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周易研究·2013年第1期 77 在庄子《至乐》篇中,“几”甚至具有宇宙发生论的意味:“种有几…万物皆出于机,皆人于机。”①无 独有偶,两千多年之后,金岳寐在其《论道》中亦有一断语:“个体底变动莫不出于几而人于几。”②所以在 “几”的指向当中,非但具有时间意义,也一定程度代表了某种空灵莫测的本体之境,自然出现“几希”、 “几微”等语汇,又因“几”与“机”通,故后又有命机、变机、时机、神机、天机、机遇、机会、应机、灵机与契机 等。就察知“几”奥而论,因“几”“能”相应,故金岳霖比古人还要乐观,相信一且我们“在经验中抓住它, 在所谓形而上’学底范围之内,它也就逃不出去”③了。 三 从上文我们对于凯洛斯与“几”的考察中,发现中西不同文化中有着类似的时间结构与观念,譬如都 有类似于神秘力量运作的“缘起”或“Actualization”的观念,譬如皆有人与神秘存在拥有某些中心点或 联结点,甚至都隐含有一种“一切事物从哪里来,也将回到哪里去”的观念。其实,这些观念非但为西方 与中国所拥有,在印度亦然一与凯洛斯、几等极其类似的概念,在印度文化里面,即我们似乎颇为熟悉 的“瑜伽”(Yoga)。因为瑜伽正是联接幽明、神人、恒常与无常、存在与虚无之间的身心技艺。古老的 《伊萨奥义书》(Isha Upanisad)中,就有两个特殊的语汇:Sambhuti与Asambhuti,④前者意味着“显现 者”,后者意味着“非显现者”;有时候又直接把前者视为“现象界”,而后者视为“因果界”。壁如印度僧侣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达(Swami Lokeswarananda)在注释该奥义书时云: 所有环绕我们的事物,诸如树木、苍穹、山脉、河流、原野、森林、人类、动物,等等,所有这些事物 在某些阶段都是不显现的,它们都是asambhuti(非显现者)的一部分,asambhuti类似于原质 (prakrti)和本质(nature),这是一种所有能量处于彼此平衡之中的状态。印度哲学把那能量以萨 捶(sattva)、罗闲(rajas)和答摩(tamas)等三种方式来命名。只要这三种能量是和谐融洽的,那就 不会有显现,此时要去描述何者存在是困难的,因为此时并无特殊的存在一正如无际的大海,没 有一丝的波纹。这只是无限的、不变的“一” 但是出于某些因由,在某一特殊的点上,那种平衡与匀称被打破了,为什么会被打攻?无人知 晓。也许“不平衡”之发生恰恰就是事物的本性。这就是显现(sambhuti)的起,点。“一”,显现为 “多”,这“多”原先存在于“一”的内部,此时显现出来了,它的首先之显现被唤作“Hiranyagarbha'” (金胎),也叫做“首现者”(first-born).⑤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达认为,若是依照奥义书的哲学,人们根本不相信基督教中所谓的“无中生有” 之创世论。宇宙之一切存在都是关联的,都是互相作用的整体。即在一个结果出现之前,必须存有一个 原因。原因也许不被我们所发觉,但是它必定在某时是存在的。譬如,在你面前有一棵巨树,那是从哪 里来的呢?它是因地底下的一颗种子而来。种子虽然已存于不被我们看见处,但它总是存在着,而不能 说它是非存在。这树就藏在此种子的内部,以未显现的形式存在,而现在它显现出来了;而一旦树呈现 ①钱穗《庄子纂笺》,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第142-143页。 ②金岳珠《论道》,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272页。 ③金岳霖《论道》,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32页。 ④Swami Lokeswarananda:Isha Upanishad,Calcutta:Ramakrishna Mission Institute of Culture,.l993,p34.亦可参见拙译《伊萨 奥义书释》(下),戴《新世纪宗数研究》2012年(第十一卷)第2期,台北:宗博出版社,第114页。 ⑤Swami Lokeswarananda:Isha Upanishad,Calcutta:Ramakrishna Mission Institute of Culture,l993,p35.参见拙译《伊萨奥义书 释》(下),载《新世纪宗数研究》2012年(第十一卷)第2期,台北:宗博出版社,第115页。 