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丛书 张市年程盲山著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丛书”序 文化,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并展开论争的一个热点。 人类面对着由其“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环 境。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又反过来制约着人类的行 为。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司时就是创造文化、选择文化 的过程。人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地关心自己的生存与 发展影作为个体的人,伴随着“自意识”的觉醒,也愈来愈 关心自已的行为。因此,人们以空前的热诚来思考和探索文 化问题。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 飞猛进,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世界范 围内的文化交流,冲开了民族壁垒,打破了人们封闭的心态 和狭窄的视野,改革的潮流,在世界各地抵起;社会主义中 国,正在进行着深刻、宏伟的改革实践,中华民族进人了伟 人的振兴时代。社会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文化问题上 来。一方面,变革必然要求人们进行观念形态的转变,思维 方式的转换,行为模式的转化,一问话,我们的时代要求有 与改革相适应的新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 中历史地产生出来、作为传统留存下来的文化,既有与改革 相适应的成分,也有与改革相抵梧的因素。于是,便!发出 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交触。在这里,存在着文化 ·10
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继承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文化,吸取与件鉴各厨、各民族的有益的文化成 分,建构现代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借以推进我们的改革、开 放,速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是伟大时代赋予我]的历史使 命。 为了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追寻中国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我们编辑出版了“传统文化与现 代文化”丛书。丛书的选趣,或以宏观的视野,对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的沟通、冲突、结合,作纵向与横向的探索,或 以微观的视角,从某个衡面例如人生成长、人际关系、两性 关系、民族性格、民俗民风、婚姻家庭、人才开发、思维方 式等等,来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结合问题。 丛书力求联系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社会实际,通过学术性 的探讨,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现实生活所提出的问题。同 时,也力求做到学术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使之 适合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阅读。 丛书本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撰稿人 大胆进行探素,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人、文化、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 这个系统之中,文化无所不在,谁也离不开文化。我们期待 广大读者,同我们-一起来思考与探索文化问题。我们希望这 套丛书得到你的喜爱,予你热诚地思索文化问题有所启迪!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丛书”编委会 1988年6月15日
序 1983年以来,国内出现了讨论文化问题的热潮,这是80 年代学术思想界的一件大事。关于文化问题的树论,在20年 代至30年代曾经发生过,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停顿。现在 又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是值得高兴的。几年以来, 我参加过几次文化讨论会和文化讲习班,发表过一些管 见。在文化讨论中,同志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意见,众说纷 纭,各抒己见,是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文化问题是非常复 杂的,决非短时间所能解决,展开争鸣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我他感到还有对文化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必要。于是与程宜 同志共商,希望他执笔写一本系统论述文化问题的书。程 宜山同志广泛考察了有关文化的历史资料,参阅了近年海内 外关于文化的著于论著,对于有关文化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一 定程度的具体分析,写成12章:分析论述了中画文化的基 本精神,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结构, 中国的传统哲学、科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缺陌, 以及16世纪以来的文化论争,最后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主张 “综合创造论”。我看了以后又略加修订,成为这样一本 书。程宜山同志同意我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观点,并作了智 干必要的补充,对子一些观点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论证,当然 也还没有穷尽关于文化的理论问题和历史情况,也还仅仅是 ◆I
提纲挈领的系统论述而已。 程宜山同志在论述之中有时提出了对于部分时贤言论的 商榷意见。我们认为,百家争鸣是促进学术发展的唯-一正确 方针。既云争鸣,当然要有所争,要有所鸣。这里所涉及 的论者,大都各有所见,我们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并不减 少我们对于这哗论者的尊敬。我们力求正确理解论者的原 意,但仍有可能有误解之处,还请原谅! 承张立文、周文柏同志将此书列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 化》丛书,谨表示衷心的谢意! 1988年9月张岱年序于北京大学 。过·
