%的被访者提及。其他两个取向的人数差不多均为35%左右 由于是类似复选题,被访者可以同时从多个纬度来定义爱情。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查看什么 样的组合比较多些。在第一纵栏中的是对爱情单维取向定义的被访者,总共占到66%,说明大部 分被访者仅以单个取向来定义爱情。其中最多的仍然是关系规范取向的被访者(251人),占单维 取向所有被访者(465人)的54%。其他两个取向的被访者人数相类似,均在25%以下。 那些双重取向(即同时具有两方面定义取向)的被访者有差不多占被访者总数(701人)的30% 其中又以“关系”加“感受”(108人)和“关系”加“条件”(68人)的人数为多。可见,在双重取 向的被访者之间,也是以强调“关系取向”的人为多,占样本的25% 同时提到3个取向的被访者人数不多,共27人,仅占总数的不到4% 对普通人爱情观念的初步分析,我们发现,当代青年人在定义爱情时主要考虑的三个维度 也就是说,他们主要是从“感受”、“关系规范”和“条件”这三个方面来对爱情下定义的。同时 在这三个取向中,当代青年对爱情的理解是以“关系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涉及该取向的合计占 样本的2/3。而完全没有提到规范的仅247人,占35% 我们认为,这种以“关系规范”为突出特征的对爱情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与Fehr的结论相 吻合。如果我们把普通人对爱情的看法简单分为伴侣型爱情和狂热型爱情这两种的话,“关系规 范”取向无疑更带有伴侣型爱情的特征。Fehr的结论是伴侣型爱情是爱情的基本特征,狂热型 爱情相对不那么重要。我们的研究数据也表明普通人对爱情的看法以“关系规范”为突出特征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Fehr的观点。但是,强调“关系规范”的爱情观并不能简单归纳为 伴侣型”爱情。因为,这个“关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且具有多层次性。对“关系规范”最严 苛的定义是“无私付出”,然后依次是“一辈子的承诺和责任”、“同甘共苦”、“相互包容一切”、 体贴互助”,最后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和睦共处”。事实上,其他两个定义导向的内容也 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在此不再详述 2.爱情观的类型 当代年轻人的三种爱情的“定义取向”只是从定义爱情角度的一个区分,并非直接针对爱情 观内容的划分方法。它并没有完全解决爱情观类别划分的这一问题。而伴侣型和狂热型本身不仅 是一个较粗略的二分法,而且忽视了现实爱情种类的多样性。所以,下文我们将根据资料回答“当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7 期 138 “体贴互助”、“心灵相通 / 相知”、“尊重互让 / 包容”、“真诚 / 信任”、“付出”、“相处和睦”。我 们称之为“关系规范取向”定义。 第三类描述的是爱情的前提或条件,事实上是回答什么样的人会走到一起,如“有共同语 言”、要有“物质基础” 以及爱情是一种“缘份”、要互相有“感觉”等。这是“条件取向”的 定义方式。 表 2 爱情定义取向的交互分布表 表 2 是定义爱情三种维度的分布情况。先从最后一纵栏的合计看,关系规范取向的定义占主 流,有近 65% 的被访者提及。其他两个取向的人数差不多均为 35% 左右。 由于是类似复选题,被访者可以同时从多个纬度来定义爱情。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查看什么 样的组合比较多些。在第一纵栏中的是对爱情单维取向定义的被访者,总共占到 66%,说明大部 分被访者仅以单个取向来定义爱情。其中最多的仍然是关系规范取向的被访者(251人),占单维 取向所有被访者(465 人)的 54%。其他两个取向的被访者人数相类似,均在 25% 以下。 那些双重取向(即同时具有两方面定义取向)的被访者有差不多占被访者总数(701人)的30%。 其中又以“关系”加“感受”(108 人)和“关系”加“条件”(68 人)的人数为多。可见,在双重取 向的被访者之间,也是以强调“关系取向”的人为多,占样本的 25%。 同时提到 3 个取向的被访者人数不多,共 27 人,仅占总数的不到 4%。 对普通人爱情观念的初步分析,我们发现,当代青年人在定义爱情时主要考虑的三个维度。 也就是说,他们主要是从“感受”、“关系规范”和“条件”这三个方面来对爱情下定义的。同时, 在这三个取向中,当代青年对爱情的理解是以“关系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涉及该取向的合计占 样本的 2/3。而完全没有提到规范的仅 247 人,占 35%。 我们认为,这种以“关系规范”为突出特征的对爱情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与 Fehr 的结论相 吻合。如果我们把普通人对爱情的看法简单分为伴侣型爱情和狂热型爱情这两种的话,“关系规 范”取向无疑更带有伴侣型爱情的特征。Fehr 的结论是伴侣型爱情是爱情的基本特征,狂热型 爱情相对不那么重要。我们的研究数据也表明普通人对爱情的看法以“关系规范”为突出特征。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 Fehr 的观点。但是,强调“关系规范”的爱情观并不能简单归纳为 “伴侣型”爱情。因为,这个“关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且具有多层次性。对“关系规范”最严 苛的定义是“无私付出”,然后依次是“一辈子的承诺和责任”、“同甘共苦”、“相互包容一切”、 “体贴互助”,最后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和睦共处”。事实上,其他两个定义导向的内容也 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在此不再详述。 2.爱情观的类型 当代年轻人的三种爱情的“定义取向”只是从定义爱情角度的一个区分,并非直接针对爱情 观内容的划分方法。它并没有完全解决爱情观类别划分的这一问题。而伴侣型和狂热型本身不仅 是一个较粗略的二分法,而且忽视了现实爱情种类的多样性。所以,下文我们将根据资料回答“当 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7 期 李 煜 徐安琪 :普通人的爱情观研究 13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