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6卷第6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b0.6 2009年11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林忠军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济南250100) 摘要: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成果。在今本《易传》和帛书《易传》研究上,张先生以事 实为据,提出了《易传》是战国中后期作品,《系辞》著作年代在老子以后、惠子庄子以前,《彖传》应在荀子以前 《象传》晚于《彖传》,今本《系辞》“象″太极”是正字,而帛书《系辞》“象”作“马”不是错写而是异文,“大恒”是 异文等观点。张先生易学的特色和贡献是以晢学分析法对《易传》概念范畴命题及哲学体系作了详尽的分析 和探讨。论文最后指出,张先生提出的易学观点虽未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但对于今天研究今帛《易传》仍然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运用哲学方法解读《易传》对于建构自身哲学体系和推动整个20世纪易学研究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时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规范和影啊着当今的易学研究。我们今日易学研究中心理之学,仍 然延续着张先生研究路数 关键词:易学考辨;哲学分析;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09)0600409 张岱年先生(1909-2004)是当今中国著名的 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内学界对于他在哲学理论 、《易传》作者与时代的考辨 和哲学史方面所取得成果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其 传本《易传》是先秦系统解释《周易》的重要著 易学的研究则相对比较少,仅见汤一介先生撰写作,其易学思维、思想和方法规定和影响了易学史 的《张岱年先生与周易》。这与张先生不是专门研发展。易学史上易学两派六宗,无论采用何种方 究易学不是易学家有关。尽管如此,他非常关注法和以何种形式解《易》、评价易学和建构易学体 《周易》经传,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周易》特别系,皆援引《易传》为据。但是,如此重要的易学著 重视,①在他的《中国哲学大纲》第一篇和第二篇作1,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一直是易学史上 多引《易传》之言,进行哲学分析。20世纪70年聚讼未决的疑案。自汉司马迁始,孔子作《易传》 代末和80年代初,他先后发表数篇论文,申明自的说法成为定论,延续千年之余,无人怀疑。降至 己的观点。他发表的论文有《周易)经传的历史宋代阳修曾首先以《易传》)中有自相矛盾、乖戾 地位》、《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混杂的内容为据,得出《系辞》,《文言》,《说卦》而 《(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周易〉与传统 结论(《易童子问》),打破了传统看法。欧阳修之 文化》、《初观帛书〈系辞〉》、《(易传》的生生学说》 后,宋人赵汝梅作《周易辑闻》,元人王申子作《大 等。张岱年先生的易学研究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学易辑说》都沿袭此说。但他们仍然相信《彖》 者相比仍然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易学界占有举足《象》为孔子所作。直到清人崔述和民国初以疑古 轻重的地位。张先生的易学研究是在中国哲学视辨伪为主要内容的古史辨派思潮兴起,才以结实 域下展开的,以最具有哲学意味的《易传》为对象 的证据,大胆推断不仅《系辞》、《文言》、《说卦》而 主要集中在《易传》疑难问题的考辨、概念和命题下非孔子作品,而且《象》、《彖》亦非孔子之作。孔 的哲学分析及哲学体系分析。兹从以下几个方面子作《易传》的旧说基本被否定,代之而来的是《易 对张先生的易学思想加以探讨。 传》作于战国或者西汉时期,是孔子儒家后学的作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林忠军,男,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 ①见汤一介:《张岱年先生与《周易)》,《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林 忠 军 (山东大学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 济南 250100) 摘 要 : 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成果。在今本《易传》和帛书《易传》研究上 ,张先生以事 实为据 ,提出了《易传》是战国中后期作品《, 系辞》著作年代在老子以后、惠子庄子以前《, 彖传》应在荀子以前 , 《象传》晚于《彖传》,今本《系辞》“象”“太极”是正字 ,而帛书《系辞》“象”作“马”,不是错写而是异文“, 大恒”是 异文等观点。张先生易学的特色和贡献是以哲学分析法对《易传》概念范畴命题及哲学体系作了详尽的分析 和探讨。论文最后指出 ,张先生提出的易学观点虽未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但对于今天研究今帛《易传》仍然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运用哲学方法解读《易传》对于建构自身哲学体系和推动整个 20 世纪易学研究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规范和影响着当今的易学研究。我们今日易学研究中心理之学 ,仍 然延续着张先生研究路数。 关键词 : 易学考辨 ; 哲学分析 ; 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 :B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919 (2009) 0620043209 收稿日期 :2009205210 作者简介 :林忠军 ,男 ,山东莱阳人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 ① 见汤一介《: 张岱年先生与〈周易〉》《, 周易研究》,2004 年第 3 期。 张岱年先生 (1909 —2004) 是当今中国著名的 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内学界对于他在哲学理论 和哲学史方面所取得成果研究比较多 ,而对于其 易学的研究则相对比较少 ,仅见汤一介先生撰写 的《张岱年先生与周易》。这与张先生不是专门研 究易学不是易学家有关。尽管如此 ,他非常关注 《周易》经传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对《周易》特别 重视 , ①在他的《中国哲学大纲》第一篇和第二篇 多引《易传》之言 ,进行哲学分析。20 世纪 70 年 代末和 80 年代初 ,他先后发表数篇论文 ,申明自 己的观点。他发表的论文有《〈周易〉经传的历史 地位》、《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周易〉与传统 文化》《、初观帛书〈系辞〉》《、〈易传〉的生生学说》 等。张岱年先生的易学研究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学 者相比仍然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易学界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张先生的易学研究是在中国哲学视 域下展开的 ,以最具有哲学意味的《易传》为对象 , 主要集中在《易传》疑难问题的考辨、概念和命题 的哲学分析及哲学体系分析。兹从以下几个方面 对张先生的易学思想加以探讨。 一、《易传》作者与时代的考辨 传本《易传》是先秦系统解释《周易》的重要著 作 ,其易学思维、思想和方法规定和影响了易学史 发展。易学史上易学两派六宗 ,无论采用何种方 法和以何种形式解《易》、评价易学和建构易学体 系 ,皆援引《易传》为据。但是 ,如此重要的易学著 作 ,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 ,一直是易学史上 聚讼未决的疑案。自汉司马迁始 ,孔子作《易传》 的说法成为定论 ,延续千年之余 ,无人怀疑。降至 宋代 ,欧阳修曾首先以《易传》中有自相矛盾、乖戾 混杂的内容为据 ,得出《系辞》《、文言》《、说卦》而 下“皆非圣人之作 ,而众说淆乱 ,亦非一人之言”的 结论《( 易童子问》) ,打破了传统看法。欧阳修之 后 ,宋人赵汝梅作《周易辑闻》,元人王申子作《大 易辑说》,都沿袭此说。但他们仍然相信《彖》、 《象》为孔子所作。直到清人崔述和民国初以疑古 辨伪为主要内容的古史辨派思潮兴起 ,才以结实 的证据 ,大胆推断不仅《系辞》《、文言》《、说卦》而 下非孔子作品 ,而且《象》《、彖》亦非孔子之作。孔 子作《易传》的旧说基本被否定 ,代之而来的是《易 传》作于战国或者西汉时期 ,是孔子儒家后学的作 第 46 卷 第 6 期 2009 年 11 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6 , No. 6 Nov. 2009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