目 录 序 …(T) 品论:我们的文化观… 一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陪……………………【上》 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3) 三文化发展行客观自在的规律…(B) 四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11) 五文化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15)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演变…(7) 一 中国灾化的基木精神………(17) 二析中国文化“主静论…(23) 三动静之辨1文化发展、历史进步…(38) 四刚建自强精神在近现代……。……(44) 第二章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上)。(51) 一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51) 二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 ……(66) 三协和万邦与征服世界 *(76) 第三草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下)…(89) 和谐与斗争…*……”(89) 二析中西文化方向不同论…(93) 三析义化有古今无中外论… (115)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塔系结构利炎型…(28) 。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系列相反制成·(128) 二儒家文化的结构n*……”(143) 三中国封建社会与儒家文化…………(】49)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159) 第五章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 …w(165) 华夏文化的诞生和初始特点…m(165) 之殷周之际的文化变迁……:《167) 三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70)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上76) 五中国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文化……w…… (182) 第六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一…中国传统哲学…《190) 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系结构……………, (190) “天地-一体”、“变化日新”的进界观…(193 兰 以和谐为最高价值原则的价值观…4…(205》 四重和谐、重整体、重直觉、套关系、重实用的思维 方式6w…,(216) 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就……(231) 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4(231) 二独树一帜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233) 三 开近代文明先河的科学技术………(22) 四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人29) 五耐人寻味的玫治智慧…… (261) 第八章中国传统的文化严重缺陷、消极因 素和不良倾向4…”(27】) 领先与落后的反思“…(271) 二 中窗传统文化的两大饮陷……,”(275) 三农业社会、封建制度下的“国民积习”………(290) 四俗文化中的迷信成分请俗心习……(2的5) 2
五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神突… (302) 第九罩16世纪以来的文化论争(上)……(305) 公会通以求超胜》论…*… (306) 二 《中学为作,西学为州”……………… (314) 三 西学中源”说与中西文化调和!论……(332) 第}章16世纪以来的文化论争(中) (341) 一 华东方文化”论……… …(342) “全盘西化”论……“ (351) 三 中国本位文化”论… (359) 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66) 第上一章16世纪以来的文化论争(下… (377) 一最新一轮文化论争的兴起*… (377) 二“儒学复兴”论…… (378) 三“全盘西化”论… (384) 四“西体中用”论…… (385) 第十二章我们的文化主张一综合创造论…(390) 一从4会通以求超胜”到“综合创造”论…(390)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393) 三坚特社会主义的原侧………………(396) 吗宏扬民族主体精神…………(399) 五走中西文化融合之路……(401) 六创造牲的综合和综合中的创造… (402) ●3
当深刻的影响。 我门以为,上述两种传统各有所见,亦各有所蔽。文化 总是既作为人类在人本身的自然及外部自然的基础上、在社 会活动中创造并保存的内容之总和而存在,又总是作为一种 活生生的创造活动而潢化。文化是人光在处理入和批界关系 中所采取的精神话动与实陕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 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 因此,文化研究既需要面对既成事实,又不能把这既成事 实看成僵死的、凝固的、不动的东西,而应当在对这些既成 事实的好学深思之中,把操其精神,把提其中律动的脉搏和 活的灵魂。须知,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作为文化的两个方 面,总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并在相互作用中-一起演进的。 离开了对既成事实的科学的观察分析,会堕入否认理性和科 学方法的反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而离开了对文明的活的灵 魂和律动的搏的把握,会见物不见人,对流变中的文化创 造状态视而不见,陷入形而上学。因此,我们应当把对文化 已成形态的研究和文化已成形态中活的灵魂的研究辩证地统 一起来。 既重视文化已成形态、又重视其中律动的脉搏和活的灵 魂,这种方法本质上就是唯物的辩证的方法。马克思指出: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 又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①批判旧世界,就 是重视己成形态的研究;发砚新世界,首先就要致力于发现 这个已成形态中律动的脉博和否定的因而也是代表未来的因 ①《摘自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金集第1卷,第416页。 。女2●
紫。马克思又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 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 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 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 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①在这个意 义上,把文化理解为一个流变的过程要比把文化理解为某种 既成的事物的总和更正确。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文治与教化”的意思。 西汉的刘向说:“凡武之光,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诛。”②晋束哲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③这里的“教 化”之义颇值得吟味。从过程的意义上看,文化不仅是一种 在人本身自然和身外自然的基础上不断创造的过程,而且是 一种对人本身的自然和身外自然不断加以改造、使人不断从 动物状态中提升出来的过程。在这个无限的过程中,作为基 础的人本身的自然和身外自然也在不断地得到改造。从人类 社会活动所创造的成果的意义上,文化是文,还不是文化。 只有考虑到这些成果同时还意味对人自身的改造,才是文 化。 二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今天人们一般都承认,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 ①《<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第218页。 ②《说苑·指武。 ⑧ 《文选·补亡诗·由仪》。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