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一书是1988年首次出版的,当时印了两 万册,很快就销售一空。由于阴差阳错,这本书一直没有再印。这次 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再版,我仅代表作者向天津古籍出版社表示衷心 的感谢! 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我们的先导,我们不敢说 是《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的续篇,但我们作为后来者主观上是力争接 着做的。如果说我们的书有什么新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这就是: 再 我们是图绕“专制权力支配社会”这一思路展开论述的。 版 “专制权力支配社会”(或日“王权支配社会”)这一看法是20世 序 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期逐步形成的,我当时一方面努力研究 中国政治思想史,除写了一系列文章外,1984年出版了拙蓍《先秦政 治思想史》:另一方面花费相当的精力研究战国、秦汉的社会阶级和 身份。在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中,专制君主这个庞然大物凸现在我的 眼前。 先秦时期的哲人一面异口同声呼唤圣王出世,一面又把无限权 力交给圣王。圣王虽然与现实的王有别,但在理论取向和事实上是 对现实王的肯定。春秋战国诸子的攻治理论对王权支配社会作了全 面的论证,奠定了此后两于年的思维范式和思路。我对战国、秦汉时 期阶级、身份以及后来封建地主生存条件的研究,在经济上证明了居 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阶级和阶层,主要是权力分配的产物,特别是那些 官僚地主,主要是靠权力来维系的。我们多数史学家都不会否认“官 僚地主”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阶级,而“官僚”正是“地主”的前提和主 1
要依据。至于政治制度上的特点,史学界公认是君主专制体制。基 于上述理由,我得出了“王权支配社会”的结论。 这一判断最早是在1983年于昆明举行的“中国地主阶级学术 讨论会”上提出的,会议主办单位是《历史研究》编辑部、南开大学历 史系和云南大学历史系。我向会议提交的论文是《论中国封建地主 产生与再生道路及其生态特点》,文中提出地主阶级的主干一官僚 地主产生与再生道路主要是由政治权力分配社会资源而形成和维持 的。文章提出“政治特权支配社会、支配经济”,“暴力和政治虽然不 能创造出封建经济,但在封建经济关系基础土,它可以在很大程度土 影响乃至决定封建地主成员的命运及其存在形式”。此论一出即受 到一些朋友的批评,说我的观点是杜林“暴力论”的翻版,早已被恩格 斯批判的体无完肤云云。这种批评在当时是很严厉的。我绕开这种 2 责难,在历史事实上请求驳正,他们无言以对,这增加了我的信心。 再 从整体上说,我不赞成政治决定经济关系,但我认为不能忽视政治权 版 力在经济中的地位与特殊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在杜会资源分 序 配等等方面,它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尤为突出。如 果只用经济分析,根本无法说明大量的事实。马克思十分重视前资 本主义杜会的超经济强制的意义,我们所做的就是把超经济强制视 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体制和观念。为了更详尽地阐发土述观点,我 邀汪茂和、王兰仲同志一同撰写了本书。在学术理念上我们是真正 的志同道合,所以是一次成功的合作。 专制权力支配社会在中国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其影响是相当广 泛的,它不仅形成了一套体制,也形成一种文化心态。我们要从这种 体制和心态中走出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走出来,首先要正视历 史,确定历史转变的起点。我们经常说要了解和熟悉国情,而历史就 是国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这本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 本国情备忘录。欲了解中国国情者,应该翻阅一下本书! 刘泽华 2005年元月 2
目 录 引子4 一君主集权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3 (一)君主独裁政体的形成… 3 (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结构特点 12 (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的基础 …………20 空 目 二君主集权国家对入身的支配…… 24 (一…)被征服的人… 24 录 (二)被控荆起来的人…… G 30 (三)等级中的人…… 51 三君主集权国家对土地的支配 61 (一)“滹天之下,莫非王土” 61 (二)权力支配下的个人土地占有… 67 (三)政治权力与土地转移… 76 四政治权力与古代社会的阶级关系… 88 (一)权力支配形态下古代中国社会的分层… 88 (二)政治权力在封建地主产生与再生中的作用… 94 (三)专制皇权与封建社会中的小农 103 五权力与分配…… 110 (一)“权”与“利”在古代社会中的关系… 110 (二)国家对社会产品的提取… 115
