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一.历史的概况:诸侯纷争的时代 “春秋”:从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前后,得名于 孔子编订的一部鲁国编年体史书一《春秋》,其所叙历 史和这段历史基本相同。 “战国”:春秋以后,中国20多个国家,有7个大国,经常 打仗,被称为战国。 1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 农业:井田制 手工业 商人活动:公元前628郑玄以12头牛假装慰问秦军,秦退 孔子的学生子贡good at-于经商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斗争
一.历史的概况:诸侯纷争的时代 “春秋” :从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前后,得名于 孔子编订的一部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其所叙历 史和这段历史基本相同。 “战国” :春秋以后,中国20多个国家,有7个大国,经常 打仗,被称为战国。 1.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 农业:井田制 手工业 商人活动:公元前628郑玄以12头牛假装慰问秦军,秦退 孔子的学生子贡good at于经商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斗争
第三章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一.历史的概况:诸侯纷争的时代 3.战国时代与七国变法 春秋初年100多个国家,经过近三百年的争斗, 只剩下20多个国家。 (1)战国七雄20多个大国中,有齐、楚、燕、 韩、赵、魏、秦。 何以谓战国?(顾名思义)汉代刘向编 《战国策》,把春秋以后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 间称为战国时期。 开始的年代,中国史学界有多种的说法,如前 481年、前403年
一.历史的概况:诸侯纷争的时代 3.战国时代与七国变法 春秋初年100多个国家,经过近三百年的争斗, 只剩下20多个国家。 (1)战国七雄 20多个大国中,有齐、楚、燕、 韩、赵、魏、秦。 何以谓战国?(顾名思义) 汉代刘向编 《战国策》,把春秋以后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 间称为战国时期。 开始的年代,中国史学界有多种的说法,如前 481年、前403年
第三章 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2)七国变法: 先是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 楚变法:吴起发起楚悼王变法 赵国:赵烈侯任公仲连为相,提出了“王道”、“仁 义”之思想 韩国:由申不害主持 齐:从齐威王开始,惩贪官(阿大夫)、用即墨大 夫 燕:前4世纪燕王哙时政局不稳,为齐国打败。燕昭 王时,决心变法图强,人才投奔,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 衍和赵国的剧辛,20多年后,燕盛,乐毅伐齐,大胜,齐 仅剩两城。 秦:商鞅变法公元前359与350年两次变法。,内容: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统一县制;废井西制;承认土地 私有:统一度量衡。后孝公死后, 商鞅被车裂而死
(2)七国变法: 先是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 楚变法:吴起发起 楚悼王变法 赵国:赵烈侯任公仲连为相,提出了“王道” 、 “仁 义”之思想 韩国:由申不害主持 齐:从齐威王开始,惩贪官(阿大夫)、用即墨大 夫 燕:前4世纪燕王哙时政局不稳,为齐国打败。燕昭 王时,决心变法图强,人才投奔,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 衍和赵国的剧辛,20多年后,燕盛,乐毅伐齐,大胜,齐 仅剩两城。 秦: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与350年两次变法。内容: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统一县制;废井田制;承认土地 私有;统一度量衡。后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而死
第三章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1.金属器皿中的佼佼者:铁器的发展 何时出现?学术界无定论。《尚书.禹贡》:“厥贡谬铁, 银镂砮磐。” (夏弋) 普遍使用铁器在战国中期。 《吴越春秋,卷四》:“有干将者,.二曰莫邪。”吴越 之地是当时冶铁业非常发达之地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1.金属器皿中的佼佼者:铁器的发展 何时出现? 学术界无定论。 《尚书. 禹贡》: “厥贡璆铁, 银镂砮磐。 ” (夏弋) 普遍使用铁器在战国中期。 《吴越春秋, 卷四》: “有干将者,……二曰莫邪。 ”吴越 之地是当时冶铁业非常发达之地
第三章 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2.青铜工艺在铁器出现后的发展 (1)青铜兵器第一是割戟,第二是剑,第三是弩机。 剑是较晚出现的兵器。刀、矛、戈、戊(钺)、矢文字皆为象 形文字,唯剑是形声字,从刀 从“剑”声。《逸周书》:“武王伐纣,以轻吕剑,三击 纣户然后斩其首,悬于太白之旗。”剑身上有厘,即鞘 戴配的方法只佩在左侧,剑把问身后,剑身向身前,拔剑 时右手持剑把,,将剑向脊上背即拔出剑刺之。,《史记刺 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时,左若大呼:一“王负剑。” 就是左 右提醒他背一背就拔出来了。 传世的汉剑,多为青铜制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2.青铜工艺在铁器出现后的发展 (1)青铜兵器 第一是割戟,第二是剑,第三是弩机。 剑是较晚出现的兵器。刀、矛、戈、戉(钺)、矢文字皆为象 形文字,唯剑是形声字,从刀 从“剑”声。《逸周书》: “武王伐纣,以轻吕剑,三击 纣尸然后斩其首,悬于太白之旗。 ” 剑身上有匣,即鞘 。 戴配的方法只佩在左侧,剑把向身后,剑身向身前,拔剑 时右手持剑把,将剑向脊上背 即拔出剑刺之。《史记.刺 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时,左右大呼: “王负剑。 ”就是左 右提醒他背一背就拔出来了。 传世的汉剑,多为青铜制
