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看法。 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 的特点。唐朝大诗人从白帝 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句子是: 11.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谈谈你的理解 12.有人认为修筑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坏了三峡举世闻名的自然风光,比大于利。请谈谈 你的看法。(50字左右) 《短文两篇》 为下列字注音 颓( 遂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 意思是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 朝的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 ”,都被列入“唐 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 2.晓雾将( 3.( )竞跃: 4.未复有能( )其奇者: 四、读短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 。②积水空明: ③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 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6.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第二层,写景,写了 抒情,抒发了 7.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2 看法。 1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 的特点。唐朝大诗人从白帝 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句子是: 。 11.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谈谈你的理解。 12.有人认为修筑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坏了三峡举世闻名的自然风光,比大于利。请谈谈 你的看法。(50字左右) 《短文两篇》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 ) 鳞( ) 遂( ) 荇( )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 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 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 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3.( )竞跃: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四、读短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______。②积水空明:_______。③盖竹柏影也:________。④但少闲 人: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