(三)贪污一古代社会特殊的再分配形式… 123 六政治支配形态下的工商业… 134 (一)官府手工业… 134 (二)宫营商业… 150 (三)民营工商业… 162 七政治权力与古代中国的城市… 173 (一)军事,政治与早期城市的起源… 173 (二)政治性的城市一4000年不变的格局… 179 (三)政治性城市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及影响… 190 八政治权力与文化…… 202 (一)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 202 (二)“学而优测仕”一知识分子的出路… 210 之 (三)传统文化内涵中的专制主义 219 目 九君权与杜会普遍危机和周期性动荡… 233 录 (一)皇权与社会灾雅… 234 (二)国家机器恶性膨胀与财政危机… 246 (三)苛政在社会经济全面崩溃中的作用… 255 (四)周期性的社会动荡…… 262 十关于几个问题的思考… 269 (一)君主专制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的向背关系… 269 (二)君主专制下人的臣仆化与社会的僵化…… 272 (三)民众的贫穷愚昧与君主专制的互补… 275 (四)没有制约机构与强谏多悲剧… 277 (五)君主专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停滞… 280 2
引 子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代,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阳翟大贾 吕不韦在赵国经商时,偶然结识了在赵国为人质的秦國公子异人,之 后,便不做买卖了,他耗费千金帮助异人回秦继承了王位。商人一向 唯利是图,吾不韦为何竟会如此慷慨呢?《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了 他在从事此项“壮举”之前与其父的一段对话,这段十分精彩的对话 坐 引 说出了这其中的奥妙。 吕不韦问其父:“‘耕田之利几倍?'日:‘十倍。珠玉之赢几倍? 子 三 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日:‘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 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原来如此!吕不韦花费巨资帮助异人回秦继位,并非什么侠义 之行或仗义之举,而是非一般行商为贾之人所具有的心胸和胆识在 他经商谋利中的实践。吕氏父子可谓算破“天机”,当异人回到秦国 继位成君之后,吕不韦也便一步登天,当上了丞相,并受封文信侯,食 河南洛阳10万户、蓝田12县、家僮万人,富贵可谓达人臣之极①。为 什么在当时投机政治反倒比直接从事经济活动,能更快地发财致富 呢?我们认为是由政治权力在古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权力”,在社会学及政治学中最普通的定义,是指一个人根据其 意愿而对他人的行为加以控制或决定的能力。在中国古代,这种权 ①参见《史记》卷85《吕不韦列传》,《战国策·茶策五》
力常常是无所不在的。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学握了政治权 力的官僚老爷还有仁么事不归他管呢?他们“为民父母”,行政事务 要管、经济财政要管、日常礼节要管、断案要管,其他诸如老百姓种什 么庄稼、盖什么样的房子、梳什么发型、穿什么服饰等等都要由他来 管,真可谓无所不管!只要他有了权,什么都得他说了算。权力这个 东西很奇轻,它虽然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但在君主集权制 条件下,却可以支配人们生理需求的物质资料。在这里,权力实际可 以和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挂起钩来。只要有了权,土地、财富、一切东 西都可以源源而来。吕氏父子以其商人所持有的敏锐目光,发现了 古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事实:即政治权力在当时是比任何有 形的东西更值得追求的无价宝。如果一个人能掌握国家的最高权 力,成了皇上君主,便可以把全国的行政、立法、司法、赏罚以至生杀 兰 各种大权集于一身,便可“以天下恭养”①,可以对天下一切人随意 引 “生之、任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②。这是古代中国社会结构最 子 重要的一个特点。而正是由于政治权力所占据的这种突出位置,以 至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土地运动、社会分配、阶级构成、思想 文化,以及社会兴衰与动荡安定等等,实际上都与权力发生着密切的 关系。我们认为,考察中国古代历史,不可不留意政治权力在古代社 会中的这种特殊位置与作用。 ①《战国策·秦策四》。 ②《管子·任法》。 2
君主集权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一)君主独栽政体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战国群雄的兼并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 胜利,把中央集权制度推向全国,使如此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 第一次被置于一个政权实际上准确地说是一个人的统治之下。中国古 代这种权力至上的专制制度就是于此时趋向定型的。高度专制、残 主集权 暴的秦王朝在历史上权存了十余年,便土崩瓦解了。可是“秦亡,而 家的 秦法未败”,继起的汉王朝在政体上仍继承了秦的制度,以后历朝历 代无不沿袭,遂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传统。 成与特 这样一种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呢?同其他事物一样,高度集权的 三 君主专制制度,非一朝一夕之功。