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中国文化通史1 先秦卷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38,文件大小:19.69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中国文化通史】 先秦卷 共火这收1板社

总 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欲理解中国文化,舍其历史无 由。而欲理解中国文化史,界定文化的概念,梳理中国 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特质及其研究状况,又是十分必要 的。爱作是序。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阳是,国内外学 术界对文化的概念,迄无统的界定。上届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曾邀请各国学者讨论什么是“文化”,也未取 得共识。据统计,有关文化的概念,多达数百种,人们 见智见仁,莫衷一是。 从西方的历史上看,人们对子文化的理解,人致经 坊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古代。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古老的文化 概念,是由约两千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提出来的

中思文张酒忠 它从拉订'文f成英义是“culture is the philosophy-or culti- vation-of the mind'”。汉译为“文化是心灵的哲学(修养)。” 其中cultivation本义是耕种,引申意为耕种一栽培一培 养一修养。这可谓暂学的文化概念。它强调文化是人类 心灵的创造物,并视文化是·个趋向品德修养终极标 的动态的创造过程。 第二个时期是世纪。有代表性的是艺术的文化慨 念:“义化是艺术的总称”。它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 」提出来的,强调文化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自由的创造。 第三个时期是19世纪。其间H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 文化概念。一是英国著名学者阿诺德在1869仲出版的 《文化和无政府状态》·书中提的: 文化,就是追求我们的整体完美,追求的手 段是通过了解世人在与我们最有关的一切问 题上所曾有过的最好思想和言论……引导我 们把真正的人类完美看成是为一种对谐的完 美,发展我们人类的析有方面;百目看成是一 种普将的完美,发展我们社会的所有部分。) 人称是为心理学的义化概念。它强调文化是人们借助于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文学艺术中·切真、善、美的 东西,陶冶心灵,追求社会完美与和谐的过程: 二是另一个英国著名学者杂勒1871年在《文化的起 ①转引自[英]雷蒙德·威廉斯著:《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1年,第160、161页

3 源》中提:的人类学的文化定义。他说: 文化或文明,新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夹说, 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 修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戌员而获得的能力和 习园在内的复杂整体。) 杂勒的定义第一次强调文化是“复杂的整休”和“文化 是整个的生:活方式”。 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本世纪初社会学家提出了社 会学的文化概念: 文化是一个多义词,我们这里是在包容较 广的社会学含义上使用它,即它是若人造切品、 货物、技术过程、思想、习胃郑价值观念:它 们是一个民族的社会遗产。这文化包括所有习 得的行为、智力知识、沙会组织杂语言、经这 的、首德的或待神的价信系统:一种特定文化 的基础是它的法律、经济结构、西术、京教· 艺术、知识和教育。② 此一定义第次强调价值观念利价值系统,是文化内涵 的核心。 20世纪中期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视野的展拓,人 们进而在生物学乃至于在整个宇宙的范围之内,探闪文 ①锡片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汇人民出版社1987年, 第99、100页, ②)转引自闵家胤《西方文化概念面而观》,见《国外补会科学》1995 年第2期。上述参考了本文的内容

中流忠 化问题。例如,生物学的文化定义说:“文化是不同物 种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 文化项目”主持人、加拿大学者谢弗,则进而提出了宇 宙学的文化概念:“文化-般是指物种,特殊地是指人 类观察和感知世界,把白已组织起来,处理自身事务, 提高和丰富生活,以及把月己安汽在世界上的那种方 式。”) 出上可知,西方文化概念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面逐渐展拓与深化的。据有人统计,1920前只有数 种不同的文化定义;但是到1956年,即已多达150余 种,也集中说明了这点。其中,如果说阿诺德的定 义是对古代以来文化认识的集大成;那么泰勒的定义 强调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和“整个的生活方式”, 以及社会学家强调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与价值 系统,则更县有开剑性和划时代的意义,实构成了今 人理解文化的现代基础。这说明,19世纪未20世纪初 是西方现代文化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至于其后新说 迭起,尤其是生物学的、生态学的、宇宙学的概念的 出现,固然反映了人们视野的开拓,但是文化的概念 既囊括了物种与宇宙,实渐泛化了,以至无从把握。 从中国历史上看,“文明”-…词的出现要早于“文 化”。《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文化”一 ①闵家胤:《西方文化概念面面观》

5 词虽然也是古已有之,们它被作为·个完整的词汇和概 念加以使用,有一个衍化的过程。在秦汉时期,儒生编 辑的《易·贲卦》的《条》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但“文化”尚未构成一 个完整的词。西汉的刘向在《说苑·指武》中将“文” 与“化”联用:“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 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 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不过,这里的“文 化”仍非一个完整的词,而各有独立的意义,“文”指 文德,“化”指教化,即藉文德行教化。其后,晋人的 诗文中出现了完整的“文化”词。如束析的《补亡诗》 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句:王融在《曲水诗序》中 则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至此,“文化” 显然已作为·个完整的词汇和概念,开始为人们所广泛 使用。其含义包括文治、教化和礼乐典章制度。这与西 方古代哲人强调“文化”的内涵在趋向品德修养终极 的目标,是相通的。 语汇是随着社会生活和时代的变动而变动的。在西 方,文化的概念所以于近代以后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变 动,是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世 界联系的日益密切分不开的。反观中国,封建社会绵延 两千余年,沉沉线,“天不变,道亦不变”。与此相 应,已有的“文化”一词,古色古香,其内涵也无甚变 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因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 击而解体,且日益走向世界,语汇便渐生变动。在一些

