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中华文化劫难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414,文件大小:28.94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编写说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上,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人们的共识。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 中,中华文化却经历了种种磨摊,遵受到严重的破坏。长期的 社会动荡和频繁而惨烈的战争,使无数的历史文化名城被毁, 古刹被焚,文物典籍化为灰烬。项羽入关中,300里秦言付之 一炬;董卓迁献帝于长安,洛阳被洗劫一空;侯景入建康,粱 朝数十万卷典籍扫地以尽;靖康之雅,北宋00多年的积聚化 为灰烟;英法联军入北京,圆明园等无数仙山琼阁尽付流水。 更有甚者,乃历代统治者对中华文化之摧残。秦之焚书坑懦, 汉之党锢,三武灭佛,明清文字就等,也使无数典籍遭毁,文 人被屠。中华文化被祸之修烈,举世罕有其匹,从而导致了其 在许多方面的畸形发展。魏晋清淡,乾嘉考据,便是统治者文 化高压政策的产物。近代以来,中国又频遭外族入侵,国门洞 开,西方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学者纷至沓来,他们或偷、 或盗、或骗、或枪,使无数文化瑰宝流失海外。对于这些惨捕 的历史事实,今天的许多人都缺乏起码的了解。这无疑是中华 民族的遗憾,也是全人类的遗憾。更由此而产生许多肤浅乃至 错误的认识,一些人仅仅知道今天的民族文化是如何的灿烂, 他们不知道,知果不遭受历史上的种种磨难和摧折,今天的民 族文化将是何等的辉煌;还有一些人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他们不对本民族文化做深入的研究乃至起码的了解,便武断地 宣称,中华文化的昨天和今天都是灰色的,明天也将是没有希

2 中华文化劫难录 望的。这些错误的认识,对今天我们民族新文化的建设,都将 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使人们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汲取以往的 惨痛教训,牢固地树立起民族的自信心,我们特地编写了这部 《中华文化劫难录》。 本书为辞书体,共收录词目约2700条,约110余万字。全 部词目分为事件、文化名城、古迹、典籍(报刊)、文化教育机 构与没施、艺术、人物七大类。通过以上内容将比较详细地反 映出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毁劫情况。其 中事件类主要收录了历史上毁灭文化、摧残文人的重大事件, 如焚书坑儒、侯景之乱、火烧圆明园等。文化名城类主要收录 了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城,如长安、洛阳、建康、邺城等的被 毁情况。古迹类主要收录了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建筑,包括宫、 坊、寺、观、塔、台、陵、园等的被毁情况。典籍(报刊)类 主要收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典籍(如《永乐大典》)和报刊(如 《新生周刊》)等被毁禁的情况。文化教有机构与设施类主要收 录了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书院、藏书楼、学校、报社、出版社、 剧院等的被破坏和封禁情况。艺术类主要收录了历史上著名的 绘画、书法、金石、雕塑等艺术珍品,如秦代铜人、《兰亭集 序》真迹、昭陵二骏等的盗毁的情况。还有一些业已不存在或 残损的文化名城、古迹、典籍和文化教育机构,由于时代久远, 现在已无法考清究竟是人为毁坏还是自然损坏的,为照顾全书 的完整性,我们也择要作了收录。人物部分原来分为两类:一 类是历史上毁灭、摧残文化的人,另一类是历史上曾被迫害的 文化名人。书稿编写完成后,有人认为,对历史上毁灭、摧残 文化的人,如董卓、侯景、温韬、斯坦因等人的评价固然没有 什么分歧,但是对秦始皇、拓跋焘、唐玄宗、周世宗等人在中 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应该怎么评价,恐怕很难不