事实上,素汉时确立的这种中央集 权形式的君主专制已是一种很完善的制度了,在此之前,有一个漫长 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秦汉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实是中国上 古以来政治制度、政体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向。 君主专制现象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严格说,它并不自秦汉 始。早在国家形成时期的商周时代,君主便拥有极高的权威了。《书 经》中保存了不少那个时代王的诰命,透过这些诰命可以看到这些君 主大多是一副专断独裁的面孔。全国的臣民、包括贵族,都要绝对服 从王的旨意。商代盘庚迁殷的故事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史载 商王盘庚计划迁都于殷,但许多贵族、平民留恋故土,不愿迁徙。在 这种情况下,盘庚便对他的臣民们发出了严厉的威助:违王命者不仅 3
自身要受诛,连子孙也得遭殃!①像这类一人专断的恫吓,许多史籍 中都有记载。它反映了君主在当时国家中拥有说一不二的绝对权 威,表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显然与民主政治或贵族共和相去甚远。 时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的国家机器从文明刚刚到来之初,就走上了一 条君主专制的道路。之所以会走上这一道路,我们认为是有其特殊 原因的, 1.血缘宗法关系一一君主专制的起点 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族机构,曾长期存在于我国的阶级社会中,这 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古代中国,当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从而使国家 成为一种社会需要时,以前的原始氏族组织、机构却仍未瓦解,它只 君主集权国家 是在功能上适应了新的需要,开始以原氏族的机构履行国家职能,即 原氏族的机构变成了国家机器。例如商代,当商人进入阶级杜会后, 其统治部族内部尚保留着氏族组织。据今人研究:在商王国内,杜会 组织内部与杜会组织之间的血缘纽带并没有切断,当时支撑商王朝 成与特点 的杜会支柱就是商族内的诸商人宗族,特别是同姓宗族,商王国的社 会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商族共同体内的亲族组织是相统一的。② 周人的情况则更为典型。周王朝社会政治制度的形式是所渭宗 法分封制。在这一制度下,周王子自为大宗,分封出去的各诸侯则为 小宗;诸侯分封之后,又在其所辖封域内册封其子弟、亲属、功臣为卿 大夫:受封之卿大夫又依法炮制,建立“侧室”或“分族”。这也就是师 服所说的“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③,在这里, 卿大夫以邑为家,诸侯以国为家,天子以天下为家。周天子与诸候、 ①《尚书·盘庚》戟商王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究,我乃则殄灭之,无遗育, 无伸易种干兹新邑。往哉】生生!” ②见朱风瀚:《论商人诸宗族与商王朝的关系》,《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殷都学 刊增刊》985年2月。 ③《左传》桓公二年。 4
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一方面固然是政治关系,另一方 面也是血缘宗族关系。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来说,周王是君主:而作 为族的统率者来说,周王则是宗主。每个在血缘关系中处于不同等 差地位的家族,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结构的不同环节。由此可见,血缘 宗族关系在古代中国国家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受到破坏,而是和政治 关系系在一起,政权与族权、君统与宗统结合到一起了。 有的学者看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氏族血缘关系的这种密切 联系,因此断言:“在这氏族残余势力和贵族政治力量或强或弱还存 在的日子,专制制度的统治和专制主义意识…是不可能与之并立 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中,氏族残余的血 缘关系与专制主义并非水火不容,血缘宗法关系并未给古代的君臣 关系带来任何民主:相反,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倒恰恰 是源于这种血缘亲族关系。 君主集权国 我国阶级社会中长期存在的血缘宗族是父权家长制的。“父” 的 字,《说文解字》曰:“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其字的本身就不 权限于指示亲子的生育关系,而包含有统治和权力的意义在里边。 成与特 在这种父权宗族内,父祖是统治的首脑,一切权力都集中在他手中, 三 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即所谓“家无二主,尊无二上”①。在 家中拥有“至尊”地位的父家长,是家中的主宰,家族中所有人口,都 处于他的绝对权力之下。就家族内部一般成员而言,他们没有任何 个人的权利,其个性完全被淹没于血缘宗族之中,个人只是族的一个 小细胞,对外其全部权益要由家长来代表。因而,在春秋中期以前的 中国社会中,没有其有自我意识的独立的人,有的只是许许多多以贵 族为长的家族。正像张荫麟先生所描述的,作为这类宗族大家庭首 脑的贵族,“他作乱的时候领着整族作乱,他和另一个大夫作对就是 两族作对,他出走的时候,或者领着整族出走,他失败的时候,或者累 ①见《礼记·坊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