万方数据周易研究·2013年第1期 77 在庄子《至乐》篇中,“几”甚至具有宇宙发生论的意味:“种有几……万物皆出于机,皆人于机。”①无 独有偶,两千多年之后,金岳霖在其《论道》中亦有一断语:“个体底变动莫不出于几而入于几。”⑦所以在 “几”的指向当中,非但具有时间意义,也一定程度代表了某种空灵莫测的本体之境,自然出现“几希”、 “几微”等语汇,又因“几”与“机”通,故后又有命机、变机、时机、神机、天机、机遇、机会、应机、灵机与契机 等。就察知“几”奥而论,因“几”“能”相应,故金岳霖比古人还要乐观,相信一旦我们“在经验中抓住它, 在所谓‘形而上’学底范围之内,它也就逃不出去”③了。 从上文我们对于凯洛斯与“几”的考察中,发现中西不同文化中有着类似的时间结构与观念,譬如都 有类似于神秘力量运作的“缘起”或“Actualization”的观念,譬如皆有人与神秘存在拥有某些中心点或 联结点,甚至都隐含有一种“一切事物从哪里来,也将回到哪里去”的观念。其实,这些观念非但为西方 与中国所拥有,在印度亦然——与凯洛斯、几等极其类似的概念,在印度文化里面,即我们似乎颇为熟悉 的“瑜伽”(Yoga)。因为瑜伽正是联接幽明、神人、恒常与无常、存在与虚无之间的身心技艺。古老的 《伊萨奥义书》(Isha Upanisad)中,就有两个特殊的语汇:Sambhuti与Asambhuti。④前者意味着“显现 者”,后者意味着“非显现者”;有时候又直接把前者视为“现象界”,而后者视为“因果界”。譬如印度僧侣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达(Swami Lokeswarananda)在注释该奥义书时云: 所有环绕我们的事物,诸如树木、苍穹、山脉、河流、原野、森林、人类、动物,等等,所有这些事物 在某些阶段都是不显现的,它们都是asambhuti(非显现者)的一部分,asambhuti类似于原质 (prakrti)和本质(nature),这是一种所有能量处于彼此平衡之中的状态。印度哲学把那能量以萨 培(sattva)、罗阑(rajas)和答摩(tamas)等三种方式来命名。只要这三种能量是和谐融洽的,那就 不会有显现,此时要去描述何者存在是困难的,因为此时并无特殊的存在——正如无际的大海,没 有一丝的波纹。这只是无限的、不变的“一”。 但是出于某些因由,在某一特殊的点上,那种平衡与匀称被打破了,为什么会被打破?无人知 晓。也许“不平衡”之发生恰恰就是事物的本性。这就是显现(sambhuti)的起点。“一”,显现为 “多”,这“多”原先存在于“一”的内部,此时显现出来了,它的首先之显现被唤作“Hiranyagarbha” (金胎),也叫做“首现者”(first-born)。⑤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达认为,若是依照奥义书的哲学,人们根本不相信基督教中所谓的“无中生有” 之创世论。宇宙之一切存在都是关联的,都是互相作用的整体。即在一个结果出现之前,必须存有一个 原因。原因也许不被我们所发觉,但是它必定在某时是存在的。譬如,在你面前有一棵巨树,那是从哪 里来的呢?它是因地底下的一颗种子而来。种子虽然已存于不被我们看见处,但它总是存在着,而不能 说它是非存在。这树就藏在此种子的内部,以未显现的形式存在,而现在它显现出来了;而一旦树呈现 ①钱穆《庄子纂笺》,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第142一143页。 ⑦金岳霖《论道》,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272页。 ③金岳霖《论道》,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32页。 ④ swami Lokeswarananda:fs^口u加雄is^口d,Calcutta:Ramakrishna Mission Institute of culture,1993,p34.亦可参见拙译《伊萨 奥义书释》(下),载《新世纪宗教研究》2012年(第十一卷)第2期,台北:宗博出版社,第114页。 ⑤ swami Lokeswarananda:fs^nU加刑娥nd,Calcutta:RamakrishnaMissionInstitute ofculture,1993,p35.参见拙译《伊萨奥义书 释》(下),载《新世纪宗教研究》2012年(第十一卷)第2期,台北:宗博出版社,第115页。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