6 史思文焦语忠 新的语汇出现的同时,更多的语汇增州!了新的内涵。就 “文化”·词来说,其新义的增加尤其是人们自觉重新 探究其内涵,界定其概念,则要晚到20世纪初年。梁 启超诸人的观点具行代表性。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 中说:“文化书,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 也。”梁漱溟则谓:“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 样法。”②胡适也指出:“文化(culture)是·种文明所形 成的生活的方式。”他们都强调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种 复杂的整体(“共业”)和“生活的方式”,这显然是接受 了东勒关护文化的定义。 所以,尽管国际上对文化迄今未能形成统的界 定,们泰勒的定义实已构成了人们进·步探寸文化问题 的现代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除正张文化泛化者外, 人们也毕竟形成了相对的共识,即以为文化可分作广义 与狭义两种概念来理解。梁启超曾说:“文化这个名词 有广义狭义二种,广义的包括政治经济;狭义的仅指语 言、文字、宗教、文学、美术、科学、史学、哲学而 言。”④就已纶有了此种见解。今天我们可以作进~步表 述:广义的文化就是人化,即人类所创造的切东西构 成了文化。具体讲,它包括三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 化、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文化结构中最深层的 ①《饮冰室文集》之39, 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2章,尚务印书馆1935年。 ③《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胡适文存》3集,卷1。 ④《屮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饮冰室专集》之99

总 部分。狭义的文化就是指精神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 包括思想、观念、意识、情感、意志、价值、信仰、知 识、能力等等人的观世界的活动及其物化的形态或外 烁的成果,如典籍、语言、文字、科技、文学、艺术、 哲学、宗教、道德、习,等等。 对“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人]也颇存异议, 但从总体上看,大致有三种理解:-·是学术界一般将 “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进入国家组织的 阶级社会的阶段,即是与“文化”并无直接瓜葛的学术 上的专有名词:-是“文化”与“文明”同义。美国学 者亨廷顿说:“当谈论文明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什么呢? 一种文明就是一种文化存在。”①他显然是将“文化”与 “文明”视作同义词,等量齐观。故所谓“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人们通常也称作“物质文 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是“文化”与“文 明”都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称,但前者是动态的, 后者则是静态的。陈安仁说:“文明是指静的状态而说, 文化是指动的状态而说。”②张崧年也曾指出:“文化是 活动,文明是结果,也不过一事的两看法。”③ 本书对文化的界定,取狭义文化。对“文明”一词 的使用,则据行文的需要,兼顾三义。 ①《文明的突》,《用外社会科学》,993年第10期, ②《中国文化演进史观》,上海书店1992年据文通书局1942年版彬 印,第6页。 ③《文明与文化》,《东方杂志》第24卷第24号

二、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回顾 文化史是古老的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它真正 的确立,在欧洲要晚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西方 “文化史之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著《路易 十四时代》,实为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其后,西 方关于文化史的著述日多,渐渐蔚为大观。 在中国,文化史学科的确立更要晚到20世纪20-一30 年代。梁启超此有创榛擗莽之功,他曾拟撰多卷本 《中国文化史》,遗憾的是仅成《社会组织篇》计8章, 壮志未酬。们是,进入20年代后,有关文化史的研究 戍果已是连翻出现。1924年《史地学报》有文报导学界 消息说:“近来研究历史者,H新月异,内容大加刷新, 多趋重文化史方面。”①足见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和编纂, 是时已开始浸成风气。其中较重要的通史性著作有:顿 康伯的《中国文化史》、常乃德的《中国文化小史》、 国强的《物观中国文化史》、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 杨东莼的《本国文化史人纲》、陈登原的《中国文化史》、 王德华的《中国文化史略》、缪凤林的《中国民族之文 化史》、陈安仁的《中国文化演进史观》、王心治的《中 ①《史地界消总·历史类〔)(研求国史方法之倡导)》,《史地学报》 第3卷第1、2合剘,1924年

国文化史类编》、陈竺同的《巾国文化史略》、钱穆的 《中国文化史导论》,等等。此外,涉及断代的、区域的 和专题性的有关文化史著作也相继出版。其中,专题性 的著作,尤以土云五主编的大型《中国文化史从书》为 代表。丛书仿效1920年法国出版的《人类演进史丛书》 及1925年英国剑桥大学主编的《文化史从书》的体例, 共分80个专题,每册一专题,于1937年后相继推出:, 产生了很大的社会能响。该丛移的出版,更标志着中国 文化史的研究发展到了·个新的阶段。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所以于20年代后蔚为风气,并非 偶然,至少可以指出以下的原因: 其一,是近代中西文化问题论争深化的必然结采。 经“五四”后,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不仅日益激烈,月 愈趋深化。欧战惨绝人寰,创深痛巨,引发了世界范围 内的反省西方文化的思潮。与此相应,国人相信西方文 化必有所短,中国文化白有所长,因而要求重新审视固 有文化。为此,探讨中文化的发生发展史自然便成了 当务之急。张荫麟说:“文化是-·发展的历程。它的个 性表现在它的全部‘发尘史’甲。所以比较两个文化, 立当就是比较两个文化的发生史。”①柳诒徵的《中国文 化史·绪论》则强调本书的旨趣,即在回答:“巾国 文化为何?中国文化何在?中国文化异于印、欧者何 (①《论西文化的差异》、见张云台编《张荫麟文集》,科学教育出版 礼,1993牛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638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