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误差的特点 普遍性-一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存在误差不可避免的 最高基准的测量传递手段(测量仪器测量方法)-一不绝对准确 长度:①“米制”建议(18世纪末法国科学院)-“米”定义(1791年法 国国会)一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分之一铂杆“档案 尺”(1799年)--两端之间的距离-第一个实物基准 “档案尺”变形-较大误差-废弃(1872年米制国际会议) ②铂铱合金的X形尺--米原器(1889年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中 性面上两端的二条刻线在0C时的长度.-士(1~2)x107(复现精度) ③自然基准(1960年第十一次国际计量大会)-废弃米原器 Kr-86的2p10-55能级间跃迁在真空中的辐射波长的1650763.73倍。 --士(0.51)×108(复现精度) ④“米”新定义(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光在真空中1s 时间内传播距离的1/299792485-±1.3×1010(复现精度) 测量精度测量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精度提高受到限制一测量误差的影响作出评定 ①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②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给出评定(精确度的估计) 2、误差的特点 普遍性 --- 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存在误差--- 不可避免的 最高基准的测量传递手段(测量仪器/测量方法)---不绝对准确 ① “米制”建议(18世纪末法国科学院) --- “米” 定义 (1791年法 国国会)--- 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分之一--- 铂杆“档案 尺” (1799年)---两端之间的距离---第一个实物基准 长度: “档案尺”变形 --- 较大误差 --- 废弃(1872年米制国际会议) ② 铂铱合金的X形尺--- 米原器(1889年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 中 性面上两端的二条刻线在0C时的长度--- (1~2)10-7(复现精度) ③ 自然基准(1960年第十一次国际计量大会)---废弃米原器--- Kr-86的2p10-5d5能级间跃迁在真空中的辐射波长的1650763.73倍。 --- (0.5~1)10-8(复现精度) ④ “米”新定义(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光在真空中1s 时间内传播距离的1/299792485 --- 1.310-10 (复现精度) ① 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 测量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精度提高受到限制--- 测量误差的影响作出评定 ② 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给出评定(精确度的估计)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