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十二篇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殷商时期,酿洒业已十分兴盛。除了作为馀料之外,酒还具有祛寒邪,通血脉,行药 势,消毒和助溶等多方面的医疗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从繁体医(醫)字的 汉字结构中,亦体现了酒对早期中医药的影响。在当时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中,又开始出 现了“药”字。东汉时的《说文解字》将其训释为:“治病草,从草,乐声。”不仅时确了药为 治病物质的基本含义,而且反映了药物以植物类为最多的客观事实 从现有文献可知,这一时期的药物品种已十分可观。如《诗经》一书,涉及植物和动 物330余种,其中有的还记述了产地和采收常识。《山海经》收录了值物、动物及矿物药 约120种,所言各物产地更加具体,还介绍了若干品种的药用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 在长沙出土的西汉古墓的《五十二病方》,记载方剂达300多个,涉及药物240余种。当 时使用药物的数量,由此可见一斑。在《五十二病方》中,不仅以复方为主,而且对药物的 炮制、制剂、服法或外用方法、禁忌等,均在涉及,充分反映了当时积累的药学成就。《周 礼》称西周的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谓日后药物分类 及五味理论的先声。这些药学知识,为中药学的形成及本草专著的产生,打下了重要的 基础。 、中药学的发展 药学专著的出现,是中药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药学著作,又是 中药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现将其分述如下 (一)秦汉时期 药学专著在古代称为本草。本草的出现不晚于西汉。根据现有史料记载,西汉时己 有药学专著流行于世,而且达到了相当水平和规模。这一时期的本草已独立成为医生必 修的学科,并与医经、方术成为鼎足之热。当时还拥有一批被称为“本草待诏”的药学人 员,有的还被国家录用。 从典籍的零星资料中,可知汉代的药学书目至少有20种以上。因受世俗风气的影 响,大多假托神农等传说中人物而为名。至东汉后期,才有署名为真实作者的本草出现 通过境内外的交流,西域的胡麻、大蒜,越南的薏苡仁等相继传入中国:边远地区的麝香 羚羊角等大量进入内地。炼丹术的兴起,开创了化学药物的制作和使用。《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等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发展,以及对药学理论的补充,都在不同 程度上促进了本草的发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其作者已无法考证,但其非一时一人之 功,而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多人充实和修饰,是该时期最重要的本草,代表了秦汉 两代最高的药学成就。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其“序例”部分,总结了中药三 品分类原则,采造时月、真伪陈新、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要求及药物对剂 型的选择等多方面的内容,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385种,以有毒无毒 1220·殷商时期,酿洒业已十分兴盛。除了作为馀料之外,酒还具有祛寒邪,通血脉,行药 势,消毒和助溶等多方面的医疗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从繁体医(醫)字的 汉字结构中,亦体现了酒对早期中医药的影响。在当时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中,又开始出 现了“药”字。东汉时的《说文解字》将其训释为:“治病草,从草,乐声。”不仅时确了药为 治病物质的基本含义,而且反映了药物以植物类为最多的客观事实。 从现有文献可知,这一时期的药物品种已十分可观。如《诗经》一书,涉及植物和动 物 !!" 余种,其中有的还记述了产地和采收常识。《山海经》收录了值物、动物及矿物药 约 #$" 种,所言各物产地更加具体,还介绍了若干品种的药用知识。$" 世纪 %" 年代初, 在长沙出土的西汉古墓的《五十二病方》,记载方剂达 !"" 多个,涉及药物 $&" 余种。当 时使用药物的数量,由此可见一斑。在《五十二病方》中,不仅以复方为主,而且对药物的 炮制、制剂、服法或外用方法、禁忌等,均在涉及,充分反映了当时积累的药学成就。《周 礼》称西周的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谓日后药物分类 及五味理论的先声。这些药学知识,为中药学的形成及本草专著的产生,打下了重要的 基础。 二、中药学的发展 药学专著的出现,是中药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药学著作,又是 中药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现将其分述如下: (一)秦汉时期 药学专著在古代称为本草。本草的出现不晚于西汉。根据现有史料记载,西汉时已 有药学专著流行于世,而且达到了相当水平和规模。这一时期的本草已独立成为医生必 修的学科,并与医经、方术成为鼎足之热。当时还拥有一批被称为“本草待诏”的药学人 员,有的还被国家录用。 从典籍的零星资料中,可知汉代的药学书目至少有 $" 种以上。因受世俗风气的影 响,大多假托神农等传说中人物而为名。至东汉后期,才有署名为真实作者的本草出现。 通过境内外的交流,西域的胡麻、大蒜,越南的薏苡仁等相继传入中国;边远地区的麝香、 羚羊角等大量进入内地。炼丹术的兴起,开创了化学药物的制作和使用。《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等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发展,以及对药学理论的补充,都在不同 程度上促进了本草的发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其作者已无法考证,但其非一时一人之 功,而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多人充实和修饰,是该时期最重要的本草,代表了秦汉 两代最高的药学成就。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其“序例”部分,总结了中药三 品分类原则,采造时月、真伪陈新、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要求及药物对剂 型的选择等多方面的内容,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 !’( 种,以有毒无毒 · #$$" · 第十二篇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