编与说明 3 出现分歧,建议我们暂时不列这些人物。同时建议我们,考虑 到本书的体例,对其他在看法上没有太大分歧的人物,可以放 到事件部分中去介绍。经过慎重考虑,我们接受了这一建议。 因此,入物部分现在只介绍历史上曾遭受迫害的文化名人,如 司马迁、孔融、李贽等。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文化名人并不等于文化是的。 岂止是文化名人,文化名城、古迹、典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 施,甚至包括艺术品,也不等于文化,它们只是文化的一种载 体,其中凝结着文化。何谓文化?至今学术果没有一个统一的 看法。在我们看来,文化应该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司历史时期的 发展程度、规律与特点,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东西。各种文化都 具有共性,同时也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油象是由具体 表现出来的。因此,不研究文化则已,要研究文化,就必领从 具体事物或现象入手。前者可视为狭义的文化或小文化,后者 可视为广义的文化或大文化。本书就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和使用 文化这一概念的。 或许还有人会说,书中涉及的文物珍品,其中一些可能是 通过正当途径流往国外的,不应视为劫难;一些文物虽然通过 不正当途径流失国外,但到国外后非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受 到了精心保护,也不应视为劫难。对前者,我们承认这一点, 但同时也有必要指出,近代文物的外流大多是通过不正当途径 进行的。因受条件所限,我们对流失海外的许多文物珍品,只 知其现在何处,但对每一件的流失经过无法弄清。对此不予涉 及很明显是一个缺憾,一旦涉及,又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在 此特予说明,一旦发现书中涉及的文物为通过上当途径出境者, 我们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决子以纠正。至于后者,在这里 似乎不需要反驳,因为如果这种观点也能够成立,也就无正义 与非正义可言

中华文化劫堆录 本书断限,原则上上起先秦时代,下迄949年,但为了叙 述的完整性,特别是为了说明某些文物古迹的沿革和书籍、艺 术品的流传情况,有时就不得不超出下限。这是需要说明的。 在编排上,根据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划分为先 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剂民国 时期六个大的阶段,分类编排。书尾附有《汉语拼音词目索 引》。 从主观上讲,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力图做到全面、 深入。因此,在选拟条目时,我们尽可能做到搜罗无遗,但实 际上我们所能做到的仅仅是挂一漏万,因为有些文化遗产永远 地消失了。在写作过程中,对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座文化名 城,每一处古迹,每一部著作,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个历史人 物,我们不仅试图说明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成就、地位,而且 尽可能地去说明其被毁坏封禁的经过,但事实上,有些东西已 经永远无法考证清楚了。对此,我们只能表示深深的遗撼。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本书的编写,参考、吸收了以往学术 界在这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撰写有关文化名城、古 迹等类条目时,因可供参考的其他资科非常有限,为保寺本书 的完整性,我们参考、吸收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名胜 词典》(目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 版)、《中国文化名城词典》(文化部文化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国宗教名胜词 典》(任宝根、杨光文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 书中的相关研究成果,但因受体例限制,未能一一注出。在此, 谨向上述诸书的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 我们所有参考过的各种文献的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由郭双林总策划、组织并终审全貔,乾坤、王法周、 宁欣、肖梅花协动规划、组稿,宋豫秦、陈星灿、汤其领、苗

编写说明 5 书梅、陈广胜、阎现章、陈连营、张升、史克灿等人也参加了 最初的条目选拟工作,并组织、撰写了大量书稿。在编写过程 中,我们曾得到崔红星、张立东等许多师友的支诗与帮助。书 稿成形后,为了尽可能避免错误,我们曾请《历史研究》编辑 部的杨群先生、徐思彦女士、高世瑜女士和仲伟民先生审读了 全部书稿送到同心出版社后,该社又请有关专家用了将近一 年的时间,对全部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读和修改。在本书的出 版过程中,我们还曾充后得到北京燕山出版社原社长陈文良先 生、陕西人民出版社曾宣传先生、国家民政部赵泳先生、华夏 出版社褚朔维先生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到 主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先生在百忙中也为本书的 出版积极推荐。对众多师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编写始于1990年,到1993年完成初稿,从初稿完 成到今天出版又经历了8年时间。8年来,书稿不知改了多少 遍,条目由原来的近4000条压缩至现在的约2700条,字数也 由原来的150余万压缩至110余万,应该说花费了相当的精力 和时间。但是,由于该课题有相当的难度,加之我们水平有限, 经验不足,书中一定存在许多缺点和错误,竭诫希望海内外专 家学者批评指正。 当初着手编写本书时,我们完全是出于一种道义感,没有 过多地考虑其他。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才深深地体会到,几 个人的能力实在太有限。因此,如果说到本书的价值,或许并 不是做到了哪一步,而是向世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特别希 望玫府能够出面,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历史上中华文化所 道受的劫难情况作一次彻底的清理,让世人和子孙了解中华文 化的全貌。如果有这么一天,我们愿无条件予以支持和帮助。 编者