第三章 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2)弩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攻远武器。 《荀子.议兵 篇》说,魏国武卒有“十二宕之弩 (3)符鉥 是新事物。符是传达命令的信物。,也是权利的 凭证。合隼就是真,要如命执行。信陵君窃符救 赵,兵符一半在魏王官中,二半在将军晋鄙羊中 信陵君将上一半符窃来命令晋鄙交出军权。 (4)鉥即印章,古鉥印皆以铜铸
(2)弩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攻远武器。《荀子.议兵 篇》说,魏国武卒 有“十二石之弩” (3)符鉥 是新事物。符是传达命令的信物。也是权利的 凭证。合隼就是真,要如命执行。信陵君窃符救 赵,兵符一半在魏王宫中,一半在将军晋鄙手中, 信陵君将上一半符窃来命令晋鄙交出军权。 (4)鉥即 印章 ,古鉥印皆以铜铸
第三章 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3.农业与水利的文明进化 ()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文明的巨大进步。孔子弟子司 马牛,字子耕,冉耕字伯年。当时人思想上牛与耕已经联 系在一起了。 (2)施肥:己懂得以草木灰、人畜粪肥田 (3) 灌溉与水利井田制中,“井”字为中间一点, 象征 一口公用的井。《易井卦》:“改邑不改井。 春秋战 国时期出现了辘轳,是灌溉的进步。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用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灌邺。李冰 父子治理岷江,在引灌县岷江、嘉陵江交汇处建筑都江堰, 使蜀中成为了天府之国,无泛滥之患。李冰父子被老百姓 奉为“灌口二郎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3.农业与水利的文明进化 (1)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文明的巨大进步。孔子弟子司 马牛,字子耕,冉耕字伯牛。当时人思想上牛与耕已经联 系在一起了。 (2)施肥:已懂得以草木灰、人畜粪肥田 (3)灌溉与水利 井田制中, “井”字为中间一点,象征 一口公用的井。《易.井卦》: “改邑不改井。 ”春秋战 国时期出现了辘轳,是灌溉的进步。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用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灌邺。李冰 父子治理岷江,在引灌县岷江、嘉陵江交汇处建筑都江堰, 使蜀中成为了天府之国,无泛滥之患。李冰父子被老百姓 奉为“灌口二郎”
第三章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4.工艺成就 漆器 (1)漆及漆器的成就记载:①最早出现于夏代的《尚书.禹 贡》:“济河惟兖州..…厥贡漆丝 ②”春秋时有“漆室 女”③《史记滑稽列传》说秦二世欲漆其城,优旃曰: “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④大量的漆器出现在春秋战 国时代。楚国以漆器闻名。⑤著名的漆器有:漆盾(军事 武器)、漆盘、漆盒、漆棺。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的大 量漆器尤为精美。 其余工艺,有纺织品,“管仲相齐,奖掖女工”,齐国号称 衣履冠带甲天下。 木器有雕花术机、木盾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4.工艺成就——漆器 (1)漆及漆器的成就记载:①最早出现于夏代的《尚书.禹 贡》: “济河惟兖州……厥贡漆丝 ②”春秋时有“漆室 女”③《史记.滑稽列传》说秦二世欲漆其城,优旃曰: “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④大量的漆器出现在春秋战 国时代。楚国以漆器闻名。⑤著名的漆器有:漆盾(军事 武器)、漆盘、漆盒、漆棺。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的大 量漆器尤为精美。 其余工艺,有纺织品, “管仲相齐,奖掖女工” ,齐国号称 衣履冠带甲天下。 木器有雕花木机、木盾
第三章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5.科学技术的发展 (1)天文与历法: ①岁星纪年法 春秋战国时期,岁星(木星)的运行规律来纪年 当时把黄道附近由西向东分为十二度,名为十二星次名 为星纪、云枵.…寿星、大火、析木。岁星走到哪一星次, 就是古书上常说的“岁在口口”,如《左传.襄公二十八 年》有“岁在星纪”,《国语晋语》有“岁在大火”等, 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岁星纪年法
二、物质文化基础形成初见端倪 5.科学技术的发展 (1)天文与历法: ①岁星纪年法 春秋战国时期,岁星(木星)的运行规律来纪年 当时把黄道附近由西向东分为十二度,名为十二星次名 为星纪、云枵……寿星、大火、析木。岁星走到哪一星次, 就是古书上常说的“岁在□□” ,如《左传.襄公二十八 年》有“岁在星纪” ,《国语.晋语》有“岁在大火”等, 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岁星纪年法
第三章春秋战国:革新时代的文化 ②太岁纪年法: 岁阴一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叫十二辰(子、 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其顺 序与十二星次正好相反。《尔雅》二十辰为岁阴。岁阳一 一西汉时,人们取与十天干(甲乙丙丁)相对应的名 称,称为岁阳。岁阴与岁阳依次相配(排列、组合),组 成六十个年名,由此类推,周而复始,称为太岁纪年法。 ③二十四节气: 战国时期,24节气已臻完善,其顺序已与今日完全一致
②太岁纪年法: 岁阴——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叫十二辰(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顺 序与十二星次正好相反。《尔雅》二十辰为岁阴。岁阳— —西汉时,人们取与十天干(甲乙丙丁……)相对应的名 称,称为岁阳。岁阴与岁阳依次相配(排列、组合),组 成六十个年名,由此类推,周而复始,称为太岁纪年法。 ③二十四节气: 战国时期,24节气已臻完善,其顺序已与今日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