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CU、UCC、UCA、UCG、AGU和AGC都是丝氨酸的密码子,同一氨 基酸的不同密码子称为同义词( synonyms)。64个密码子中61个密码子代表一定的氨基酸, 只有3个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为肽链合成的终止信号。总之,在DNA或mRNA分子 内,每3个相邻核苷酸按其排列序列可体现一种氨基酸或体现蛋白质合成终止信号的,统称 为遗传密码( genetic code)。密码子与各种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如表14-1 (二)起始信号与终止信号 在表14-1的64个密码子中,61个代表氨基酸。每一种氨基酸少的只有一个密码子,多 的可有6个,但以2个和4个的居多。另有3个密码子(UAA、UAG、UGA)为肽链的终止 密码子( terminator codon)不代表任何氨基酸,为终止信号。密码子AUG具有特殊性,不仅 代表甲硫氨酸,如果位于mRNA起始部位,它还代表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 initiator codon) 起始密码子常在mRNA的5′端附近。作为起始信号的AUG与其局部构象有关,而局部构象 常取决于AUG邻近核苷酸序列。例如真核生物起始信号AUG周围最合适的上下文顺序为 CC- CC[AUG。这种上下文顺序如有改动,会使起始效率降低。非起始部位的AUG不作 为起始信号,只代表甲硫氨酸 (三)方向性与无间隔性 mRNA的起动信号到终止信号的排列是有一定方向性的。起动信号总是位于mRNA的5′ 侧,终止信号总是在3′侧。mRNA分子中遗传信息具有方向性(从5′端至3′端)的排列, 决定了翻译过程肽链从N端向C端合成的方向性。mRNA的密码子之间无标点符号隔开,所 以在相应基因的DNA链上,如因突变插入一个碱基或缺失一个碱基,都会引起mRNA的阅 读框移位( frame shift),使其编码(code)的蛋白质丧失功能。 (四)通用性( universal) 从细菌到人,遗传密码可以通用,这一点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同一起源的进化学说 提供有力依据,而且使我们有可能利用细菌等生物制造人类蛋白质。但遗传密码的通用性有 个别例外。如哺乳动物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体系中,UAG不代表终止信号而代表色氨酸,由 AGA与AGG代表终止信号,CUA、AUA不代表亮氨酸,却分别代表苏氨酸和蛋氨酸等。2 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CU、UCC、UCA、UCG、AGU 和 AGC 都是丝氨酸的密码子,同一氨 基酸的不同密码子称为同义词(synonyms)。64 个密码子中 61 个密码子代表一定的氨基酸, 只有 3 个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为肽链合成的终止信号。总之,在 DNA 或 mRNA 分子 内,每 3 个相邻核苷酸按其排列序列可体现一种氨基酸或体现蛋白质合成终止信号的,统称 为遗传密码(genetic code)。密码子与各种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如表 14-1。 (二)起始信号与终止信号 在表 14-1 的 64 个密码子中,61 个代表氨基酸。每一种氨基酸少的只有一个密码子,多 的可有 6 个,但以 2 个和 4 个的居多。另有 3 个密码子(UAA、UAG、UGA)为肽链的终止 密码子(terminator codon)不代表任何氨基酸,为终止信号。密码子 AUG 具有特殊性,不仅 代表甲硫氨酸,如果位于 mRNA 起始部位,它还代表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initiator codon)。 起始密码子常在 mRNA 的 5′端附近。作为起始信号的 AUG 与其局部构象有关,而局部构象 常取决于 AUG 邻近核苷酸序列。例如真核生物起始信号 AUG 周围最合适的上下文顺序为 CCA G CC[AUG]G。这种上下文顺序如有改动,会使起始效率降低。非起始部位的 AUG 不作 为起始信号,只代表甲硫氨酸。 (三)方向性与无间隔性 mRNA 的起动信号到终止信号的排列是有一定方向性的。起动信号总是位于 mRNA 的 5′ 侧,终止信号总是在 3′侧。mRNA 分子中遗传信息具有方向性(从 5′端至 3′端)的排列, 决定了翻译过程肽链从 N 端向 C 端合成的方向性。mRNA 的密码子之间无标点符号隔开,所 以在相应基因的 DNA 链上,如因突变插入一个碱基或缺失一个碱基,都会引起 mRNA 的阅 读框移位(frame shift),使其编码(code)的蛋白质丧失功能。 (四)通用性(universal) 从细菌到人,遗传密码可以通用,这一点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同一起源的进化学说 提供有力依据,而且使我们有可能利用细菌等生物制造人类蛋白质。但遗传密码的通用性有 个别例外。如哺乳动物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体系中,UAG 不代表终止信号而代表色氨酸,由 AGA 与 AGG 代表终止信号,CUA、AUA 不代表亮氨酸,却分别代表苏氨酸和蛋氨酸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