凡 例 一、本书全部词目分为事件、文化名城、古迹、典籍(报 刊)、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艺术、人物七大类。 二、本书条目的选取,上限为先秦时期,下限为1949年。 其中又根据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诗点划分为先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潮、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和民国等六个大 的历史阶段。 三、词目的编排,在确定大的历史阶段后,原则上以时间 为序。事件以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文化名城以毁坏的时间先 后为序,古迹、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以建立的时间先后为序, 典籍(报刊)、艺术以著成、开办和创作的时间先后为序,人物 以卒色先后为序,具体年代不清者,置于同类条目之后。 四、各类词目-一律用本名。词目有重名者,尽可能避开, 确实无法避开者,则将同名者按照(一)、(二)编入相应位置。 五、书名、篇名作为词目出现时,不加习名号,在正文中 出现时,则均加书名号。 六、年代1840年以前以帝玉年号为主,同时注明公元纪 年;1840年以后以公元纪年为主,但有时为了照顾前后关系, 也偶尔采用以帝王年号为主,同时注明公元纪年的做法。 七、为了节省篇幅,引文仅注明书名、卷数及篇名,不再 注明页码。 八、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凡尚未定论者,采取-说 为主、诸说并存的方法处理:

中华文化动雄录 九、本书文字采用《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引用古 籍及古人名、古地名、古器物名,有时为避免发生歧义,仍使 用繁体字。本书中的数字及度量衡单位,尽量执行国家技术监 管局发布的有关规定,但由于内容所限,特别是需:用大量古 籍原文及相关资料,有时也做些变通。 十、书后《汉语拼音词巨索引》,以备检索

目 录 凡例 (1) 词目表 (3) 正文 (1—1349) 先秦两汉卷 事 件 (1) 文化名城 (8) 古 迹 (28) 典 籍… (59 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 (93) 艺 术 (6) 物 (128)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事 件 (160) 文化名城 (183) 古 迹 (195) 典 籍 (234) 艺 术 (314) 人 物 (325) 隋唐五代卷 事 件 (373) 文化名城 (389)

中华文化劫难录 古 迹 (398) 典 籍 (429) 艺 术 (489) 物 (505) 宋辽金元卷 事 件 (528) 文化名城 (556) 古 迹 (575) 典 籍 (621) 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 (700) 艺 术 (719) 物 (730) 明清卷 事 件 (767) 文化名城 (859) 古 迹 (871) 典籍(报刊) (922) 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 (1040) 艺 术 (1076) 人 物 (1077) 民国卷 事 件 (1I86) 报 刊… (1232) 义化教育机构与设施 (1255) 人 物… (1293) 汉语拼音词目索引… (1351)

词目表 先秦两汉卷 事 件 楚丹阳城 (16) 楚郢都 (17) 焚书坑儒… (1) 魏安邑城 (18) 挟书律的颁布 (2) 赵邯郸城 (19) 项羽焚减阳…… (2) 郑韩故城 (2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燕下都 (21) 经今古文派之争 (4) 秦咸阳城 (22) 汉代图书之存毁… (5) 汉长安城 (24) 西汉长安城之毁 (6) 汉西海郡城 (25) 党铟之祸… (7) 楼兰古城 (26) 董卓之乱… (7) 伊罗卢城 (26) 东汉洛阳城 (27) 文化名城 古 迹 二里头早期商城… (8) 郑州二里冈商城… (9) 秦始皇陵 (28) 湖北黄跛盘龙城 … (10) 秦汉长城遗址 (29) 段墟… (11) 秦汉长城沿线城址 (3) 丰京、镐京 (12) 西汉皇陵 (32) 东周王城 (13) 西汉上林苑 (33) 鲁曲卓城 (14) 茂陵… (33) 齐临淄城 (14) 大葆台汉墓 (35) 侯马背国古城 (15) 居延烽燧遗址… (36)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14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