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多数菌核浮于水面,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到田边或田咱,可用 打捞工具打捞“浪渣”,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后烧毁。 2.湿润灌溉,适时烤田 必须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在比较多肥密植的情况下;分蘖末期以前应以浅水勤 灌,结合适当排水露田为宜;分蘖期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促使水稻青秀老健 3.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总的要掌握基肥足、追肥早,基、追肥比例恰当的原则,在施肥种类上,要以有机肥和化肥相 结合,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切忌过施、偏施氮肥。 4.适期喷药保护 这是当前防治纹枯病的最主要措施。有:①5%井冈霉素水剂,每公顷用1.5升,加水150 300升超低容喷雾,或加水750升常,常规喷雾,或加水6000升泼浇。井冈霉素是当前防治水 稻纹枯病的特效药剂,残效期长,又无药害。井冈霉素还可与杀虫剂噻嗪酮或甲胺磷、杀虫双 等农药混用。②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剂750克,可加水1500升喷 雾,或加水6000升泼浇,或每公顷用7.5千克药剂拌细土300千克撒施。防治效果极好,残 效期长,但对花粉母细胞有破坏作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在水稻孕穗前,以免发生药害。③20% 担菌灵(灭锈胺)乳油,每公顷用药2.0—2.25升,对水喷雾。 七、稻曲病( Rice greensmut)自学为主 主要介绍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和褐色菌核病的为害症状,其它几种菌核病的。 九、水稻白叶枯病(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水稻白叶枯病在19世纪末期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成为亚洲稻米生产国的一个重要病害。 在国外,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印 度、巴基斯坦和古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也较普遍。目前除新疆外,我国其他省、”区均已发 现,但在许多水稻产区仍多是局部发生。一般受害后造成的损失为10%,严重的可达50%,甚 至90%以上。实行检疫的省份有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上海、北京、山西、河北、河 南、宁夏、贵州、甘肃和新疆。 )症状 白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 成株期叶片:由于病菌的侵入时期、侵染部位、环境条件等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①叶缘型病斑:是常见的典型病斑。发病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出现暗绿色或黄色水渍 状病斑,可达叶‘的基部和整个叶片,病斑边缘常呈不规则的波纹状,病健组织交界明显,最 后病组织变为枯白色。 急性型病斑:病斑暗绿色,扩展很快,病叶逐渐失水向内侧卷曲,呈青枯状,多见于叶片上 部,不蔓延到全株。此种症状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病原 学名:水稻白叶枯病菌为稻黄单胞杆菌变种,[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Ishiyama) Swing],属于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三)侵染循环 白叶枯病的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带病种子为主,老病区以病稻草为主。病菌从气孔, 叶片的水孔或伤口,等处侵人。带菌苗或已呈现症状的病苗移至本田,以及病菌在移栽时或以 后侵人的稻苗,到分蘖末期,在田间郁蔽荫湿和稻苗抗病力开始下降的条件下,就发展为中心 病株。菌脓借风雨飞溅,或被淋洗后随灌溉水流窜,或随田间操作及昆虫等传播,不断进行再 次侵染,扩大蔓延。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是有足够的菌源。至于病害流行与否和流行强度,则受品种, 抗性、气候条件和栽培因素等影响。在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多数菌核浮于水面,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到田边或田咱,可用 打捞工具打捞“浪渣”,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后烧毁。 2.湿润灌溉,适时烤田 必须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在比较多肥密植的情况下;分蘖末期以前应以浅水勤 灌,结合适当排水露田为宜;分蘖期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促使水稻青秀老健。 3.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总的要掌握基肥足、追肥早,基、追肥比例恰当的原则,在施肥种类上,要以有机肥和化肥相 结合,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切忌过施、偏施氮肥。 4.适期喷药保护 这是当前防治纹枯病的最主要措施。有:①5%井冈霉素水剂,每公顷用 1.5 升,加水 150— 300 升超低容喷雾,或加水 750 升常,常规喷雾,或加水 6000 升泼浇。井冈霉素是当前防治水 稻纹枯病的特效药剂,残效期长,又无药害。井冈霉素还可与杀虫剂噻嗪酮或甲胺磷、杀虫双 等农药混用。②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剂 750 克,可加水 1500 升喷 雾,或加水 6000 升泼浇,或每公顷用 7.5 千克药剂拌细土 300 千克撒施。防治效果极好,残 效期长,但对花粉母细胞有破坏作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在水稻孕穗前,以免发生药害。③20% 担菌灵(灭锈胺)乳油,每公顷用药 2.0—2.25 升,对水喷雾。 七、稻曲病(Rice greensmut) 自学为主 主要介绍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和褐色菌核病的为害症状,其它几种菌核病的。 九、水稻白叶枯病(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水稻白叶枯病在 19 世纪末期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成为亚洲稻米生产国的一个重要病害。 在国外,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印 度、巴基斯坦和古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也较普遍。目前除新疆外,我国其他省、”区均已发 现,但在许多水稻产区仍多是局部发生。一般受害后造成的损失为 10%,严重的可达 50%,甚 至 90%以上。实行检疫的省份有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上海、北京、山西、河北、河 南、宁夏、贵州、甘肃和新疆。 (一)症状 白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 成株期叶片:由于病菌的侵入时期、侵染部位、环境条件等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①叶缘型病斑:是常见的典型病斑。发病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出现暗绿色或黄色水渍 状病斑,可达叶‘的基部和整个叶片,病斑边缘常呈不规则的波纹状,病健组织交界明显,最 后病组织变为枯白色。 ② 急性型病斑: 病斑暗绿色,扩展很快,病叶逐渐失水向内侧卷曲,呈青枯状,多见于叶片上 部,不蔓延到全株。此种症状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二)病原 学名:水稻白叶枯病菌为稻黄单胞杆菌变种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1shiyama)Swing],属于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三)侵染循环 白叶枯病的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带病种子为主,老病区以病稻草为主。病菌从气孔, 叶片的水孔或伤口,等处侵人。带菌苗或已呈现症状的病苗移至本田,以及病菌在移栽时或以 后侵人的稻苗,到分蘖末期,在田间郁蔽荫湿和稻苗抗病力开始下降的条件下,就发展为中心 病株。菌脓借风雨飞溅,或被淋洗后随灌溉水流窜,或随田间操作及昆虫等传播,不断进行再 次侵染,扩大蔓延。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是有足够的菌源。至于病害流行与否和流行强度,则受品种, 抗性、气候条件和栽培因素等影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