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 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了解管理学前沿动态,建立分析和研究管理问题的基本框 架体系。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以应用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 体的初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案例和实际管 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国际化管理思维,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 智模式。通过团队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 作意识,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管理 素养。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美)斯蒂芬P·罗 教材 管理学(第13版) 宾斯,玛丽·库尔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1 管理学 管理学编写组 高等教有出版社2019.1 参考 管理学:国际化与领导力哈罗德·孔茨,海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 的视角(第9版) 茨。韦里克 书目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6 (第7版) (2)课程网站 管理概论_浙江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ZJU-19001 管理学原理西南交通大学_中国大学MO0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WJTU-1002525012 管理学北京化工大学精品中文幕课(MOOC)平台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UCT-1002598056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出勤(10%) 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 课后作业(20%)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学 平时成绩(30%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主要考核学生学期中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堂握 期中考试(30%) 程度,根据期中考试情况讲行授误讲度、难度 方式的调整, 力争达到因材施教。 2 2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 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了解管理学前沿动态,建立分析和研究管理问题的基本框 架体系。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以应用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 体的初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案例和实际管 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国际化管理思维,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 智模式。通过团队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 作意识,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管理 素养。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管理学(第 13 版) (美)斯蒂芬·P·罗 宾斯,玛丽·库尔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1 参考 书目 管理学 管理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1 管理学:国际化与领导力 的视角(第 9 版) 哈罗德·孔茨,海因 茨·韦里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 7 版) 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6 (2)课程网站 管理概论_浙江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ZJU-19001 管理学原理_西南交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WJTU-1002525012 管理学-北京化工大学-精品中文慕课(MOOC)平台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UCT-1002598056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出勤(10%) 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 课后作业(20%)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期中考试(30%) 主要考核学生学期中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根据期中考试情况进行授课进度、难度、 方式的调整,力争达到因材施教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