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编写说明 5 书梅、陈广胜、阎现章、陈连营、张升、史克灿等人也参加了 最初的条目选拟工作,并组织、撰写了大量书稿。在编写过程 中,我们曾得到崔红星、张立东等许多师友的支诗与帮助。书 稿成形后,为了尽可能避免错误,我们曾请《历史研究》编辑 部的杨群先生、徐思彦女士、高世瑜女士和仲伟民先生审读了 全部书稿送到同心出版社后,该社又请有关专家用了将近一 年的时间,对全部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读和修改。在本书的出 版过程中,我们还曾充后得到北京燕山出版社原社长陈文良先 生、陕西人民出版社曾宣传先生、国家民政部赵泳先生、华夏 出版社褚朔维先生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到 主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先生在百忙中也为本书的 出版积极推荐。对众多师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编写始于1990年,到1993年完成初稿,从初稿完 成到今天出版又经历了8年时间。8年来,书稿不知改了多少 遍,条目由原来的近4000条压缩至现在的约2700条,字数也 由原来的150余万压缩至110余万,应该说花费了相当的精力 和时间。但是,由于该课题有相当的难度,加之我们水平有限, 经验不足,书中一定存在许多缺点和错误,竭诫希望海内外专 家学者批评指正。 当初着手编写本书时,我们完全是出于一种道义感,没有 过多地考虑其他。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才深深地体会到,几 个人的能力实在太有限。因此,如果说到本书的价值,或许并 不是做到了哪一步,而是向世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特别希 望玫府能够出面,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历史上中华文化所 道受的劫难情况作一次彻底的清理,让世人和子孙了解中华文 化的全貌。如果有这么一天,我们愿无条件予以支持和帮助。 编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